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過的幾本中文書

來源: 西安遊子 2024-04-15 19:10: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41 bytes)

最近,我換了家圖書館借閱,結果借到好幾本很好的中文書。它們不但回答了我自己關於藝術感覺等的困惑,也給了我許多豐富的知識和感受,讓我真有醍醐灌頂之感,也深覺與中文知識界的交流非常必要。下麵分享如下。

第一本《魯迅與酒文化》,是由一個日本學者寫的關於魯迅先生的研究文章。
他從1978年開始,做交換學生,訪問學者·等等,數十次來中國,多則兩年,少則一個月。他在日本大學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就是魯迅。故而他的文章,像論文,非常詳實的記錄了他的此專項研究成果。
很具體很細致。其行文論據紮紮實實,他的每個關於魯迅,關於酒文化,及其關係的論題都來得實實在在,雖然魯迅與酒文化這論題挺小,似乎不高大上,但他做得細致認真,可信度高。我是很久沒有讀到中文專研書裏有這麽實在的寫作了。不禁莞爾一笑。我佩服他的嚴謹,也感興趣魯迅先生,即使著眼點是酒文化。總歸,他的論文讓我想起在紐約本地大學進修時,教授們助教們對我的學生小論文大論文的各種要求,“細致嚴謹求實有根有據”。我那時是必須做到,因為他們會用穀歌搜索,嚴禁不實或抄襲。而後來,我業餘寫文時,有時會嚴謹有時又因為不暴露相關人隱私的問題有時要虛化有時要略寫,每每感到總在把握平衡。現看到日本學者著書寫中國人熟悉敬仰的魯迅先生,也是一樣的學術要求下的行文,心生敬仰。難得難得!我好喜歡看老實人寫的老實文字!紮實!他還有其他關於魯迅的研究著述,暫時找不到,慢慢再找再看吧。能有人這麽認真地研究魯迅,我很欣喜也很認同。。。
 
第二本《尋蹤覓跡》,是一位香港建築學人著述的關於香港唐樓的故事。從他的書裏及其附錄的香港五個時期的唐樓代表建築的介紹,我似重溫了一遍香港百年英國殖民曆史,相當感慨。
我因為接觸過幾位紐約香港同袍,時常會想他們在香港怎麽住,經曆了什麽。這本書回答了我的問題。如書中會講為何唐樓——廣式騎樓似的住房是華人主要住所。主因是1900年前後英國殖民香港後大批難民湧入香港,無處安置,即沿河搭建騎樓式建築,下層做點生意上層住人,而且往往雜居群居,居住條件極差。後因唐樓建築漸多,其通風消防等設施缺乏,造成很大隱患。英政府駐港當局隨設立改建規則及新建唐樓最低標準,唐樓漸漸有所改善。後富裕中國人找建築師設計自建家族住宅,才有了第四第五代有些英式立麵風格的多層唐樓。
總之,看了照片集,我才意識到多數港人都是住狹窄房舍的人,像過去香港電影電視劇中很靚麗堂皇的住所和寫字樓的情形,是在是誤導啊。也是我沒有去過香港,也沒有注意過那裏普通人的居住及曆史形成原因。這本書給了我明確翔實的回答。
第三本書是《退稿圖書館》。是位法國作家寫的風趣小說。它從一位回鄉省親的女編輯偶然從家鄉圖書館一角——退稿圖書館覓得一本好書,並尋找其作者,在其家屬首肯後出版並獲得暢銷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了若幹人尋找真正作者的故事。讀後令人發笑並深沉回味很久。
我是很久沒有讀到這麽貼心貼肺的能解讀體味寫字人心聲的書籍了。它是我最想推薦給文城讀者作者們的一本書。因它其中對寫書人/寫字人心理諸多忐忑不安/揣摩不定地描摹等等,寫作文章前中後,發表前中後,各種階段寫字人的心理狀態的描寫把握,真是太細致太有趣了。而且它對文人之間猩猩相惜之情,同行是冤家的情形,以及文人得意時驕狂與失意時的沮喪描寫得淋漓盡致,令人大笑不止。它說的暢銷書“作家”其實是位披薩小館店主,一生約做了18000張披薩。他能寫書,家人也意外,又有點理解。隨後書壇失意者著意挖掘,發現其著作者其實是創立退稿圖書館的失意文人館長。另一解釋是發現稿件的女編輯的文人男友寫了這書,兩人合演雙簧,為了書的暢銷編了披薩匠寫書的幌子。。。總之,我發覺任何人都有別人不知道的一麵,若從一本寫成的小說分析,人人都有一點可能性是作者。
第四本<家書》係列,是由天津出版社傳媒集團和百花文藝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一套叢書。其中多是現今在中國很有成就的文學家藝術家音樂家等等書寫的家書,其中多數是回憶家庭曆史/父母經曆及家庭教育情況的,它的作者分跨兩岸三地。讀了它們,基本是回顧一遍中國近現代史,也是令人唏噓不已。而且因為是藝術家文學家等之故,文筆很好,又有豐富家庭材料和真情實感,蠻好看。
我自己是少寫過家信。我二姐上大學在外地,她寫過。我不記得她寫的什麽內容,但記得母親曾叫我附上我的小回信,讓我糾正我姐信裏的錯別字(我那會剛上初一,二二的,我也就寫信糾錯了)。。。於是,對我來說,家屬是遙遠的存在。且我深知家書是真情實感的表達,故而會喜歡看。
其中我最喜歡兩篇,一篇是葉永青寫的《與妻書》,是其在70S_80S寫給同為藝術家的妻子的信。很有個性又有文采,反正是我喜歡的菜。我推薦給女兒,結果女兒淡淡地說,他文章寫得好,但他為人不好,2023年10月剛被中國法院因侵權(他1990S盜用某比利時畫家的畫中創意,高價出售其仿作),被判罰500萬人民幣並道歉。此一插曲讓我怔了半天沒話說。。。
另一篇是龐均寫的《天不老,情難絕》,是回憶他父親對他的家傳身教,也是很令人感懷。我最印象深是他說他父親的話——藝術有“沒有修養的藝術”和”有修養的藝術“,覺得很深刻。
總之,近日的閱讀讓我想了很多,也多了很多興奮。開卷有益,開卷有益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