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從鴉片戒煙藥“大王”到全球化藥妝

來源: 老人與史 2023-01-11 12:49: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625 bytes)

鴉片戒煙藥“大王”

屈臣氏是亞洲曆史最為悠久且極具代表性的百年企業之一,其淵源可以追溯至1828年美國船醫布拉德弗德(Bradford)受英國東印度公司哥利支醫生啟發而成立的廣東大藥房(Canton Dispensary)。實際上,廣東大藥房是一家眼科診所。1832年,廣東大藥房裝置了亞洲第一台蘇打泉(Soda Fountain)以資助眼科義診。1833年,英屬東印度公司獨家對華貿易權被英國國會終止。翌年,英國駐華貿易總署在廣州成立。哥利支醫生轉任總署醫官,在原來廣東大藥房的基礎上於1835年成立了廣州眼科醫院。

公元前3400年,鴉片就已在現今的西亞的波斯灣地區(伊拉克東部地區)被發現與種植,並很快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18世紀,英國商人開始從印度出口鴉片到中國來減少中英貿易產生的白銀逆差。1839年,清政府在兩廣總督林則徐的帶領下在虎門銷煙。經過兩年半的戰事與談判,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香港島被割讓。

香港大藥房於1841年成立,是當時香港首家專門售賣西藥的藥房。

1843年1月1日,哥利支醫生的助手安德森(Alexander Anderson)與彼得楊醫生(Peter Young)在香港島金鍾正式建立香港大藥房(Hong Kong Dispensary),它實際是一個兼售藥品和零售服務的診所。1856年,托馬斯·沃特森(Thomas Watson)醫生收購了香港大藥房的業務。但由於身體健康每況愈下,他邀請了他大哥在德國的兒子亞曆山大·沃特森(Alexander Skirving Waston),也就是現在屈臣氏(A. S. Watson)命名者來到香港繼承他的業務。沃特森在1860年的上海與英國人克裏夫(Cleave)成立了一家藥房,兼做遠洋輪船供應商的業務。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診所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遠洋輪船供應商,給來往中國與歐美、印度的貨船提供麻醉藥品、飲料與招商設備。當時,香港已經成為亞洲的勞務中心與鴉片、茶葉的實際中轉站。

把香港大藥房變成現在“屈臣氏”商號的是約翰·亨弗裏斯(John Humphreys)。最初,亨弗裏斯以會計師的身份加入,負責供應輪船產品組合優化。隨著遠洋輪船經過香港,鴉片無限製進口到內地,止痛與止咳的麻醉藥嗎啡酊劑從英國進口到香港。在殖民統治下的香港,鴉片為專賣商品,專賣煙商在交付專利稅款後,隻能在有牌照的煙館提供大煙,與富有的公子高官們為“消閑”藥,藥用鴉片與酊劑隻在歐洲人擔任藥劑師的藥房售賣。而在內地,清政府沒有嚴禁鴉片銷售,吸煙的人數眾多。

19世紀下半葉,歐美國家對麻醉藥都沒有銷售管製。所謂鴉片戒煙藥事實上是鴉片代癮藥。屈臣氏在1870年開始批量生產鴉片酊劑,得到了市場上的積極回應。亨弗裏斯預計,鴉片酊劑的內地市場將會日益龐大。因此,1874年,當他在成為屈臣氏唯一股東後,馬上集資建立新廠房,在香港本地量化生產鴉片戒煙藥酊劑、藥丸與麻醉藥粉。當時中國吸大煙的煙民人數也是全球第一,戒煙藥也成為全球熱賣的商品。

1892年,美籍醫學傳教士嘉約翰(John Glasgow Karr)在廣州博濟醫院的弟子們使用嗎啡針劑作為皮下注射,吸引了鴉片藥癮者的注意。口服藥劑因為在腸道的吸收不完整,但是皮下注射嗎啡可以完全吸收,同時也讓鴉片藥癮者有著較長時間的精神活躍,費用也比鴉片來得便宜,因此受到偏愛。1893年,嗎啡針劑的使用習慣傳到香港。每天早上,鴉片藥癮者在屈臣氏藥房外大排長龍購買嗎啡粉注射,到專賣煙館抽大煙的藥癮者人數急劇下降。

嘉約翰(John Glasgow Karr)

1832年,屈臣氏的前身在廣州藥房安裝了第一台蘇打水噴泉。到了1876年,屈臣氏在香港製造了六款薑啤和蘇打水。十年後,屈臣氏在上海和馬尼拉也建立了分廠,屈臣氏從此成為中國與菲律賓的標誌性品牌。在1920年代的上海,全世界唯一一個巧克力蘇打是屈臣氏獨家發明的。1927年,屈臣氏成為可口可樂在香港與上海的代工廠,或是裝瓶商。當時瘋魔上海灘的阮玲玉也是可口可樂的廣告明星。屈臣氏的哥拉,就是廣東話拚音的可樂,也是在二戰後才推出來的。屈臣氏的花塔餅裏麵主要是有一個草藥,叫做山道年(Santonin)的成分。山道年是在19世紀中期西伯利亞與土庫曼斯坦的一種抗蟲草本藥物。屈臣氏生產的花塔餅是按照廣東人小甜點的形狀生產的,因此花塔餅一生產出來以後就風行內地和東南亞地區,直到1986年屈臣氏在香港荃灣的藥廠被燒毀,花塔餅才停止生產。

到了1900年,屈臣氏在華成為最大的連鎖藥店,擁有100多家聯營的藥店商店銷售他自己品牌的鴉片戒煙藥,屈臣氏鴉片戒煙藥銷量一路飆升。1928年,國民政府才立法嚴禁麻醉藥的銷售。但戒煙藥的利潤極為豐厚,在上海灘與全國各地生產與經營鴉片戒煙藥都一直為半公開的勾當,到了1949年解放後才完全禁止。

20世紀初的1909年長江洪水泛濫,1910年上海證券市場的橡膠商品期貨貿易崩盤,1909-1910兩年東北發生鼠災,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一件接一件的事件,累計導致1912年中國銀元貶值50%,屈臣氏向其零售和批發客戶收回的貨款也縮水了一半,屈臣氏的鴉片酊劑和蘇打水業務陷入困境。但鴉片代癮藥在香港的營銷與出口到東南亞與日占台灣地區仍然繼續,支撐了屈臣氏的營運。

1921年的香港工人大罷工和1925年的省港大罷工使得英資在香港的工廠,包括屈臣氏藥廠與汽水生產線完全停擺,業務也受到嚴重打擊。在殖民統治下,1923年香港出台的《危險藥物條例》和法規雖然有效地停止了香港麻醉藥品的零售和批發,但出口業務依然不受管製。同時,不法者轉往地下活動。

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對公司業務產生嚴重打擊,特別是在利潤高的部門——鴉片戒煙藥。事由屈臣氏在1910年代內地的戒煙藥市場被民族企業家取締後,轉往東南亞華人勞工市場發展。1929年開始,鴉片代癮藥業務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而引起暴跌。因為當地錫與棕櫚油出口至歐美與澳大利亞受到衝擊,數以十萬計的華人勞工遭受遣返內地而麵臨困境。

屈臣氏在香港的業務因為1937-1941年期間逃避日軍侵華而南遷的民眾開始反彈。一直到1941年聖誕節,侵華日軍占領香港,民眾又一次返回內地。由於蘇打水的生產設備和一些原料在戰前被很好地隱藏起來,屈臣氏最終在1945年9月1日恢複運營。

全球化藥妝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依賴美國恢複戰後重建。受到美國的壓力,最終英國在香港結束了一百年的鴉片販賣政策。1963年,亨弗裏斯家族因為沒有主要繼承人,就把主要股東的地位轉讓與英資和記國際有限公司(Hutchison International Ltd.,簡稱HIT)。屈臣氏在母公司的戰略方向下迅速發展,於1973年收購本地品牌芬蘭冰淇淋的業務,加強了零售與冷凍食品的業務。

1973年,HIT因為在全球石油危機過程中在印尼過度投資,印尼貨幣因為國際金融危機而大幅度貶值,出口也因歐美市場經濟蕭條而久久不振。公司資不抵債,隨時可能倒閉,屈臣氏遇到極為嚴峻的挑戰。1977年底,HIT得到匯豐銀行(HSBC)提供融資與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Hong Kong and Whampoa Dock Co. Ltd.)的合並,一年內順利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建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Hutchison Whampoa Ltd.,簡稱HWL)。1979年9月,匯豐銀行轉讓其原來在HWL的債權轉為股權的份額給香港房地產發展商李嘉誠,後者在市場上繼續吸納更多HWL股票而在1981年成為最大股東。李嘉誠在1982年3月從英國聘請了零售連鎖超市阿斯達(ASDA)的年輕執行董事韋以安(Ian Wade)來到香港,執行HWL的零售業策略。基於韋以安對英國零售業與中產家庭主婦消費習慣的深入了解,他為屈臣氏開發了一種針對亞洲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需求的零售服務的商業模式。1980年,新加坡、香港地區、台灣地區、韓國“四小龍”的人均GDP國民經濟收入快速增長。1987年7月,台灣自1949年宣布的戒煙令結束,導致對外開放與投資政策鬆綁,不再需要與執政的國民黨的中央投資公司建立50%對50%的合資企業。一個月後,屈臣氏在台北開設了第一家獨資的零售藥妝企業。

1997年7月2日,泰國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屈臣氏董事會包括國際機構投資者的歐美基金建議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亞洲籃子內。當時,屈臣氏的董事總經理韋以安在HWL董事長李嘉誠的支持下製定了一項企業戰略。他在1997年下半年將屈臣氏的翅膀擴展到亞洲以外,以英國為第一站進入歐洲市場。在韋以安帶領下,屈臣氏的第一次起飛是通過在1998年10月收購英國的水晶泉(Crystal Spring)礦泉水業務,建立了新的品牌POWWOW。2000年,屈臣氏收購了英格蘭北部的100家Savers連鎖健康與美容門店。

到了2002年,屈臣氏開始進一步的飛躍。在五年當中,通過收購幾家大型的國家級藥妝零售商,包括在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經濟聯盟的Kruidvat,英國的Superdrug,德國最大的連鎖藥妝Rossman40%的股權,法國Marionnaud的香水與化妝品零售門店和歐洲的其他藥妝公司,使得屈臣氏成為2006年全球健康和美容零售商前三名。

黎啟明

在2004年到2006年期間,屈臣氏在亞洲與歐洲陸續與當地的房地產商合資投資與管理零售藥妝業務。2007年,隨著英籍高層管理人韋以安由中國香港籍的黎啟明接任,屈臣氏從積極的對外策略轉變為側重在發展中市場的有機增長戰略,屈臣氏的重點是聚焦於快速增長的亞洲、中國與東歐市場,而內地是最成功的案例。到了2021年底,屈臣氏在全球門店數量從7700家增長到16400家。

在過去六年裏,在內地市場穩定發展之外,屈臣氏也開始麵臨歐亞國家與地區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挑戰:2016年的英國脫歐、2018年的中美貿易衝突、2019年的香港社會事件、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包括2022年初第一季度開始的俄烏軍事爭議等等。

屈臣氏在收入和利潤方麵一直位居全球第三,但是在門店數量和利潤率方麵則排名第一。2014年,新加坡主權基金之一的淡馬錫控股(Temasek)收購了HWL投資在屈臣氏的四分之一股權。

2020年屈臣氏在28個市場擁有超過16000家的門店,收入為17361億港元。2018年10月屈臣氏與永輝、騰訊在大灣區成立超市合資企業,屈臣氏在大灣區百佳超市的持股被稀釋至40%,意味著未來十年,屈臣氏整個超市業務最終將被拋售給永輝和騰訊。屈臣氏是否會被出售給中國騰訊或是其他企業,這是任何投資人都在猜測的事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