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巴郎

來源: 巴郞q 2024-04-04 01:32: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45 bytes)

《清明時節》巴郎

一一一一一一一

 

清明,是農曆節氣之一,通常在4月初,曆書曰:“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時大地回春,萬象繁榮,民俗為合家外出踏青賞春,掃墓祭拜以寄哀思。

掃墓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也仿效風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清明時節,似乎上天也為人們的孝心哀傷所感動,總是斜風細雨不斷,給人一種淒清悲憫的境地。

舊時農耕社會,農家的祖宗先人都定居在一個地方,生於斯長於斯,由於交通不便,加之自給自足,一個人從生到死,足跡不出四鄉,最多也不過去過縣城府城。一個姓氏居住一處,形成宗族,有祠堂主事,規範同姓族人的祭祀慶典各項活動。一個家族居住一處,也通常會有生老病死紅白喜事諸般事務。由於孝悌是道德傳統的首要大事,家族講究生時尊老愛幼,死後家人葬在一處,長幼有序,尊卑井然,如此,祖先冥冥在天之靈,就會垂顧佑護後人,福祿壽禧,百代千秋,嗣祚永延。

一一一一

每逢清明,合家老少,就會全體出動,吃齋沐浴,去祖墳祭奠。平時若有家人重病纏身,或身中邪祟,也會去祖墳祭祀。中國人普遍相信,“陰宅”的風水,會影響家運和健康。清明掃墓,祭奠祖先,是對先人的尊崇,慎終追遠,不忘祖先的偉大貢獻,同時也祈願祖先蔭庇,祖墳冒出青煙,讓後人得沾一點福氣,生活上快樂幸福,心想事成。

掃墓結束時,通常要放鞭炮,以告知天地神鬼知聞,以起慈悲之心,幫忙盡心照看墓園,防止不速之客隨意踐踏,耗竭祖墳福蔭。

現代社會,土葬越來越少,幾乎沒有了,人去世後,經火葬收集骨灰,再安放在墓地,或存放骨灰的納骨塔等處。因此,現時掃墓,寄托哀思的成分,明顯地多於祈福的成分,其儀式也明顯地簡略了許多。

清明節的存在,逐漸地演變成家族聚會,家人們一年一度,相聚於先人墳瑩,齊心協力,完成祭祀,由此來表達同一血脈血濃於水、感戴先人傳承香火的華夏道統。

通常祭祀結束,家人們還會聚在一起,進行野歺。因為清明前後正當傳統的“寒食節”,所以,聚歺一般都不動火,隻能吃冷食。冷食以素為主,如糕餅、飯團、麵食、鹵製醬菜、或時鮮小菜等。也時興吃青蔥、小蒜、韭菜、茭白、芫荽五辛者,內含“吐故納新”之意,吃了仲春新長的菜疏,可調理身體五髒,積蘊生命能量以迎夏天來臨。

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郎 記於 20230614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