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炊煙起,誰人解鄉愁
呂孟申
一個人若是沒經曆過一些挫折和苦難,是不會真正成長的,一個人倘若沒走出過故鄉,就無法理解鄉愁的滋味。
無論身在何處,鄉愁是最美的風景,最深的牽掛,是心底那份思念,是望穿淚眼夢繞魂牽的那抹風景。
鄉愁是故土的芬芳,是夢中的那片綠意。無論何時何地,那一抹鄉愁是靈魂深處的庇護所。無論離家再久,走得再遠,鄉愁如同悠長的歲月,將我與故土緊密相連。鄉愁是母親係在兒女心上的那根扯不斷的線,一頭連著故鄉,一頭係著兒女蹣跚的腳步。
鄉愁是一棵深植沃土的樹,縱然四季輪回榮枯替換,在遊子內心它永遠蓊鬱長青挺拔如一,夢中的橄欖樹伴著異鄉的遊子跋涉著,拚搏著,痛並快樂著。
鄉愁是一段溫暖的回憶,讓浮躁的靈魂有一個歸宿。忘不了小時候在家的的日子,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混合著麥熟香,槐花香的氣味,踩著泥濘的小路,穿梭在田間地頭。滿眼綠意盎然,時見彩蝶飛舞,蜜蜂嗡嗡,蜻蜓點水,蛙聲一片,又見炊煙起,雞鳴狗叫好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麵,時常浮現在腦海裏若隱若現。漸漸遠去的是老房子,是童年回憶的場景。一個人長大後,總有些情景隻能停留在回憶裏。
風習習,雨纖纖,難怪鄉愁細細添,記不分明疑是夢,想來還隔一重簾。對故鄉的思念幻化成一聲聲雞鳴,這鄉下特有的熟悉親切的聲音將我喚醒。記得小時候,我總跟著母親去雞窩裏撿母雞剛下的蛋,母親告訴我,那種溫熱的蛋,放在眼上摩娑可以明目去火,比吃藥還靈。我一直拿雞蛋放在眼上滾動,堅持了好久好久。
在老家,遇到發燒,母親一直教我們吞一把穀子,用井巴涼水送到肚裏,被子蒙住頭出一身大汗慢慢就好了,這樣的偏方屢試不爽。
我家有一棵全村獨有的梧桐樹,每年霜降後,母親讓我們把梧桐葉撿起來,紮成把,掛在屋簷下。遇到喉嚨疼啞說不出話,就扯下一片梧桐葉,熬水喝下,二三次就就和好如初。我們家的梧桐葉成了村上治喉嚨嗓子疼的良藥。
老家,那份歲月的沉澱,成為我一生生命的根基。老家的每一寸土地都烙著我兒時的記憶。那裏的人間煙火,粗茶淡飯,芬芳的泥土,清脆的雞啼鳥鳴,繁星滿月照大地總令我陶醉。
喜歡在雨中漫步,聽雨點滴落的聲音;喜歡冬夜鑽進生產隊的牲口屋,爐子裏的熱氣周屋彌漫,躺在厚厚金黃麥草鋪成的大鋪,蓋著暖和的被子,聽本家叔叼著煙袋,給我們講述前三皇後五代的神話故事,還能吃到烤得焦黃的紅薯,那種溫暖愜意感覺至今還是美滋滋的。
喜歡和小夥伴一起去生產隊菜園幹活,瓜果飄香時節,我們趁園長不注意偷偷鑽進黃瓜、西紅柿架子地裏,吃個夠。但我們知道,園長做了記號留種的瓜果,是絕對不能碰的,如若犯了圓規是必定遭受懲罰的。
在那生活困難特殊時期,生產隊菜園成了社員庇護所和救贖地。生吃茄子,生吃小冬瓜等果蔬成了秘而不宣的事,正是靠著這些尋常果菜才使鄉親們度過饑荒。
美食,永遠是鄉愁最深的執念。且不說瓜果飄香時節,桃李杏大紅棗,石榴,葡萄,就連路邊溝溪的野菜,蒲公英、麵條棵、薺薺菜,采回家熱水一燙,拌上香油鹽,就是一道美味。撈麵條,井巴涼水一過,澆上蒜汁、荊芥、雞蛋鹵,能吃個肚子圓。家鄉的菜饃、油炸散子、烙餅,大鍋菜令人垂涎。
我們借歲月一程,人間一幕,將世間的溫情愛傳遞下去,這就是鄉親、鄉情、鄉戀的輪回。在外麵的世界我們很渺小,可是回到老家,我們就是父母的全部。鄉愁如歌,旋律優美,歌聲飄蕩,永存心間。
老家的溫暖,比任何地方都更加深厚,無論身在何處,故土的記憶永遠不會消失。時光清淺,歲月凝香,秋風纏綿,把一份思念填滿。從此,秋風蕭蕭,秋夜清涼,紅塵陌上,念如左,愛若昔,生死相依。
在異鄉的夜晚,仰望星空,思緒飄向遠方,無論身在何處,總會追尋那份熟悉的溫暖,天氣再冷,也阻擋不了回家的腳步。
無需仰望別人,自己便是風景。
離開家鄉,我成了他鄉的大人,他鄉成了故鄉,故鄉成了遠方。父母長眠的地方,是遊子永遠心馳神往的天堂!
濃濃的鄉愁裏,仿佛聽到父母的叮嚀——
人字兩筆:一撇寫著順境,一捺寫著逆境,中間連接的,就是無數個平淡的日子。生而為人,最了不起的能力,莫過於在順境中守得住口,在逆境中守得住心。
又見炊煙起,誰人解鄉愁。
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頻頻悵望我難棄難舍的故鄉,我知道煙雨蒼茫的故鄉承載了多少在外漂泊的遊子的記憶和憂傷。望遠山一片深綠,淡淡鄉愁,如同一杯香茗,時間愈久味道越醇厚。
人這輩子,各有各的難言之隱,各有各的身不由己。總會經曆酸甜苦辣,高低起伏,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隻有經曆過困難和挑戰,才會更加珍惜幸福和美好,領悟人生真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