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的鳳凰涅槃

                       

              黃梅戲的鳳凰涅槃

               黃梅戲為什麽能被香港人點石成金?

         直到今日,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逢年過節搞慶賀活動時少不了要演出黃梅調的曲目為大家助樂。京劇有時候還不如黃梅戲熱門。

         黃梅戲原是流行於安徽一帶起源於山歌、秧歌、采茶燈、花鼓調燈的地方小戲。《天仙配》《夫妻觀燈》《打豬草》等傳統節目雖火在當地,但風靡港台走向海外應是邵逸夫的功勞。

         香港的企業家邵逸夫組建了一支把黃梅戲點石成金的團隊。

         他的電影公司雖然拍了一千多部電影,打造了卲氏東方好萊塢帝國。但打得最響賺錢最多的還是黃梅調電影。其中十大黃梅調電影:立下汗馬功勞。如:

            《梁山伯與祝英台》《江山美人》《魚美人》《三笑》《七仙女》

           《西廂記》《玉堂春》《貂蟬》《花木蘭》《花田錯》

          每部電影攝製成本為一萬元,創造的票房價值及利潤均在百萬元之上。邵逸夫公司賺了多少錢?看看他的慈善清單就可知道。

          他在中國大陸捐獻的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逸夫樓已超過了三萬多座。還有他捐獻的邵逸夫醫院樓。

         他是一個最知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的企業家。

         比比今天國內那些製造爛尾樓盤,詐騙勞苦大眾血汗錢的房地產開發商,真是人妖分明!

         迄今為止國內企業家能一比邵逸夫先生的還無一人。

                 兩位黃梅戲藝術家的命運天差地別

                                                 割喉挖心嚴鳳英

         嚴鳳英(1930-——1968)安徽桐城人。16歲演黃梅戲成名。電影《天仙配》全國一億多人觀看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藝術家。

         1966年文革初期在黃梅戲《天仙配》中主演七仙女的嚴鳳英被打成牛鬼蛇。38歲的嚴鳳英不堪天天被批鬥折磨於196848日服用上百片安眠藥自殺。死後第二天在文革軍代表劉萬泉的主持下以尋找“特務發報機“為由割開喉管,挖出心髒進行辱屍並繼續批判。

                                               眾星捧月淩波幸運

        淩波本名黃裕君。193911月生於廣東汕頭。194910歲移民香港。六十年代因拍攝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而火遍東南亞紅遍港台。1963年,淩波訪台,萬人空巷,當局出動軍警維護秩序。2屆金馬獎為她頒發“最佳演員特別獎”。

         我認為台灣當年興起的黃梅戲風暴潮是來自大陸的台灣移民將此視為思鄉感情的宣泄出口有關 

         淩波現年84歲。移居加拿大。網絡稱其保養的好,看起來仿如六十多歲。

         半個世紀過去,回頭審視二位黃梅戲藝術大師的命運仿如天堂地獄般的差別,判若隔世。

 

               黃梅戲是海外華人的歌劇和鄉村音樂

         飲水思源,我們忘不了五十年前邵逸夫先生的團隊發現並開采黃梅戲這座金礦所做的貢獻。讓亦戲亦歌的黃梅戲搬上電影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戲劇革命。

        1966年後正是中國大陸淪浸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江青的八個革命樣板戲霸占了中國的文藝舞台。地方戲曲隻能靠改編樣板戲以求生存但仍難以苟延殘喘。

        一江之隔的香港因為是自由世界,上帝為香江才子們提供了創造天籟之音的時機。在邵逸夫先生的旗下一批優秀的導演如李翰祥,一批優秀的演員如淩波、樂蒂、李菁等應運而生。新拍攝的一百多部黃梅調電影橫空出世。打開了香港市場、台灣市場、東南亞市場及歐美市場。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票房奇跡

         話說六十年代台灣全島為黃梅調瘋狂。據說,當年淩波來台灣頒獎,讓整個台北陷入瘋狂。從下飛機,就被人群給包圍了。有各種富家太太小姐追著給她扔金項鏈、金戒指、金花、金皇冠。後麵的淩波笑談,這些金首飾她一直收藏著,現在的金價漲的那麽高,她到哪都要帶著的。宋美齡是黃梅調歌迷。淩波來台北首要的任務就是去晉見宋美齡,因為宋美齡一早派人帶話要見她。來到自由之家,70多歲的宋美齡早就坐在客廳等她的到來了。宋美齡開心地跟她說:”你們的電影我都看了幾十遍了,終於把真人給等來了。“然後兩個人一起閑話家常,一起吃家宴,然後淩波告別。

         那時的鄧麗君才十來歲天天唱黃梅調。

         今天台灣、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都有了黃梅戲劇團。台灣的黃梅戲迷數不勝數。在美國如小芳黃梅藝術團已在新澤西州政府注冊。加州的洛杉磯已成立了“美國黃梅戲協會”。

         喜愛音樂的美國人把黃梅戲譽為中國的鄉村音樂,不僅是情有獨鍾而且還真可謂是遇到了知音。

         如今海外華人邊吃港式早茶邊聽著黃梅戲已成為一種習慣和時尚。

         逢年過節的華人聯歡演出一曲黃梅戲往往能讓你找到對家鄉牽魂如夢的感覺。

                                                            

                                            202464  膠澳子於佛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