最近看了菲兒寫上海的美食,又讀JOYCE 回上海嚐記憶中的美食,那菜式和點心看了很是流口水,也觸動了我回憶三月那個匆忙短暫的上海之行,想起了在乍浦路橋遇見的那位老人,以及後來才有的關於吃的故事。
我們年初剛回去不久,兒子春假又回了國。他小學畢業就出來,疫情前一年回去兩次。對國內的印象,可以說是熟悉中的陌生,又是陌生中的熟悉。我們希望他有更多的了解,他想感受國內經濟發展。一拍即合,就去了大上海。
現在出行太方便了,買了動車票立馬出發,車上訂的酒店,住下找的美食。外地人說起上海,想到的就是外灘,我們也在這裏住下了。
迷人的夜晚
次日晨跑,看附近橋上有人架著機位拍攝,便好奇跑了過去,一看才知是乍浦路橋,一問才知是三件套最佳拍攝地,真是幸運至極。於是,我也跟著各種角度拍了一通。他們很快扛起家夥離開了,說今日雲層厚難有陽光萬丈。
乍浦路橋拍得的三件套
在那兒停留的功夫,一位老人主動和我打起了招呼,指導我如何拍得最好的三件套。再後來的聊天,我便知道了關於他的一些事:地道老上海人,爺爺輩時家業興旺,在河這邊(另一邊是租界)開有米行,從小河裏玩著長大的,後家道沒落越搬越遠,得了怪病看錯了醫生,一直想打官司卻未能如願,退休後幾乎每天來橋上,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拍得一年四季不同辰光裏的三件套……我不由地認真打量起他,約摸七十出頭的年紀,頭發胡子花白,衣著略顯破舊,佝僂著背,拄著拐杖。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看見了馬路對麵的電動車,和一個三角架。在後來的很多次,我都會想起這個畫麵,比對著我看見的他和他說的從前,仿佛看見了曆史長河中的那一幕:在河的這一邊,繁華的街道,一間米行,一個淘氣的男孩……
老人的車和他的三角架
聊著聊著,我感覺必須要離開了。想起他是地道的老上海人,便問哪裏能覓得正宗美食。他來了句:“那去找菜市場”。看我困惑,他解釋:“菜市場在居民區,自然有很多小吃,那才是當地人喜歡的,正宗的很呐。”再求具體方位,他用手指了指,我聽了個大概。
謝過後,我繼續跑步前進。依著導航而去,在寧波路、河南中路,我看見了大上海的煙火氣:狹窄的街道,淩亂的電線,一個緊挨一個的小門店,花式的水果攤百貨鋪,喇叭鈴聲交織的摩托車自行車,提著菜兜晃悠的中老年人,拎個早餐急匆匆的年青人……我恍惚了,一時間不知是何時何處,仿佛回到了八九十年代。這麽多的小店鋪,都滋滋地冒著熱氣,又該找哪家好呢?排長隊的!於是,我站在了隊伍中,一個一個很快地靠近,點了豆腐腦、 粢飯團、豆漿、油條,又鑽進僅一張長條桌、僅兩人貼身交錯而過的店裏,坐下來吃了個難忘的早餐。
居民區的熱鬧滿是人間煙火 幾街區之隔的商圈寫盡繁華
給豆腐腦打120分
此行上海最深印象,不是繁華的南京路步行街,也不是璀璨的外灘夜景,而是有故事的老人和老街上的煙火氣。要是換作平時,略有潔癖的我,不會去吃這樣的早餐,但上海的這個早晨,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正如人到中年,一切繁華皆表象,開始注重內心所在。
次日,又找去了居民區的一個包子鋪,要了一隻香菇菜包一隻蘿卜絲包,邊走邊吃很快吃完了,於是又折返回去想再買蘿卜絲包,隻可惜這款已很快售空,終成了此行的小遺憾。
胡同裏的包子鋪 吃了兩個還不夠的包子
正所謂,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也因是凡人,我決定以後去了哪裏,既要去漂亮餐廳吃漂亮大餐,也要去找找那裏的菜市場……
既喜歡 又喜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