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得大師談快樂

來源: 沿濱 2022-12-21 13:41: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859 bytes)

【注】

《烏有七日談》獲得澳大利亞南溟出版基金支助,故事是說,在七天的時間裏,六人圍繞七個主題(信仰、夢想、奮鬥、愛情、教育、死亡、希望),每人每天講述一個故事。下麵這個故事是“信仰”主題裏的一個。

故事4:釋得大師

大家剛才講了幾個基督教信仰相關的故事,我也在想,人不是動物,到底還是需要信仰的。我之所以對基督教敬而遠之,是因為我覺得有些基督教會極力排斥其他宗教,總說自己信的是唯一的真神,甚至於對同信耶穌基督的其他宗派也是極力排斥,不僅所謂全能神是異端,什麽真耶穌教會,耶和華見證人,全是異端。我沒讀過全本的聖經,不知道聖經裏是不是有這樣的字句,但是一本聖經出來上千個門派,什麽浸信會、長老會、靈恩會、東正會、西正會的,等等,都說自己是正宗,這就讓人有些糊塗了:到底哪個信的是真神?上次電視報道說,美國總統為藏傳佛教領袖在白宮舉行茶話會,身為基督徒的奧巴馬還專門請了美國天主教的領袖專門主持。這些宗教領袖好象沒有爭論什麽真神假佛的問題。

好了,我知道這是一個爭論不完的問題。咱們就換一個話題。當然,還是與信仰有關,因為信仰到底是指導我們人生道路的明燈,能在我們愁苦困惑時照亮我們內心的黑暗。當年我們大家移民,就是基於對烏有國生活的向往,從廣義角度上說,我認為也是一種信仰,放棄原來的一切來到了這裏重新開始。

移民之前,我還有些發愁新生活的來源,畢竟咱們首先還是要活著。烏有國的風景雖然很美,但是觀賞美景畢竟沒有辦法讓我們的肚子不餓。我就想到了釋得,一位也是剛剛拿到移民簽證的老朋友,他說,他一心向佛,來到烏有國後就找幾個朋友建了個佛堂,一來自己敬拜,二來也可方便心靈有需要的人,同時也可收點香火錢,以謀生計。我原以為他隻是說著好玩,沒想到,他真的就在咱們華人集中的漢生區蓋起了一座佛堂,聽說香火很盛。

我最近有一天專門抽空去拜訪了這位老友。進到佛堂,原來裏麵是一座複古風格的庭院,除了正殿,兩側還有許多間禪房。一位小沙彌領著我,進到一間幽靜典雅的靜修禪房,釋得大師已經坐在蒲團上等我了。釋得,現在叫住持,也是大師,一身佛裝袈裟,朝我一個施禮加一點頭,在佛香的熏熏下,我竟然也雙手合十,坐在一塊圓蒲團上,靜心養身起來。但是,我塵心未了,忍不住貿然問道,“釋得,好長時間沒見你,幹得很不錯呀!”所謂口開神氣散,我一問才發現在這樣的環境下這樣的語調太不協調,就連忙改口,恭敬問道,“釋得大師近來安好?”

大師對站在一旁的小徒弟使了個眼色,小徒弟合手施禮,關門出去,釋得伸直了雙腿,看著我說,“咱們一同移民過來的老朋友,就不需要這些客套了。你知道我沒你們那什麽電腦專業英語專業好找工作,我就一學曆史的,來這裏能幹啥呀?阿彌陀佛,托佛祖的福,為我指點迷津,你看,香火還可以,生活無憂,而略有小存,也夠發展一下佛堂分點。”

我環顧四周,不由得衷心稱讚說,“你這佛堂從山門到寶殿到禪房,還有這大大小小的佛象,花費必定不小,釋得,你真行!”

“阿彌陀佛!”釋得雙手合十,虔誠地說,“官清書吏瘦,神靈廟祝肥。這都是托佛祖的福啊!來到這島國,原以為基督教是國教,但沒想到華人信佛的人還這麽多,多虧他們鼎力支持,出錢出力修建。本來,我有些發愁大大小小的佛像從哪裏請來,但佛堂建起來之後才發現以前多慮了。很多華人移民漂洋過海來到這裏,都請了自己珍貴的佛像佛龕,從如來佛,彌勒佛,到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有的還帶來佛書經典,但一來這裏時間不長,因為各種原因,有的就改信了基督,基督教禁止拜偶象,他們守著佛象都不知如何是好。扔掉吧,還心有顧慮;不扔吧,覺得所有的艱難都是這該死的佛像帶來的。阿彌陀佛!失敬失敬,願佛祖保佑!聽說我這裏建了一所佛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送來了。送是送來了,與佛像離別的情景還是非常感人,令人痛心。有的離去時滿臉是淚,有的不停叩頭倒退著出去,有的嘴裏不停地喃喃說罪過罪過,有的連同佛像帶著上好的紅布裏麵,裏麵還包著數百元的奉獻,真是讓人感動不已,令人想起不得已將孩子送人的父母。阿彌陀佛!瞧我這張嘴,罪過罪過!我隻好安慰他們說,緣來緣去,順其自然,身心放下,不必勉強。很多人都說,大師說的對,說的對。香火這麽興旺,全托佛祖保佑!”

釋得大師就這樣坦誠地講述這建堂的艱辛感人過程,正說著,一位小沙彌進來對大師說,“叨擾了,大師,外麵有兩位施主要見您。”

釋得聽了,眉頭皺了皺,問道,“叫什麽名字?我並沒有收到電話或者短信預約。”

小沙彌說,“是一對年輕夫妻,說是姓陳,個子都很高,男的有一米八,女的也有一米七以上。”

釋得想了一下,好像記起來了,說,“你去跟他們說,我今天閉關參禪,不見外人。”

小沙彌領命出去了。可是剛去了一分鍾,就急急忙忙地回來了,對釋得說,“大師,這兩位施主一定要見您,說見不到麵今天就不走了。”

釋得看見我在旁邊坐著,有些尷尬。我心裏想,“今天來的不是時候,不如先告辭吧,改天再來取經。”正想著,聽到外麵有大聲喧嘩的聲音,在原本清淨的佛堂裏顯得特別刺耳。隻聽釋得的一位小徒弟在說,“施主,我們師傅真的不方便,他一見你,這幾天閉關參禪的功夫都白費了。”一個聲音粗曠的男子說,“我們開了幾個小時的車過來,就見一麵,馬上走。”一個女聲也跟著附和。小徒弟連連拒絕,說話之間,禪室的木門就被推開了。

進來的果真是一對夫婦,個子都很高,男的虎背熊腰,聲音渾厚,怪不得小徒弟想攔都攔不住。釋得從蒲團上站起身來,正要說話,那男子先開了口,“釋得大師,你還記得我們嗎?我們半年前來過,找大師求子?”

釋得說,“阿彌陀佛,有這回事。”

男子說,“今天我們來,還是為了這件事。你的徒弟不知道,總是攔住我們,”他說著,從隨身的包裏拿出一雙紅色木筷,“我們今天把大師給的這件東西還回來。”

釋得一見紅筷子,臉色一沉,斷定男子是來“退貨”的。他眼珠子卻骨碌骨碌轉得飛快,腦子裏顯然是在搜尋有關佛理的話,“阿彌陀佛,佛是大慈大悲,但是你們不要總是想著有求必應。我給你們說,大凡求子不應,不外乎三個原因,第一,福報不夠者不得,第二,攝意不精者不得,第三…”

“大師,你說的我們都知道,” 男子把釋得打斷,急著想搶過話頭。釋得卻右手一揚,將他製止,繼續說道,“第三,善緣不足者不得。你們先回去想想,哪些方麵還沒有做到,哪些方麵還做得不夠。如來佛法教導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諸佛菩薩為利益,圓滿眾生,發無量清淨大願,但凡眾生有一絲善心,一點正念,佛菩薩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加持庇佑……”

釋得大師一說起佛法,就很難打斷。男子有些急了,肚子裏麵好像也沒有多少佛學的術語跟大師對答,就大聲說,“大師,我老婆懷孕了!”

釋得聽他這麽一說,吃了一驚,佛法也講不下去了,不過皺著的眉頭卻鬆開了。

男子和妻子跪在大師麵前,雙手呈上一封厚厚的紅包,壓在那對紅色木筷上麵,說,“大師,我們今天一定要把這個願還了,要不然,十月懷胎,還不知道有什麽狀況。請大師在菩薩麵前多說幾句好話,叫我老婆順利生產。”

釋得一聽,長舒一口氣,微笑著扶起二人,收了紅包,口中直念“阿彌陀佛”,並體貼地讓丈夫多多關心照顧妻子,注意孕婦飲食起居,聽從醫矚,適時檢查,佛祖保佑,一切都會安好,到時恭聽喜訊。夫妻二人連連點頭,千恩萬謝,這才告辭。

送走了兩位施主,釋得大師才向我解釋了這件事的原委。原來這對小夫妻結婚多年,一直沒有生育,去過醫院,兩人並無生理問題。男方三世單傳,壓力很大。半年前,聽說此處佛堂有求必應,釋得大師慈悲為懷,特意前來。釋得大師並不說話,雙手合十,端坐二人麵前。小夫妻兩人得見大師慈眉善目,天生一幅笑意,知道見到了高人,邊上木魚聲聲,清香嫋繞,一時間竟然得以平安心靜。大師就這樣慈愛定睛看著,直到夫妻二人垂下頭去。大師將夫妻二人各一手拉起,合在一起,然後將自己的大手放在夫妻合著的手上,回頭低聲向小徒耳語了幾句,不一會,小徒交給大師一條形紅包,內包一副紅漆木筷,大師亦不言語,直接遞給二人,說道,阿彌陀佛,二位施主,今日前來,是個緣分,你們所求,菩薩必應,靜請放心,現在即回,不要停留,不要與任何人說話,回到家之前這個紅包不要離手,到家之後,即放於佛象下麵,早晚焚香,終會有獲。夫妻二人感激欲拜,大師連忙扶起,隻讓二人速回家去,不可路上耽誤。

聽完釋得的解釋,我問道,“為什麽紅筷有如此大的能力,是不是經過大師開光的?”

釋得說,“筷子筷子,快生貴子。”

我不由得疑惑起來,就說,“這筷子用中文說,確有諧音之效,如果是西人前來求子,這英語可不能諧音啊。”

釋得微微一笑說,“我這佛堂,哪有西人前來?即使西人前來,也得依咱華人佛津。”我問道,“那你這佛語再加筷子,為什麽就能讓夫妻有求必應?”

釋得說,“小夫妻二人醫院檢查沒生理問題,多半是心理壓力太大所致,外加初到島國,氣候不一,飲食有異,生理上亦受影響。但現在他們來此已有數年,身體逐漸適應。我這紅包一送,二人壓力轉移,心思單純,或有收獲。我這十年來的經驗,不敢百分百,也十有七八送子成功,這全托佛祖之福,阿彌陀佛!”

吃齋飯時,佛堂的音響裏響起了平和的歌聲:

來世間轉一轉,有悲也有歡
伸出手算一算,不過三萬天
問未來看今天,因果已盡現
莫歎氣莫自憐,行善永不晚
不欺人不自瞞,退後天地寬
得也好失也好,一切我隨緣
不計較不埋怨,心地生清泉
拿得起放得下,一切我隨緣

用過齋飯,臨走之前,大師送我兩句話,“人生苦短,放下方得幸福,方得快樂”。我問如何作解。大師說,“你這十年,或說,你這人生四十多年,可曾快樂過?可曾讓他人快樂過?好了,我不多說了,境由心生,命由己造,一切都是緣分。今後,你心煩的時候可以常來坐坐。”

我告辭了大師,一路上若有所思,也不知道究竟怎樣才能有這個緣分。

伊恩講完了這個故事,自己也有些感慨,就接著說,“你別說,釋得大師的這兩句話讓我想到很多。我現在也想問一下你們,你們這一生真正快樂過嗎?你們讓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伴侶、自己的同事、自己的朋友真正快樂過嗎?我們還沒出生就在被胎教,出生伊始就要背唐詩宋詞學算術,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好容易畢業,又考政治考職稱,為了出國要考雅思,來了之後再學習又要考,咱們這一輩子都被考過去了。這考試將咱們華人所有的孽根性都考了出來,讓咱們不僅自己沒快樂,還讓別人也不快樂。據說,這快樂是做人的本能,但咱們這些移民好象連這些本能都忘記了。

大家對伊恩對話非常認同。約翰說,“我們剛開始提議講故事的時候,我一說‘信仰’,你們就想到基督教、佛教等各種宗教。但是,照我看來,宗教或許隻是信仰的外衣,很多時候,沒有宗教的人,也是被自己的信仰所左右的。”

新朋友小美比較沉默寡言,一直靜靜地聽故事,這時卻說,“我非常認同你們的觀點。我對鬼神佛道一類沒有什麽了解,但是因為移民的時間不像你們那麽久,所以也更能體會出來一些國內外信仰的差異”。說完,就講了下麵的故事。

(《烏有七日談》Kindle版在Amazon上開始發行。因為版權原因,我隻能選擇一些內容在這裏與大家分享。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在Amazon上搜索《烏有七日談》。海外原創不易,請多理解支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