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馬尼諾夫的懷舊

來源: 思想的遠行 2023-12-09 17:50: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469 bytes)

人們通常會認為,移民會吸收新的定居地的文化元素,從而讓身為移民的藝術家有更多變化,也許會更開放,進而更進步。但這並不是慣例,尤其對俄國移民藝術家來說。移民傾向於滋生藝術的保守主義,因為回顧和懷舊是它的情緒。就連斯特拉文斯基也發現自己從“俄羅斯時期”的最後一部重要作品《春之祭》的極端現代主義轉向了流亡巴黎時巴赫式作品的新古典主義。還有一些人則停留在他們在故鄉形成的風格上,無法在新世界中繼續前進。拉赫瑪尼諾夫就是如此。就像布寧的寫作一樣,他的音樂仍停留在十九世紀後期浪漫主義的模式中。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作曲時,柴可夫斯基正是該學院的音樂英雄,柴可夫斯基對拉赫瑪尼諾夫的生活和藝術產生了最深刻的影響。1917 年後,拉赫瑪尼諾夫流亡到紐約,但他仍未受到前衛音樂的影響,而是成為現代浪漫主義的最後一位。1939 年,拉赫瑪尼諾夫接受了《音樂信使》雜誌的萊昂納德-利布林(Leonard Liebling)的采訪,但要求這個顯露他心跡的對話在他活著的時候不要發表。在對這個對話裏,他解釋了自己與現代主義世界的隔閡,說他的音樂哲學植根於俄羅斯的精神傳統,認為藝術家的職責是創造美和表達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他說: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幽靈,在一個越發陌生的世界裏遊蕩。我無法擺脫舊的寫作方式,也無法獲得新的寫作方式。我一直在努力感受當今的音樂方式,但它還是不能走向我……我總覺得我自己的音樂和我對所有音樂的反應在精神上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無休止地順從於創造美……而新型音樂似乎不是發自內心,而是來自頭腦。作曲家是在思考,不是在感受。他們沒有能力讓自己的作品高尚起來—他們冥思苦想、抗議、分析、推理、計算和沉思,但他們並不高尚。【37】

在 1941 年最後一次重要訪談中,拉赫瑪尼諾夫透露了這種情感的流露與他的俄羅斯血統之間的精神聯係。

我是一名俄羅斯作曲家,我的出生地影響了我的氣質和觀念。我的音樂是氣質的產物,所以它也是俄羅斯音樂。我從未有意識地嚐試創作俄羅斯音樂或任何其他類型的音樂。在寫下我的音樂時,我努力做到的是簡單直接地表達我的內心。【38】

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中的"俄羅斯性",一種抒情的鄉愁,成為他流亡期間音樂保守主義的情感源泉。

格格不入一直是他性格的一部分【,即使在他沒有移民的時候】。1873 年,拉赫瑪尼諾夫出生於諾夫哥羅德省的一個古老貴族家庭,他從小就不快樂。六歲時,父親離家出走,母親身無分文。兩年後,這個小男孩被送到聖彼得堡學習音樂,但他在音樂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其中的一部分是他開始將自己視為局外人,這種浪漫主義的疏離感逐漸與他的藝術家身份和後來的移民身份融合在一起。放逐和孤立作為一個主題很早就出現在他的音樂中。他在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即根據普希金的《吉普賽人》改編的獨幕歌劇《阿列克》(1892 年)中甚至就有這一主題。在這部歌劇中,詩中的俄羅斯英雄被吉普賽人拒絕,被放逐過著孤獨的逃亡生活。拉赫瑪尼諾夫在 1917 年前最著名的音樂作品中已經帶有對故土的早熟鄉愁:《晚禱》(1915 年)有意識地模仿了古代教堂的平調;《鍾聲》(1912 年)讓他得以探索俄羅斯的聲音;最重要的是鋼琴協奏曲。《第三鋼琴協奏曲》(1909 年)縈繞在心頭的開頭主題是禮儀性的,與基輔佩切爾斯克修道院使用的晚禱儀式中的東正教聖詠非常相似,盡管拉赫瑪尼諾夫本人否認它有任何宗教淵源。拉赫瑪尼諾夫從來不是個經常去教堂的人,在他表姐納塔利婭-薩蒂娜(Natalia Satina)結婚後,他就不再去教堂了,因為教會反正也是反對這樣的婚姻的。然而,他對教堂的儀式和音樂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是俄羅斯的鍾聲,讓他想起了在莫斯科的童年。1917 年後,這成了他懷舊的一個源泉。

拉赫瑪尼諾夫鄉愁的另一個來源是他對俄羅斯土地的向往。他特別向往一片土地:他妻子在伊萬諾夫卡的莊園,位於莫斯科東南五百公裏處,他從八歲起就在那裏度夏天,當時拉赫瑪尼諾夫的家被迫賣掉了自己的莊園,於是伊萬諾夫卡就開始承載著他的童年和浪漫回憶。1910 年,拉赫瑪尼諾夫與娜塔莉亞結婚,莊園歸他所有,他就搬到了那裏。伊萬諾夫卡是他在 1917 年前創作幾乎所有作品的地方。他在 1931 年回憶說:"那裏沒有特別的奇觀—沒有高山、峽穀或海景"。"它位於大草原上,沒有一望無際的大海,而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和黑麥田,一直延伸到地平線"【39】。這就是拉赫瑪尼諾夫音樂中所表達的風景的精神。"俄羅斯人",他向一家美國雜誌解釋道(顯然他想到的主要是自己),"與其他民族相比,俄羅斯人與土地的聯係更為緊密。這源於對寧靜、安詳、自然的崇拜,或許還有對孤獨的追求。在我看來,每個俄羅斯人都是某種隱士"。【40】 1917 年,伊萬諾夫卡農民逼迫拉赫瑪尼諾夫棄家而去。一位村民回憶說:"他們經常喝醉酒,舉著火把在莊園裏跑來跑去。他們偷牛,闖進店鋪"。在他離開後——先是前往瑞典,然後前往美國——房子被洗劫並燒毀。【41】 對拉赫瑪尼諾夫來說,失去伊萬諾夫卡等同於失去故鄉,他始終感到流亡的強烈痛苦與對故鄉的記憶交織在一起。

經濟拮據迫使拉赫瑪尼諾夫在四十五歲時開始了新的鋼琴大師演奏生涯,每年在歐洲或美國巡回演出。他四處奔波的生活方式使他幾乎沒有時間作曲。但他自己卻將無法作曲歸咎於與俄羅斯土地的痛苦分離:"當我離開俄羅斯時,我留下了作曲的願望:失去了我的祖國,我也失去了我自己"【42】。

1921 年,拉赫瑪尼諾夫夫婦在美國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1930 年起,他們又在法國和瑞士買房,他們試圖在重新營造伊萬諾夫卡那種特殊的俄羅斯氛圍,為他們的俄羅斯朋友舉辦家庭聚會:布寧(Bunin)、格拉祖諾夫(Glazunov)、霍洛維茨(Horowitz)、納博科夫(Nabokov)、福金(Fokine)和海菲茲(Heifetz)都是他們的常客。他們用俄語交談,雇用俄羅斯仆人、俄羅斯廚師和俄羅斯秘書,請俄羅斯醫生看病,並嚴格遵守所有俄羅斯習俗,如用茶炊喝茶和參加午夜彌撒。他們在法國購買了位於巴黎附近克萊楓丹的鄉間別墅,因為那裏毗鄰一片幽靜的鬆樹林,就像拉赫瑪尼諾夫喜歡在伊萬諾夫卡散步的鬆樹林一樣。1931 年,他們的美國朋友斯萬夫婦拜訪了他們,並描述了這對夫婦在那裏重新營造的俄羅斯氛圍:

城堡式的 (Le Pavilion )房子被堅固的鍛造柵欄與街道隔開,非常適合一種大型的俄羅斯生活……露天陽台寬闊的台階通向公園。這裏的景色很美:房子前麵是一片樸實無華的綠地,網球場掩映在灌木叢中,沙地林蔭道兩旁是高大的古樹,一直通向公園深處,那裏有一個大池塘。整個布局非常像一座古老的俄羅斯莊園……一扇小門通向廣闊的狩獵場:鬆樹林裏有數不清的野兔。拉赫瑪尼諾夫喜歡坐在鬆樹下看兔子的惡作劇。早晨,餐廳的大餐桌上擺好了早餐。像在俄羅斯鄉下一樣,茶和奶油、火腿、奶酪、煮雞蛋一起上桌。每個人都悠閑地走進來。沒有硬性規定或時間表來打擾早晨的睡眠。

【茶炊( samovar),是用金屬打造的加熱容器,主要用途是把水加熱,出現於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包括中歐、東南歐洲、東歐、伊朗、克什米爾和中東。由於茶炊多用於煮茶,任何茶炊在煙囪周圍都有一個環形的附件,可用來盛放茶壺,以獲得濃縮後的茶。】

漸漸地,隨著伊萬諾夫卡舊日生活的恢複,拉赫瑪尼諾夫再次回到音樂創作中,創作了《第三交響曲》(1936 年)等充滿懷舊色彩的作品。西方評論家對該交響曲和聲語言的保守性感到驚訝,將其與過去時代的浪漫主義相提並論。但是,這卻錯過了它的俄羅斯特色。《第三交響曲》是一部回顧性的作品,是對俄羅斯傳統的告別,其全部目的在於沉浸在過去的精神中。20 世紀 30 年代,在美國排練《三首俄羅斯歌曲》(1926 年)時,拉赫瑪尼諾夫懇求合唱團放慢速度。"我請求你們",他對歌手們說,"不要讓一個虔誠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徒失望。請唱慢點"。【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iNNuIhBvuI 第三交響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