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 七
半塊月餅
曾經吃月餅要等到八月十五才能吃到,都是自家做。條件好的做的好吃些,條件差的做的口感差一些,但家家或多或少都要做。記得八爺爺家用杏籽油做月餅。一般人家都是用胡麻油,黑糖,烙麵餅碾壓成的細渣,比例是四油四糖,就是一斤麵四兩油四兩糖(這是指一斤十六倆的老秤,換算成十兩一斤的新秤,就是一斤麵二兩五油,二兩五糖。)。陷裏加一些花生粒核桃粒,青紅絲等,我們家還要加入自己醃製的糖酒玫瑰。
故鄉的月餅皮是酥的,很酥,幾乎沒有水分;陷是砂的,不是很砂,也幾乎沒有水分。吃起來酥甜酥甜,在嘴裏越嚼越香,能感覺到嚼碎砂糖。各種香美的味道交替著攻擊食者的味蕾,讓人都舍不得把它咽下肚去。
做月餅很費事,做陷費事,和麵皮的麵也很費事,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最後一道工序是打月餅和爐月餅,院子裏支一隻大鐵鏊,鏊上架一籠碳火,媽媽在屋裏打月餅,大大在院子裏爐月餅,我們跑出跑進跟著添亂。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深深切切的感受到節日的美好,有大大媽媽的幸福。
離開了故鄉,就吃不到故鄉的那種月餅了。什麽蓮蓉的,五仁的,豆沙的,蛋黃的等等,都是皮子軟軟的,陷子膩膩的,不好吃。感覺不怎麽健康,價錢還很貴,不值得吃。商店裏一年四季都有賣,隨時都能買到,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味道也就漸漸的淡了。
今年回到故鄉,臨走的時候,三哥賣了月餅,正宗的故鄉寧武月餅,口感也還可以,有當年的味道,還有麻花,擦酥餅給我帶,我帶了。老伴幾次勸我不要帶,說趕回去都不能吃了,我沒理她,一直小心翼翼的帶著。到了銀川放到房間的涼處,到了長沙放到酒店的小冷藏箱裏,到了北京放到酒店的小冷藏箱裏,到了日本東京,放到酒店的小冷藏箱裏。它們跟著我千山萬水,乘飛機坐火車,回到芝加哥,也算跟著我見過些市麵了。回到芝加哥,孩子們都愛吃這見過世麵的月餅,我偷偷的留下一個。等著中秋。有時候忍不住就拿出來咬上一小口,在嘴裏嚼著,一直不咽下去,不知不覺就化的沒有了,但味兒還留在嘴裏。今天中秋節拿出來已經隻剩大半塊了。
把大半塊隨我一起來到芝加哥的故鄉月餅放在碟子裏,先看了看,又聞了聞,輕輕的咬了一小口,在嘴裏嚼著......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中秋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