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顧城相關?

來源: 沿濱 2023-07-15 22:37: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894 bytes)

注:此文為第二天“夢想”故事4

華文旗手顧若之

據稱文學與人類文明緊密相聯,而華文與華人更是血水難分,即便在海外亦是如此。烏有人口雖少,華人更少,但華文一直薪火相傳,而這裏麵當然要提到烏有華文作家組織的功勞。

因為創作熱情高,作品斐然,兼之烏有結社自由,烏有華文團體一直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大好形勢,這其中的主要代表包括烏有全球華文作協、烏有國華文聯合會、烏有全球漢語筆會、烏有世界自由筆會、烏有南太平洋作協、烏有南太平洋筆會、烏有國作協、烏有大都市作協、烏有國華文筆會、烏有西島華文筆會,等等等等。大大小小的文學組織林林總總,據不完全統計,應有一百個左右。

在烏有,你如果不是什麽作協或筆會的會長、主席、或是理事,你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個或者算個作家。你如果不小心說你是個業餘作者,不僅你的名片送不出去,就連普通華人都會對你嗤之以鼻。文學創作是一件神聖的事,而這些神聖首先要通過大大小小的作家專業組織來認可,所以你想在烏有文學界濫竽充數,恐怕沒那麽容易。聽說有幾位國內來的專業作家在這裏就找不到北,隻好灰溜溜地離開了。

在這一百來個作家組織中,最受大家景仰的,是烏有國華文聯合會的會長顧若之文學大師。這大師的稱號,不是我的恭維,而是圈內人對長期處於創作巔峰的顧若之先生的一致認同。

顧若之先生從不用什麽筆名。他說,做人,特別是做文人,就要堂堂正正,文如其人,這是他先父的遺訓。

顧先生很少提到其祖輩,隻是從其文字裏的隻言片語粗略了解到,顧家從清末起就是顯赫人家,其祖輩與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都有或親或友的關係。民國推翻清朝的起義隊伍中就有其曾祖,隻因炸彈提前爆炸走漏風聲而被捕慘遭殺害,成為民國葬在黃花崗的第一批烈士之一,國父孫中山曾寫過悼文,可惜文革時家傳原件被紅衛兵小將抄走。其大伯畢業於黃埔三期,後因戰功卓著,擢升中將,去了台灣,家中亦存有其立於蔣中正座椅後的照片,當然亦毀於文革。其父親留學劍橋,與徐誌摩等人相識,因此也寫些風花雪月的文字,雖多被徐詩人稱譽,但顧父生性不喜張揚,低調做人,其作品輕易不肯示人,所以不太為普通世人所知。即便如此,顧父這種留洋的愛國知識分子還是沒能逃脫右派的命運,死在了夾皮溝[1]。據他父親臨死前說,他應該還有一位小叔,走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後來去了延安,成為了一名革命詩人。因此,當某顧姓朦朧詩人在紐西蘭激流島殺妻自盡之後,顧若之隱隱感覺到他與這位詩人之間的那種血源關係,他因此特地飛往激流島去看了已故詩人的故居,並對這位冥冥之中的族親進行了憑吊。當然,顧大師不願多提,我這裏也就不再多說了。

你別以為顧若之來自大陸,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顧先生是香港人。大家不用奇怪,你聽完顧先生的故事,就知道,他本身簡直就是一部中國的當代史,或者說,中國當代發生的所有故事都或多或少地印在了他苦難的一生。

得益於良好家教,在普通人家還不知道牛奶是什麽東西的時候,顧家就用上了冰箱。顧若之從小琴棋書畫,不敢說樣樣精通,但亦略知一二。小提琴他曾多次師從馬思聰先生,馬先生說他是可造之才,但因為馬先生從不肯收學生學費,而顧家父母又堅決要給學費,這樣,他隻好自學成才。他說了,幸虧沒跟馬先生學下去,否則,他可能早就被打成馬思聰反黨叛國小集團了。他亦受父親影響喜歡上攝影,喜愛用萊卡相機拍攝人像,至今亦以其人像攝影在烏有攝影界為人稱奇。當然這些都是雕蟲小技,他最喜愛的是油畫,李以染雖然與烏有畫界來往不多,但顧若之是其座上常客。可惜以染後來不辭而別,杳無音訊。知音不再,顧若之明年年底的個人畫展都不知由誰主持是好。

也罷,顧先生也就專心做文。要論質與量,烏有華文界可以說無出其右。顧先生以文思泉湧、文壇快槍著稱。據說他一日少則五千字,上無局限,從來都是一揮而就,不用修改。在過去十年裏出版了長篇小說十部,電影劇本五部,戲劇三部,詩歌兩卷,隨筆小品更是不計其數。《烏有時報》每刊必有其專欄,粉絲眾多,引頸恭候。

有好事者傳說顧先生立誌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別看法國有個高行健,烏有也有個顧若之。烏華傳媒社記者曾為此采訪過顧先生。

顧先生說,諾貝爾文學獎的說法由來已久,這是本地同胞對其本人的期許,他顧若之感謝大家的厚愛。他與高行健先生私下進行過多次探討,雖然高先生對顧某作品多有褒揚,諾貝爾獎並非遙不可及,但他顧某自認為與諾貝爾文學獎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烏有翻譯界缺少熱心人士,願意並能將他的作品翻成挪威人喜愛的類型。

本地華人對諾貝爾獎沒有太大興趣,隻對顧先生有興趣,特別是他的隨筆。祖國一驚一動,烏有一草一木,全球大事小事,顧先生都能引經據典,感想萬分,評述到位,可伸可縮,其資料的詳實與在其小品文中的份量,足以讓烏有華人省去了上網查資料的麻煩。

有顧若之研究者歸納過顧作的特點,稱其文風幽默,集中國古典三國水滸之精髓,並英人文學之詳細鋪墊,初看起來,下筆千言,不知所以,而這正是其曲筆之妙,所謂文心似海。他還獨步烏有,開創了“顧氏三明治”文學創作理論,即簡短的引言,加上翔實的資料,再加上精短的結論。顧先生將這些教人為人處事的大作一一整理,分門別類,一年至少出版兩冊。因為烏有華人少,顧先生為了普及華文教育,就將這些自費出版的大作見人贈送。幾年下來,幾乎所有烏有華人家庭都收藏了顧先生的作品。

大多數烏有華人都是苦命的打工者,沒有時間與耐心讀完顧若之先生的長篇。我很幸運獲得過其贈書一冊,雖然我也整天為一日三餐忙碌,但也利用坐在馬桶上的機會,將顧先生的贈書通讀了一遍。

許多人熱衷於和名人打交道,但名人一般都很忙沒空見你,即使你幸運碰到名人並與之寒暄幾句,也是很難深入了解名人的。我的經驗是,讀名人的書就是與名人最好的交流,你靜靜地坐在那裏,聽作者娓娓道來,聽他的經曆,品他的智慧。顧先生在其自傳體的大作中介紹了自己的人生經曆,讓讀者感受到他是曆史大河裏怎樣飄流的一片落葉。

在其父被錯劃右派帶走之後,少年顧若之常常在黑夜裏反思中國命運到底向何處去這樣的問題。但是在以言治罪的年代,他牢記父母的教誨,謹慎做人,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因為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古有嶽母刺字,他就在自己的胸膛上刺上“做毛主席的紅衛兵”,進入了衛東戰鬥隊。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大義滅親,寫大字報,與自己裏通外國的父母親劃清界限,再帶著一幫紅衛兵小將衝到自己家裏,將家中的反動罪證一抄而空,架著自己的母親遊行示眾。為有犧牲多壯誌,就這樣顧若之終於成為造反派一員。當然,他後來痛苦地自責,這一切都是為了保全自己,違心而為,雖然母親最後原諒了他。

因為他有畫畫的長處,衛東戰鬥隊就讓他與另一位能寫的女紅衛兵小將楊宜靜負責宣傳事宜。好的文字配上好的畫,時間一長,寫字的宜靜與畫畫的若之也私下配上去了。造反不影響革命愛情,兩人就在戰鬥隊裏舉行了革命的婚禮,一年不到,宜靜就要生產,若之就等著做父親了。

但是好日子往往不長久。 一天,在他剛畫好“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的牆畫,並要加上紅太陽光芒四射時,一不小心竟然將黑顏料弄在了偉大領袖的臉上。栽樹不易毀樹易,要知道顧若之為了畫好這幅領袖相可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奮戰了幾乎一個白天加一個晚上才畫成的,現在隻好想辦法弄掉這黑顏料了,以保證各地的紅衛兵戰鬥隊前來參觀學習。可是越擦越擦不掉,眼看時間要到了,顧若之臨機一動,就加上了紅顏料,想讓偉大領袖顯得容光煥發,神采奕奕。但弄完後才發現,偉大領袖黑裏透著紅,紅裏透著黑,成了個大花臉。

這樣顧若之一下子就成了偽裝進革命隊伍裏的毒蛇,惡毒攻擊偉大領袖,被揪了出來,關進了牛棚。當他盼星星盼月亮勞改半年,指望出來夫妻團聚時,妻子卻將小兒小革交在他手上,跟他離婚了。一個大男人隻好又當爹又當媽,帶著孩子相依為命。沒有工作的時候,他多次賣血來給小革換點麵糊或米糊。幸好他碰到了一直同情他愛慕他的霍豔,幫他帶小革。日久生情,他與霍豔重新組織了家庭。 

這段人生的經曆也徹底改變了他。他開始向往自由社會,這在當時可是大逆不道的叛國。顧若之一家三口隨著逃港的人群逃往香港,但是他們卻被抓了回來。關了幾天放出來,他又潛到深圳小村,從界河偷渡,前後三次,方才成功,並在香港落下腳來。到了香港回歸前,他心有餘悸,就連忙移民烏有,這才開始享受他人生的第二春。

到了烏有,顧若之體會到海外的優勢。他可以給台灣寫文章批評專製,也可以給大陸寫文章評判民主,而在本地也可以作文緬懷祖輩的成就,痛斥文革的荒唐。

或許物以稀為貴吧,以前在大陸時他難得發表一篇短文,到了烏有,他的大作時不時在祖國各地的晚報副刊上變成鉛字,介紹烏有建築風格、民俗民風、錢幣郵票、珍奇動植物,還有奇聞異事,甚至烏有菜係。

雖然有多事嫉妒者說他隻是將本地西人的作品簡單翻譯就署上了自己的大名,也有批評者說他家族的故事都是吹牛,更有甚者挖他老底,攻擊顧大師,說明明是他在妻子懷孕期間勾搭女人,最後拋妻棄子,卻在其文中將自己說成是受害者,要不然,怎麽他的兒子小革隻親其母而厭惡他顧大師?顯然這些批評者沒有分清文學與生活的關係,何況清官難斷家務事,喜歡雞蛋煎炸即可,又何必計較母雞私生活呢?總之,這些批評者不成氣候,這也是顧大師木秀於林帶來的煩惱。

顧若之先生靠著妙筆生花,逐漸在烏有結出文學的碩果,慢慢變成了烏有家喻戶曉的華文大師,並在世界各地華文媒體上發表作品。

這些年中國改革開放,恰逢盛世,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軟實力,舉辦了各種全球華文作家大會、筆會、交流會、研討會、懇談會、推廣會、采風團,顧若之先生作為烏有華文的頭麵人物,每會必至,享盡殊榮,與國家級、省部級領導合影留念,並結交了各級領導、各大著名作家,高歌改革開放、三個代表、八榮八恥、科學發展中國夢,當然順便也應邀品嚐中華美味,感受各地風光。

台灣方麵從來就不甘落後,認為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碩果僅存,安守台灣,顧先生也就多次暢遊寶島,與台灣作家大佬合影留念采風。

照片上他與世界級的文學大家平起平坐,當然,他的作品也就能與這些著名作家平起平坐。顧大師也就盡釋前嫌,胸懷大度,熱情地用自己的文字歌頌大陸開放政策、台灣自由世界,這些文字十有八九都能由大陸、台灣甚至香港發表,這樣一來,顧大師每年不出版發行三四本書都會讓烏有華人大失所望。

更令人感動的是,顧大師心懷祖國,國有大事,他必在烏有率先響應,從支持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世界大運會,到反台獨、反藏獨、疆獨、反民運法輪功,他都積極發表檄文。最令人感動的是,某年米國炸毀中國駐東歐友邦大使館,顧大師怒發衝冠,堅持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麵,此事上了京都電視台的新聞,總算為我們烏有華人爭了一口氣。據說,這是我們烏有華人第一次榮上京都電視台這樣國家級的電視台,本地華社媒體都說,這是我們烏有華人的驕傲。今年中國國慶招待會,顧大師有望被邀請參加,如能成行,將會三生在幸,因為,這是,國宴!

小美講完,伊恩說,“這個夢想的故事比剛才“範議員”和“李畫家”兩個要好,顧大師好歹實現了他的作家夢,而且一沒有象範議員進牢房,二沒有象李畫家離開烏有。其實,在烏有實現自己人生夢想的華人大有人在,下麵我也來講一個文人的故事。”

 

[1] 夾邊溝農場位於中國甘肅酒泉,1957-1960 年期間眾多右派死於此處。夾皮溝為小說《林海雪原》裏虛構的地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