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7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鏖戰幕府山 26

來源: 匝瑜 2023-04-26 04:53: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270 bytes)

26

 

1938年7月,第91師劃歸湯恩伯第31集團軍,馮占海升職為第85軍副軍長兼任第91師師長,湯恩伯同時也派自己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王毓文任職第91師副師長,其目的實在是過於“昭昭”。

此次瑞武路作戰,第91師先是在白水街、小坳與日軍第27師團惡戰,隨即轉戰萬家嶺。時任第91師第273旅營長的韓聲濤記述,“德安萬家嶺戰役異常慘烈,部隊傷亡慘重,既是血戰,又是苦戰。那是我14年抗戰中經曆的最慘烈、最艱苦、時間最長之戰。日寇每進攻一個山頭或村莊,先用飛機、重炮來一個麵積轟炸,然後步兵接著攻擊。日寇完全掌握製空權。敵機欺我缺乏高射火器,超低空飛行(飛機駕駛員我們都能看得清楚),有時甚至擦樹梢而過,我地麵目標他看得清清楚楚,恣意對我轟炸掃射,真囂張也!記得有兩次多架敵機竟整日向我狂炸,投彈密集,陣地遂成焦土,官兵犧牲慘烈。我們的武器裝備差,作戰主要靠短兵相接和夜襲。為爭奪一個山頭、一個村莊,往往反複拚搏,屢失屢得,形成拉鋸,陣地上屍體橫陳,血跡遍地。很多弟兄被飛機重炮炸死,血肉模糊,慘不忍睹。很多弟兄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很多弟兄在彈藥耗盡後赤手與敵搏鬥,力戰犧牲。我的一個排長打紅了眼,渾身是血,就站在那裏用機槍向敵掃射,壯烈殉國。我的年輕的勤務兵就在我身邊中彈犧牲。”

“官兵絕大多數是北方人,初至江南,水土不服,加之山地蚊蟲肆虐,飲用生水,大多生病(痢疾、瘧疾、傷寒等等,到後來我全身都腫了),誠所謂‘不習水土,必生疾病。’”然藥品奇缺,隻能硬撐。因戰鬥激烈,又缺醫護人員、醫藥和擔架,很多重傷病員無法得到及時救護醫治,其處境之慘,實不忍言,及今思之,心猶慘然。由於後勤補給線遭到日寇轟炸,加之江西省陡增大批部隊且贛北的交通已被破壞,後勤供給難以保障。我們經常吃不上飯喝不上水。飯和水一般都是晚上才能送上來,白天時常餓著肚子戰鬥。有時好不容易飯送上來了,卻已發餿,隻得勉強下咽。當時的氣候是白天悶熱流汗,夜晚卻山風陣陣,寒氣襲人。我們衣衫單薄破舊,雨後更覺潮濕陰冷。而我們麵對的日寇,可由飛機以及其掩護的補給線迅速補充兵力和軍需。”

萬家嶺打成僵局,日軍解圍部隊連續突破阻擊直逼最後防線甘木關,13日鈴木支隊也追上了佐枝支隊,兩隊合兵一處攻擊力大增,原本就是殘破的第142師根本頂不住日軍如此猛烈的突擊,甘木關岌岌可危。薛嶽再調第91師一個團增援甘木關。此時第91師兵力已經所剩無幾,但甘木關是阻援最後一道防線,甘木關一失、萬家嶺之戰必敗。第91師副師長、第271旅旅長王錫山隻有咬著牙搜羅殘兵,親自帶隊急赴甘木關。

日軍炮火熾盛、戰車凶猛,第271旅指戰員深知責任重大、無可回避,此戰隻有以死相拚。部隊越打越少,最後日軍終於突破甘木關!王錫山旅長死戰決心早已下定,麵對洶洶而至的日軍仍然指揮殘兵與日軍做最後的搏鬥,最終與部下一起壯烈殉國!

萬家嶺大戰結束後,原有1萬3千人的第91師隻剩下不足2000人,如此慘重的犧牲讓“(韓聲濤)我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悲痛萬分。”

如此慘重的損失也讓師長馮占海痛心不已,其中王錫山的陣亡對馮占海打擊甚重,“918事變”時王錫山為東北軍第25旅中校團附,是最早跟隨馮占海起兵抗戰的將領,“股肱或虧,何痛如之!”

自己的第91師被打成這樣,按照以前的樣子,那是根本不會給補充的,而且湯恩伯在一邊一直瞪著眼睛等待機會,想到這些,馮占海徹底絕望,戰事一結束就帶著兩名副官離開了第91師。

副師長王毓文接任第91師師長,第273旅旅長趙維斌被調任少將高參,師參謀長張純璽不久亦調離,原從東北抗日打出來的第91師師級軍官一個不剩。第91師餘部一部分留第91師,一部分補入第4師。至此,原來意義上的屬東北軍係的第91師已不複存在。

“在湖南寶慶整訓時,有一天部隊在一個大操場集合,聽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訓話。第91師被安排在旁邊。我們第91師的人個個麵容疲憊、衣服破舊,與在場的中央軍的人相比,反差很大。湯恩伯一開始就講:‘我們的隊伍是革命的隊伍,...’我當時心情很差,一聽就煩了。心想:‘你中央軍是革命的隊伍,難道我們第91師是不革命的隊伍不成!我們消滅的日本鬼子不比你們中央軍少!’ 他後麵的講話我根本就不願聽了。我想著我們第91師的種種遭遇,想著我們第91師死傷的長官和弟兄們,真是越想越傷心。”

“想我英勇的第91師,東北奮起抗日,從黑龍江畔到長江畔,縱橫9省抗擊強敵,先後參加東北抗日、熱河抗戰、察哈爾抗戰、河北永定河地區抗戰、豫北抗戰、山西太行山抗戰、豫皖對日遊擊作戰和武漢會戰。由於是獨立師且戰鬥力較強、與日寇作戰經驗豐富,經常被調動與強敵作戰且往往是孤軍作戰,戰後卻得不到補充,隻得縮編。這支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名聲頗大 (最多時曾擁有7萬餘眾)的抗日義勇軍隊伍,為了國家民族的生存,奮勇搏殺,曆經7年轉戰,最終在保衛大武漢的會戰中熔入抗戰的烈焰,與敵同歸於盡!

韓聲濤

東北軍第91師在離家四千裏的萬家嶺與強敵拚死搏鬥、幾乎全部犧牲,這些東北將士戰死異鄉、甚至是死無葬身之地、屍骨無存——一縷忠魂無所依、三尺黃土不可求!第91師全師東北將士血灑贛北的時候、而蔣介石正在與日本談判準備放棄東北!把東北交給日本人!——這是赤裸裸的出賣!

韓聲濤在暮年深情感懷,“時至今日,每當我想起第91師,一幕幕悲壯的與日寇廝殺的場景就浮現在眼前;官兵衝鋒陷陣的呐喊、重傷病官兵的呻吟,猶在耳畔,悲從中來,久久不能平靜。我懷念馮占海將軍,懷念王錫山將軍,懷念趙維斌將軍,懷念英勇抗日的第91師官兵;懷念那些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官兵,也懷念幸存下來的官兵。曆史不會忘記他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

日軍解圍部隊從箬溪出發,一路擊破國軍多處阻擊陣地,最後猛攻甘木關,薛嶽判斷全殲日軍106師團已不可能,於是在13日命令撤圍,萬家嶺攻擊部隊向德安方向撤退,退守永豐橋,阻援各部隊向南撤守拓林。第91師在甘木關的犧牲,是為了撤圍爭取時間。薛嶽向軍委會報告,“此次敵穿插迂回作戰之企圖雖遭挫折,但我集中圍攻,未將該敵悉殲滅,至為痛惜。”

中國軍隊撤圍,日軍第106師團留在原地未動,一個原因是不敢放鬆警惕離開陣地,再一個也沒有力氣挪動,即便是有些人能爬,但是還有更多不能爬的,一直到10月17日,鈴木支隊從張古山、長嶺之間的小路進入戰區與第106師團匯合。

兩支日軍會合後,鬆浦中將立刻給鈴木支隊長發電,請求鈴木支隊不要進入萬家嶺地區,由第106師團自行打掃戰場——此時萬家嶺如同地獄的垃圾場,實在是太慘了、太丟人了。

萬家嶺一役,日軍第106師團戰死3300餘人,戰傷4000餘人、幾千匹軍馬全部損失。而國軍損失更重,僅第74軍就戰死3900多人,而第91師加上前期小坳方麵的作戰,戰損超過萬人,第142師損失大半,再加上第66軍、第4軍、第102師、新編第13師、預備第6師、第60師、第187師的傷亡,戰損數目遠遠超過日軍。武漢會戰之後,第74軍軍長俞濟時、第58師師長馮聖法都提出辭呈,而俞濟時更是在辭呈中明說,薛嶽對其有偏見,第74軍在薛嶽的指揮下各個方麵都備受刁難,在他手下實在難以繼續任職。第74軍在武漢會戰參加兩次戰鬥,第一次援助被日軍抄襲側背的第4軍而在岷山鄉遭遇極大損失,第51師戰死1343人,戰傷1385人,而第二次就是萬家嶺圍殲戰,幾乎被打殘。即便如此戰後薛嶽也未將第74軍列入“萬家嶺大捷”的嘉獎名單。

萬家嶺一役,圍殲戰場形成,但是沒有解決戰鬥;梯次阻援也沒有能有效擋住日軍解圍部隊,第一個原因就是中日雙方武器裝備差距過大,特別是日軍空軍在萬家嶺作戰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第二原因就是戰役組織粗糙。一個是沒有集中炮火,發揚火力轟開日軍第106師團防線;再一個是隻是指揮部隊單純向內壓縮,甚至到最後也沒有搞清楚日軍第106師團司令部的位置,也就沒有摧毀第106師團的作戰體係;第三,沒有組織對空防禦,日軍飛機轟炸、掃射殺傷巨大,部隊雖然沒有專門的對空火器,但是必須要組織對空射擊,在此之前輕武器打下日軍飛機並不罕見,不能任由日軍空軍肆虐,有效的對空射擊完全可以大大降低日軍飛機的作戰效果。

“萬家嶺大捷”是當年戰鬥還未結束、就在後方為慶祝“雙十節”造勢的一個節日節目。這樣的提法在那個特殊時期有著特殊意義,而實際情況都不能算是一個勝仗,更不是什麽“大捷”,現在還延續這個叫法,不是太合適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