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小費文化 續
孫燕
幾天前發表的“美國的小費文化”一文引起了讀者的熱烈討論,反響之大超出了我的預期。評論中有的讀者讚成給小費,也有很多讀者對給小費有意見。這些反饋引起了我繼續寫下去的興趣。
其中一位讀者提到“打鐵”一詞,讓我一下子想起了當年的打工歲月。我幾乎忘了這個詞,“打鐵”是我們送給不留小費的人的專有詞匯。這個詞是怎麽來的我不清楚,我猜可能是說他們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吧。
當初我沒有工作簽證,所以隻能在中餐館打工。前麵的服務員要比後廚房的工好很多,因為前麵有小費。當時老板每小時付$2元,主要靠賺小費。午餐是自助餐,$5.99一位,一美元小費已經是很好的了,有的是五毛,也有打鐵的。客人走的時候我們都要說聲謝謝,他們都不好意思打鐵,無論哪國人都知道不給小費不體麵,所以他們大都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才溜走。自助餐一般都偏鹹,客人喝很多水,午餐的人也多,加水的工作讓我們忙得不可開交,一旦看不見客人就會溜走,打鐵的人也不少。
我還遇見了一個奇葩事兒,一次一大桌客人,穿著工裝,一看就是工人。吃完飯每人都留了一元小費,可是最後一個走的人把桌上的小費撿起幾張拿走了,我在不遠處看著他,後來他發現我在看很不好意思趕緊走掉了。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他這是在偷我的錢。當然我也不好說什麽,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偷走了我的小費。他是一名美國白人,中年,衣服上粘著油漆,看來他也不容易,可能是覺得他們給的小費太多了。
晚餐的時候是點餐,多數人都給小費。有些美國人會選擇在固定的時間在固定的餐館吃固定的餐,通常也有固定的服務員接待。我就有這樣的客人,一對老夫妻,他們來的時候老板就會對我說:你的老客來了。每次他們來的時候我們都會聊幾句 ,像老朋友。當然這樣的客人都會留下不錯的小費。他們也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我朋友的老客通常帶著老婆孩子一起來,每次男人都會留下五元小費,有一次男人留下小費後去衛生間,女人就把五元收走拿出三張一元的票子。男人出來發現後又偷偷地換上了五元的票子。看來男人還是比女人大方。不管你同不同意,我是感同身受的,我的先生就比我大方。
我們出去吃飯一搬會選擇我做不了的菜,比如日餐,泰餐或者意大利餐,印度餐等等。每次吃中餐都達不到我的預期,因為我的廚藝還不錯,所以每次吃完中餐我都會失望,覺得不比我做得好,完全沒有改善夥食的感覺,又多付了那麽多錢,還要付小費,覺得很不值。
有的讀者認為老板應該多付服務員工錢,這樣就不用給小費了。老板多付的工資一定會在菜價上找回來,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前我們學到的理念是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現實中生活中職業從來都有等級之分。最原始的小費是富人居高臨下的施舍,無論是拉車的,擦鞋的還是跑堂的,都是富人施舍的對象。服務員的職業是人們沒有生計的時候或者臨時幹的活兒,過去叫跑堂的或者店小二,現在我們叫打工而不是上班,由此可見其地位。所以美國人付小費有感謝也有同情的成分。美國的小費可以延續是美國的多數人慷慨大方,其中包括收入中等甚至偏下的人群。我打工時遇到的給小費的人包括體力勞動者,他們是隻要吃得起飯就給得起小費。
小費發展到今天已經失去了施舍的成分,中高檔餐廳服務員的收入甚至可以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大家都認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為什麽會覺得天下有免費的服務呢?吃快餐是為了填飽肚子,去餐館用餐是為了享受,你在一飽口福的同時還享受了不端菜不洗碗的服務,這些享受也是要付出的。花錢可以買服務,同時也可以買高興,看到服務員的笑臉我們也會開心的,賓至如歸的感覺才是最高的享受。
過去美國的食品太便宜,餐館的價格也偏低,所以美國人養成了去餐館吃飯的習慣。隨著通貨膨脹食品的價格攀升,餐館的價格也上長了三分之一左右。小費的百分比也水漲船高隨風上揚。小費從午餐的10%長到15%,晚餐從15%長到18%-20%。人們感覺到下館子不再像以前那麽輕鬆,付小費也不像以前那麽自在了。
在美國付小費是自願的,即使現在用Ipad ,上麵標出百分比的同時也有一個選項是沒有小費,或者自定小費,沒有人強迫你付小費。如果覺得服務不好也可以少給甚至不給小費。美國人付小費已經成為習慣,我在歐洲旅遊時看見美國人即使喝一杯酒也付小費。
昨天我們剛剛去了一家美國餐館,標準的美國南部飲食,兒子選的,我不是很喜歡。有的時候去餐館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見麵。看到裏麵滿滿的都是美國人在大快朵頤,看來美國人的消費意識沒有改變,這也是美國經濟活躍的表現。看著大家其樂融融的樣子,美國人永遠都是大大咧咧,快快樂樂的,我真替他們高興。
一餐飯花費一百元在超市可以買到半車的食物。如果覺得付小費肉痛,可以多在家做飯,少去餐館,這樣既健康又省錢。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國在四九年之前小費也是普遍存在的。來自沒有小費國家的第一代移民可能不認同小費文化,在美國長大的孩子對小費大都習以為常,而且他們比我們這一代人要大方得多。小費在美國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不管你喜不喜歡隻能入鄉隨俗慢慢適應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