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記(十三)——— 民國人出國是走向世界;大陸人出國是從不正常走向正常。

來源: 姚順 2024-01-08 17:01: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070 bytes)

隨記(十三)

 

讀了幾篇張愛玲的散文,不想再讀了。不想看出她的不足來。

 

文章,白話文的,還是魯迅的好。那個深,那個味,魯迅同輩人中尚有些,像蔡元培的《魯迅全集序》,許廣平和魯迅軋男女朋友時寫的信。後來的,像俞平伯,王實味的文章。也有些許。但都很局部,不是完全的原創,屬於受什麽影響下產生的嘛嘛。

 

民國後,幾乎就沒有了。陳丹青力薦的木心,總感覺,有亮點,但不成規模。陳丹青就更差一點,亮點不少於木心,但照射得不及木心的深。

 

開始承認胡蘭成的文采了。早就該這樣了。胡蘭成到台灣後發掘出來的朱天心少女文學,又一次說明著他的文學鑒賞力。

 

朱天心少女文學,比三毛,白先勇,龍應台,有靈氣多了,也純文學多了。她的少女文學和胡蘭成的文采不被提及,三毛白先勇等那麽受熱捧,不應該。

 

李承鵬的文章,好!給力,鋒利,不吞吞吐吐。讀著,就會耽心諸如人身安全的事情。但也會覺得太中國了。去掉中國時事,他的文章就沒了。還看不出他有什麽諸如外國語,文學史,語言研究等上有過多一點的功夫。

 

總覺得,出道,不見得身懷絕技,但是也總該有一兩樣上手就讓人看出“練過的”的東西,比如韓寒會開賽車。會一兩樣這樣的東西,起碼讓人覺得你有靠譜的地方,而會寫文章,是沒法當譜靠的。王小波,就是一個例子。他去過英國,可沒見過他秀英文;他是碩士吧,但專業痕跡不明顯。總之,就看見他的文章,看不見其他的。

 

近幾十年來,大陸出國的規模大得和民國沒法比。可接觸多一點深一點台灣的留學生,覺得大陸的要不在鍍金要不在混身份;台灣的,也有,但大多安心學業,充實自己的意思多一些。

 

因此,清末民初的留洋,質量比現在的明顯得高。就說魯迅的日文水平,接受日本文學影響的深,為此做出了有別千古的文章。這成就,七八年至今的留洋的,差得太遠。

 

為什麽呢?找到的一個原因是,大陸“新社會”比“舊社會”的質量差一個層次,這其中包括人文。

 

民國人出國是走向世界;大陸人出國是從不正常走向正常。

 

台灣人出國是為學什麽,沒多少其他的關心;大陸人出國,學業之外的考試慮打算比考慮學業本身多得太多了。

 

大陸留學生,說話得注意,是黨員的要潛入地下,反美反共得視海歸和離岸而定,總之,像被派遣的或者像溜號的,尚沒有自然正常的態度。

 

所以,幾十年上千萬人湧出來,沒有嚴複,沒有孫文,沒有魯迅,連錢鍾書都沒有。

 

新社會是個檻,也是質量品級標簽,從裏麵出來的,別急著“得諾獎”,當在意先正常起來,讓自己人品,人格logo嘛嘛的接軌普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