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望,銘記一生 ——日全食親曆記
呂孟申
呂孟申
本文作者
2024年4月4日,在中國是清明節,此時的故鄉已是鶯飛草長柳綠花紅,人們踏青遊春的最好季節,可我們這裏卻突降大雪,積雪達25厘米厚,後院一排粗壯的鬆樹籬笆牆,有2棵鬆樹經不住積雪的重壓,生生折斷幾根粗枝耷拉下來令人心疼。
僅過4天之後,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於北美時間4月8日下午 (北京時間4月9日淩晨) 在北美洲地區上演。為了令人們能夠親睹這百年不遇日全食生發的機會,加拿大、魁北克省仿佛過節一樣,有關部門早就作好部署,免費發放中小學放假一天。媒體在連篇累牘地報道,民眾也充滿期待,各個地區的博物館、公園、天文館、休閑中心都舉辦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包括設立大屏幕、安排講解員、科普展板、設立臨時廁所等等。據說政府免費發放160萬副觀測眼鏡。
蒙特利爾皇家山、老港、麥吉爾大學校區等聚集數萬人共同感受日全食到來令人難忘的那一刻。
僅過4天之後,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於北美時間4月8日下午 (北京時間4月9日淩晨) 在北美洲地區上演。為了令人們能夠親睹這百年不遇日全食生發的機會,加拿大、魁北克省仿佛過節一樣,有關部門早就作好部署,免費發放中小學放假一天。媒體在連篇累牘地報道,民眾也充滿期待,各個地區的博物館、公園、天文館、休閑中心都舉辦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包括設立大屏幕、安排講解員、科普展板、設立臨時廁所等等。據說政府免費發放160萬副觀測眼鏡。
蒙特利爾皇家山、老港、麥吉爾大學校區等聚集數萬人共同感受日全食到來令人難忘的那一刻。
女兒8日一大早,驅車幾十公裏接著我們老兩口趕往他們居住的蒙城西島,安置我們吃過飯後,就拿出準備好的6副觀測鏡,就近在家庭室外車道擺好凳子,全家6口人我們老兩口,女兒女婿、兩個外孫女,一起迎接日全食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最長觀測時長達4分鍾28秒左右。 “鑽石戒指”閃耀,黑暗降臨,日冕如畫。奇妙體驗,穿越異界,千年一望,銘記一生 。
是日陽光明媚,是開春以來難得的好天,萬裏無雲。但在日全食到來的前後,像是忽然變了臉,天空陰沉沉的,地麵也刮起了涼風。就在日全食出現的幾分鍾時間,大地逐漸昏暗,能聽到聚在一起的大人與孩子們的驚叫。神奇,詭異。
我和老伴回想起少年時在國內觀看日食的往事,那時哪有觀測鏡,隻是找來碎玻璃片,上麵塗上墨,或熏上黑煙,就可以觀測了,哪來的觀測鏡?聽也沒聽說過。隻聽說過“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傳說。鄉下的孩子遇到日食、月食的時候,會敲著盆子,口裏喊著,驚嚇天狗吐出吞食的太陽、月亮。以保天下老百姓的順遂安康。
據有關天文學家和日食專家說:日全食之所以罕見,是因為在日食期間,地球表麵上隻有約百分之一的區域,才能觀察到全食——即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的狀態,這就意味著如果要經曆一次這樣的事件,大約需要375年的時間。
古代天文學家早就開始真正理解了日全食的本質,大約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希臘曆史學家羅多德就有記載,米利都的泰勒斯預測了一次全日食的發生(據說這是他唯一預測準確的日食)。
在公元前50年之間,古巴比倫人也開始預測日食,他們是基於一個被稱為薩羅周期(saros)的循環預測,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1868年,印度發生了一次全日食,當時法國天體物理學家JuIesjanssen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棱鏡對日食進行了觀測。這種棱鏡被稱為分光鏡,它將可見光按照其光譜分解了開來。在觀測中JuIesjanssen注意到了一條發射譜線與人們認為的應當是鈉元素的譜線並不相符。
如今,太空望遠鏡如哈勃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以一種更為精細的方式證實了這一點,遠處星係統的光線在大質量區域周圍發生了彎曲——這被稱之為“透鏡效應”。
4月8日的日全食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來觀測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日冕讓科學家們困惑了近200年。通常太陽的亮度阻止了人們直接觀察日冕,所以每當日全食時,就成為觀察日冕的絕佳機會。沿著日全食路徑的科學家將密切觀察太陽的日冕,因為它非常動態,並且隨著時間而變化。
4月日日食帶寬185公裏,估計由3200萬人居住在日全食路徑內,另有1,5億人居住在距離日食帶不到約321公裏的地方。另外,日全食帶之外的人們仍然可以欣賞日偏食。
從觀測日全食,使我堅信一個道理: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一定會熠熠閃光,命運不會偏袒任何人,但一定會眷顧追求夢想的人。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回頭,既然通向成功的路上布滿荊棘,激流漩渦,泥淖,陷阱,那麽自己就踏出一條血路,向死而生才是王道。生活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全力奔跑,眼中帶光的人。
人這輩子,各有各的難言之隱,各有各的身不由己。總會經曆酸甜苦辣,高低起伏,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隻有經曆過困難和挑戰,才會更加珍惜幸福和美好,領悟人生真諦。身心步履輕盈,隨性愜意,這也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最長觀測時長達4分鍾28秒左右。 “鑽石戒指”閃耀,黑暗降臨,日冕如畫。奇妙體驗,穿越異界,千年一望,銘記一生 。
是日陽光明媚,是開春以來難得的好天,萬裏無雲。但在日全食到來的前後,像是忽然變了臉,天空陰沉沉的,地麵也刮起了涼風。就在日全食出現的幾分鍾時間,大地逐漸昏暗,能聽到聚在一起的大人與孩子們的驚叫。神奇,詭異。
我和老伴回想起少年時在國內觀看日食的往事,那時哪有觀測鏡,隻是找來碎玻璃片,上麵塗上墨,或熏上黑煙,就可以觀測了,哪來的觀測鏡?聽也沒聽說過。隻聽說過“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傳說。鄉下的孩子遇到日食、月食的時候,會敲著盆子,口裏喊著,驚嚇天狗吐出吞食的太陽、月亮。以保天下老百姓的順遂安康。
據有關天文學家和日食專家說:日全食之所以罕見,是因為在日食期間,地球表麵上隻有約百分之一的區域,才能觀察到全食——即太陽完全被月球遮擋的狀態,這就意味著如果要經曆一次這樣的事件,大約需要375年的時間。
古代天文學家早就開始真正理解了日全食的本質,大約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希臘曆史學家羅多德就有記載,米利都的泰勒斯預測了一次全日食的發生(據說這是他唯一預測準確的日食)。
在公元前50年之間,古巴比倫人也開始預測日食,他們是基於一個被稱為薩羅周期(saros)的循環預測,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1868年,印度發生了一次全日食,當時法國天體物理學家JuIesjanssen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棱鏡對日食進行了觀測。這種棱鏡被稱為分光鏡,它將可見光按照其光譜分解了開來。在觀測中JuIesjanssen注意到了一條發射譜線與人們認為的應當是鈉元素的譜線並不相符。
如今,太空望遠鏡如哈勃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以一種更為精細的方式證實了這一點,遠處星係統的光線在大質量區域周圍發生了彎曲——這被稱之為“透鏡效應”。
4月8日的日全食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來觀測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日冕讓科學家們困惑了近200年。通常太陽的亮度阻止了人們直接觀察日冕,所以每當日全食時,就成為觀察日冕的絕佳機會。沿著日全食路徑的科學家將密切觀察太陽的日冕,因為它非常動態,並且隨著時間而變化。
4月日日食帶寬185公裏,估計由3200萬人居住在日全食路徑內,另有1,5億人居住在距離日食帶不到約321公裏的地方。另外,日全食帶之外的人們仍然可以欣賞日偏食。
從觀測日全食,使我堅信一個道理: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一定會熠熠閃光,命運不會偏袒任何人,但一定會眷顧追求夢想的人。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回頭,既然通向成功的路上布滿荊棘,激流漩渦,泥淖,陷阱,那麽自己就踏出一條血路,向死而生才是王道。生活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全力奔跑,眼中帶光的人。
人這輩子,各有各的難言之隱,各有各的身不由己。總會經曆酸甜苦辣,高低起伏,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隻有經曆過困難和挑戰,才會更加珍惜幸福和美好,領悟人生真諦。身心步履輕盈,隨性愜意,這也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