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春 歐洲印象19 德國:溫暖寧靜的特裏爾古城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第十一天
夕陽西下時分,我們踏入特裏爾(Trier) 城。
位於萊茵河支流摩澤爾河岸的特裏爾(Trier) 是一座人口十來萬的小城。出發前研究行程時因對其知之甚少,特地上網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曆史上特裏爾居然有“第二羅馬”之稱,公元前50年,奧古斯都大帝率領羅馬人轉戰南北創立了疆域遼闊的羅馬帝國。公元一世紀羅馬人在特裏爾地區規劃城池,並完成城市的基礎建設。三世紀末,特裏爾發展成為羅馬帝國重要的行政中心,成為四帝共治時代的首都之一。作為與羅馬、巴黎和倫敦並立為歐洲四大文明古都,特裏爾尤為驕傲的是其擁有羅馬以外規模最大的古羅馬建築群遺址,這些古跡成為了解和研究古老羅馬帝國文明和藝術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因此,特裏爾在歐洲文明發展史上的意義非同小可,她對於德國,乃至整個歐洲曆史、文化、和藝術發展都具有不可小覷的地位。沒想到意外撿了個寶。
很幸運今天住在特裏爾城內的酒店,晚餐後見時間尚早,問酒店前台要了一張地圖,六個人結伴出去逛街。
沒有導遊陪同沒有當地向導指路,一行人毫無目的地在特裏爾小城閑庭信步。
根據地圖標記,小城留下許多古羅馬帝國時期的遺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就有尼格拉城門、圓形露天競技場、凱撒浴場、芭芭拉浴場、皇家王室、羅馬橋、伊戈勒爾紀念碑、特裏爾大教堂、聖瑪利亞教堂等。
剛才在大巴上匆匆領略了遍布小城的古跡。眼下日頭已落,無心尋覓殘垣斷壁的古堡宮殿,在石磚鋪地的街上隨意走走,腳踏實地的感受一下古老小城的人文氣氛 。
街道上行人不多,見當地人相遇,彼此間親切地點頭問候。盡管語言不通,能感覺出小城人與人之間的熱情和溫暖,小城與大城市就是不一樣,人與人關係如家人般親近。
街邊二三層高的小樓,各色山牆如畫一般。這種樣式的建築仿佛成了德國民居建築的標誌。教堂很多,走幾步就見一座古風十足的教堂建築。
不知不覺逛到一片開闊地,她就是地圖上標注的中央市集廣場(Hauptmarkt),特裏爾的城市中心。
廣場周圍聳立著許多德國特色的老建築,色彩豔麗的幾何圖形外牆爭相鬥豔。現在是晚上八點。廣場邊購物街的商店已關門歇業,廣場上冷冷清清,隻有廣場中心的噴泉不知疲倦地噴湧出水花。噴泉中心是威武的人物塑像,塑像四周環繞著可愛的小天使。廣場上立著一座十字架紀念碑。碑上刻著我們看不明白的文字。後來問導遊才知,噴泉建於1595年,塑像上的人物是聖彼得,特裏爾城市的守護神。小天使們代表聖彼得正義、智慧、力量、和節製的美德。十字架碑(Marktkreuz)由特裏爾總主教亨利一世立於公元958年。碑麵的拉丁文字“Henricus archiepiscopus Treverensis me erexit”意為“我由特裏爾大主教亨利一世建造”。
夜幕低垂,周圍一片寂靜。上班的人回家了,小城沒有喧鬧的夜生活。路邊小樓透出桔黃色的燈光,溫暖靜謐。唯有我們這些夜貓子在街上東遊西逛。
2008年5月6日星期二第十二天
特裏爾是卡爾•馬克思的誕生地。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信仰者,許多中國遊客特來此拜訪社會主義思想的開山始祖。隨著日漸增多的中國遊客來訪,特裏爾人對社會主義思想家馬克思的看法也在改變,他們認可馬克思是十九世紀著名哲學家之一。
一大早,我們前往特裏爾市布呂肯街10號的馬克思故居。小樓前駐足凝望,灰白色外牆,棕黑色的門楣和窗沿、天藍色的窗扉,一座普普通通的三層樓民居,1818年5月5日,影響世界的一代偉人誕生於此。
因思想和政治見解與資本主義觀念不同,完成《共產黨宣言》後的馬克思不得不四處流亡,先後在法國和英國居住,最終客死他鄉。具有明顯社會主義傾向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為紀念馬克思,把已變成鐵器鋪的小樓買了下來,於1928年建立了馬克思故居。二戰時期,小樓被德國納粹占有,樓內文物洗劫一空。二戰結束後特裏人於1947年將小樓改建為馬克思恩格斯紀念館。人已去但樓未空,“共產主義的幽靈”仍然在小樓裏徘徊。
又來到中央市集廣場,大白天的廣場景色與夜幕下大不一樣。腳下的廣場中心是名副其實的城市中心,現代的商業街和古老的曆史建築群皆匯聚於此。
沿廣場向左走不遠就是尼古拉城門(Porta Nigra)。古城門約建於二公元,城門由古羅馬人慣用的巨型砂岩壘成,數千塊重達數噸的砂岩巨石被鐵鏈一塊塊緊緊地連接固定,巨大的城門堅固無比。兩千多年來風化日曬,砂岩變成了黑鏽色,故人們又稱她大黑門。撫摸那沾染曆史塵埃的黑色巨岩,我仿佛親自走進遙遠的古羅馬歲月,摩澤爾河畔遠近聞名的大都會,羅馬帝國時代的輝煌印記。古羅馬人在歐洲立了無數座城門,尼古拉城門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廣場另一側是聖彼得特裏爾主教座堂,由古羅馬帝國皇後海倫娜在公元三世紀發起建造。根據基督教傳說,海倫娜是一位聖人,她找到了耶穌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和基督的外衣。並將被視為聖袍的基督外衣帶到聖彼得特裏爾主教座堂。無法考證聖袍的真實與否,但她的故事傳達了教堂的神聖和榮耀。
聖彼得特裏爾主教座堂在中世紀遭到部分破壞,文藝複興時期恢複的教堂建築仍保留著高達二十多米的古羅馬牆。教堂入口處巨大花崗岩石柱也傳承古羅馬建築風格。
聖彼得特裏爾主教座堂與聖母升天教堂彼此相連,由迴廊彼此相通。從來沒有見過二座教堂離得這麽近。雖然後者晚建了近千年,但兩座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和諧。聖母升天教堂以十字架延伸出的園形拱頂而形成的圓形建築,完美體現了古羅馬建築的審美特征。
移步聖彼得特裏爾主教座堂內,聖徒們大概剛剛作完祈禱正在滿懷深情地唱讚美詩。純淨舒緩的歌聲在教堂上空悠悠回響。悄悄地找一處坐下,感受平靜虔誠的一刻。
漫步在廣場另一側的商業街。特裏爾的街市與小城的風格一致,沒有特別招搖的時尚名牌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切隨處可見。出乎意料的是滿街的花店,尤其是代表愛意的玫瑰花。
離開特裏爾的路上才發現特裏爾城外環繞著青山綠水,山坡上翠綠一片,種滿葡萄樹,摩澤爾河是德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哦。可惜沒有機會好好品嚐一下當地美味的葡萄酒。作為匆匆過路的遊人,無論古羅馬遺址還是偉人故居,一切有趣新奇。但特裏爾更讓人懷念的還是小城特有的安寧溫暖,那種人與人間的熱情淳樸與和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