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行(序) - 全新的國家地理耐力號

來源: 風語空靈 2023-01-10 05:41: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022 bytes)
- 南極,南緯78度,Ross Sea and beyond, 
 
[注:對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南極遠征倍感興趣是寫此文的動機,特別是其新遊輪的南極適航特性,無廣告之意無利益關聯,不反對不推薦購買其旅遊產品。]
 
想去南極探險又沒野外技能和體魄的朋友,你的福音來了,國家地理和林布拉德遠征公司(Lindblad Expeditions)新造的弓形船首(x-bow)破冰遊輪於2021年7月下水,取名國家地理耐力號(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已開啟極地遠征航程。極地指北冰洋和南極洲,聽起來很遙遠,事實也確實如此 ,二者分別占據了地球自轉軸的南北兩端,終年寒冷。本人對北冰洋暫無興趣,覺得那裏除了極光和北極熊外就是寬廣無垠的北冰洋,南極就不一樣了,有廣闊的大陸,散布的島嶼,雄偉的山脈,眾多的動物,厚達兩英裏的大陸冰蓋,綿延600英裏的冰架(ice shelf),壯觀的冰山,以及"臭名昭著"的德雷克海峽,南極大陸還訴說著19世紀末以來發生在那裏的探險故事。 
從冰蓋演變過來的冰山已是強駑之末。上萬年的持續的重壓將冰內的空氣成分擠出,使冰晶連成一體,進而對光譜中紅橙綠的吸收效率升高,而藍卻得以"穿堂"而過,光線如此折射使南極冰山看上去淡藍絢麗。
 
國家地理耐力號處女照(船身全長126米)By Michael S. Nolan/Lindblad Expeditions。直覺上,大浪來時它的弓形船首可以讓船頭穿浪而過,而不隨之起舞。有評論這樣說:"該船由烏爾斯坦集團在波蘭格丁尼亞的CRIST造船廠建造。當它在2021年投入使用時,預計將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考察船"…… "該船將符合最高冰級PC5 A級標準,並將配備零速穩定器,以改善乘客體驗。標誌性的X-BOW是這艘船的核心特點,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航行時提高燃油效率和舒適度,減少噪音和振動。"
 
那麽乘國家地理耐力號去南極可以期待什麽呢,在此想重複我前麵一篇博文的"奇異"觀點,就是讓人能看到土星土衛二( Enceladus)的景象,可那裏距地球七億九千萬英裏,乘飛船需要11年的漫長旅行,相比之下,數千英裏外的南極就像自家門口,數日即可到達,見聞也異常豐富。
 
憑借國家地理耐力號前所未有的破冰和極地適航能力(例如 x-bow),你可以來一趟肆無忌憚的南極之行。極少有人獲得這樣獨特的機會去淋漓盡致地探索遙遠的第七大陸,一睹史詩般的風光。在那裏你可以踏上前人從未涉足的冰麵,觀賞羅斯海(Ross Sea)眾多的野生動物和壯觀的大陸冰架,漫步在企鵝群中,成為少數與原生企鵝共享海灘的人,它們不會歡呼:"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相反你必須遵守有關條約的規定,對野生動物敬而遠之。你還能見到座頭鯨在南極水域戲水的畫麵,甚至來個近距離接觸。經過特別許可你還能登上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次南極島嶼,那裏幾乎與世隔絕,是世界遺產保護地,有成千上萬的海豹和數百萬的企鵝,包括巨大的帝王企鵝(身高達1.2米)和皇家企鵝,它們是地球上最為原生和極致的動物,一部分隻有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南極探險家,像斯科特、羅斯、阿蒙森和沙克爾頓才有機會目睹。
南極陸地背景下的皇家企鵝群。這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冬季氣溫降至 -73°C(-100°F)以下。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低氣溫發生在南極,為 -89.2°C(-128.6°F)。
 
 
 
 
這段文字足讓有探險精神和大自然愛好者神往,還遠不隻此,別忘了國家地理耐力號不僅僅是一艘具有最高級別極地能力的船隻(PC5 A 或Polar Class 5A),她還是一艘豪華遊輪,探險隊員/旅客結束一天的海上,冰上或登陸活動後回到船上,等待他們的是五星級酒店的享受,像蒸汽桑那,SPA,按摩,瑜伽等應有盡有。國家地理專業人員在船上開辦有關南極,南極動物和海洋生物的講座,擔任上岸和衝鋒艇導遊,國家地理專業攝影師回答你有關野外攝影的問題,甚至教你如何設定相機。


如前所提,這艘船停泊時不用拋錨,而是靠船上的GPS自動錨定程序,用船身的推進係統對抗海流保持原地不動,為的是不攪動南極的海底環境,另外,南極一些水域極深莫測也是原因之一。
 
在南極欺騙島 (Deception Island)附近,水溫不十分寒冷,遊客可以躍入海中遊泳。欺騙島實際上是一個巨型活火山口(caldera),大噴發後火山口向內塌陷形成環行島嶼。
 
 
雄偉和歎為觀止的羅斯海冰架,給人一種外星球感覺,是將其看作土衛二景色的理由。這裏地處南極圈南緯78度,人煙罕至,是商業遊輪到達的最低緯度。夏天碰上風雲突變,此海域氣溫會降到零下20度C,可達風速115英裏和浪高12-18米(四到六層樓)。
 
看到這張照片,按捺不住它散發出的詩意,遂把前麵文章中改動的古詩再改動,重發一遍:
 
南極遠在怒雲間,
一汪深藍萬仞川。
遊人何須怨宇瀚,
冰出此色萬千年。
 
南極大陸幾乎完全被厚達兩英裏(3 公裏)的冰蓋覆蓋,巨大的冰原以漂浮的冰架和冰舌的形式溢到海中(被大陸上逐年新增的雪冰所迫使),經常崩解出巨大的冰山到南極周圍的水域。羅斯海冰架麵積與法國相等,一眼望去,高出海麵200 英尺的冰崖綿延不斷,相當於加州海岸線的長度。冰崖是真正的冰山一角,冰架的大部分隱藏在冰冷的海水中,想象一下,一個三千米厚,法國大小的冰塊浮在寒冷的海水中是什麽情況,其實就是漂浮的山脈。
 
國家地理耐力號和1914年的一艘南極探險船同名,目的是向當年的先驅致敬。沙克爾頓船長策劃了那次橫跨南極的遠征,探險隊計劃從北麵上岸直達南極點(South Pole)再到南麵的 Ross Sea(羅斯海)。因要在暴風和極度寒冷的條件下跋涉2000英裏,為減輕軸重,另一位叫羅斯的船長從澳大利亞出發,在 Ross Sea 登陸,將下半程的給養送到離南極點1/3的地方。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北麵的探險隊還未登陸,船就被浮冰困在南冰洋上,在搶卸出一些物資和補給後,耐力號被冰擠破沉沒。放棄行程的探險隊員進入生存模式,不得不槍殺並吃掉了原來要用於穿越南極大陸的30多條雪撬犬(每隻犬要吃更多食物才能生存)。沙克爾頓船長率領數人坐救生艇在風浪中航行了很多天回到南喬治亞島,又徒步跋涉到最北端的捕鯨站求救。最後智利政府出手,派出一艘拖輪前往其餘探險隊員的集結處,南極半島的象島,才把所有的人救出。沙克爾頓船長這次成功的失敗成了危機管理的典範。
被浮冰困住的1914耐力號探險船。換成2021耐力號,在浮冰上犁開一條水道是輕而易舉的事。
 
在海流作用下,浮冰擠垮了耐力號。在探險隊員們意識到穿越南極大陸已不可能時,雪撬犬"以身殉職"的命運就已注定。
 
國家地理耐力號的弓形船首,又稱x-Bow (英語念成"crossbow")是專為極地海域的浪高水急,堅冰(fast ice)和環境而設計,比其它船隻航行更平穩,更適合穿越德雷克海峽和南冰洋環流區,震動和噪音低(最大限度減少對海洋和岸上動物的幹擾)。
對比1914耐力號身陷冰淩的照片,不得不感歎國家地理耐力號的超強冰海能力 。這個切入冰層的"絕招",既不會攪動南極海底環境,又省去了自動錨定環節。
 
一趟南極探險之旅,是充滿刺激還是盡情享受,二者似乎相互排斥,有了國家地理耐力號就能魚與熊掌兼得。上圖冰麵上可見人員在冰上活動的足跡,別擔心會從白雪覆蓋的冰縫裏掉下去,船上的UAV會事先在水下探測,劃出電子安全圍欄。
 
天蒼蒼雪茫茫,弓切冰破見船剛,100多年過去了,人類的科技發展已讓他們在南極的行動遊刃有餘,不但不會發生像沙克爾頓船長和隊員們遇到的驚險和艱難,還讓人享受南極地理風光。有位德國朋友曾對我們說過,德國的很多年輕人不向往房產與財富,但追求去過多少地方,見過多少世麵,這好像不是在說處世經驗更像是人生箴言。言者無意,聽者在心,去南極已經在心中躊躇了多年,疫情也使得一拖再拖,有道是"君臨南極,十年不晚"。地球曆史上僅數千人涉足南極羅斯海,加入他們的行列可作為人生目標。
 
Stay tuned(敬請關注後續博文)。
 
(文中所有圖片來者網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