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啤酒’命名端本正源

來源: fubin 2022-11-02 10:12: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657 bytes)

為‘啤酒’之名端本正源
       大家大概都知道,中國的啤酒是來自德意誌帝國的舶來品。那麽德意誌帝國的‘Bier’怎麽舶來我國、德語’Bier‘如何翻譯成今天家喻戶曉的‘啤酒’的呢?
       不知道這些,就不能喝啤酒了嗎?當然不是。
       但,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我們喝啤酒的人,或者是不喝啤酒的人,對啤酒的來源和啤酒的名字出處有大概的了解,不無裨益,‘是以論其世’也。
一,啤酒的釀造簡史:
      根據世界考古學家的考據,人類啤酒釀造曆史,久遠,久遠。但多麽久遠?查了一些資料,我覺得這個問題跟世界上很多別的‘史‘一樣,是一部眾說紛紜的糊塗賬。但根據伊朗西部的劄格羅斯山脈的戈丁山丘一帶蘇美人留下了啤酒製作方法的相關文獻,其最早曆史可明確追溯到公元前3100-3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的美索不達米亞,現在的兩河流域;地理位置概括了現今的伊拉克,伊朗、土耳其、敘利亞和科威特的部分地區。

埃及人製作啤酒的木像,玫瑰十字埃及博物Rosicrucian Egyptian Museum)
      歐洲人的啤酒(義大利語:Birra,德語:Bier,英語:Beer,西班牙語:Cerveza,法語:Bière),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由日耳曼人及凱爾特人部落帶到整個歐洲。當時主要是家庭作坊釀造。到公元7世紀時,家庭作坊釀造依然是啤酒主要來源。工業革命開始後,材料百分比的計量技術及溫度測算技術手段的發明大大推進了啤酒釀製的發展。啤酒的生產開始從家庭手工釀造轉至工業化生產。工業化啤酒廠從19世紀開始占主導地位。
二,啤酒的傳入我國:
      德國是帝國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殖民地的‘後來人’。為了直接複製英國的香港殖民地,德國蓄意在中國獲得一個港口。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曾想和清政府談判租借膠州港灣,也就是現在的青島,但遭清政府拒絕。自古以來就是弱國無外交,滿人靠一條辮子,殺殺漢人可以,他能跟德國強盜說不?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省曹州府巨野縣被殺,被稱為巨野教案。借此機會,德國人霸王硬上弓,1897年11月14日,德國出兵占據膠澳地區。1898年3月6日德國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期99年,膠澳成為德意誌帝國海軍東亞分艦隊的主要基地。一幹德國軍民隨之進駐青島。

德意誌帝國海軍佔領清軍青島砲兵營的正門

中國人在德國殖民地戴著鐐銬工作的明信片
       本來就愛喝啤酒的德國人,新來乍到,不摸底細;自己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又信不過中國的飲用水;隨著堅船利炮而來的是很多裝滿了啤酒的大桶。開始,德國人以啤酒代水。

青島啤酒博物館展示的德國人的啤酒桶
三,啤酒的詞源
      德文裏啤酒‘Bier‘,乍一聽起來有點兒像漢語的’皮‘音。這玩意兒喝起來也跟白幹兒一樣可以醉人。當地人最早便把德文的“BIER”翻譯成“皮酒”。過了些日子,觀察仔細者發現,愛喝啤酒的德國軍民身高體闊,多數有跟啤酒桶一樣的肚子。那時候的觀點認為,胖是健壯的表現,是脾胃好。就認為這水酒是健脾開胃的藥酒。隨著,就改稱‘皮酒’為‘脾酒’。又過了些日子,人們發現所謂的啤酒之健脾開胃是誤解;又加之在跟德國人的交往中他們德語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發覺,Bier發音聽起來不像’皮‘,更像’卑‘。但是此時‘皮酒’之名已經朗朗上口,不好再把’皮‘音改為’卑‘音。那怎麽辦呢?不管你叫它‘皮’酒也好,’脾‘酒也好,你都得用嘴’喝‘到肚子裏,不是?所以,當地文人紳士們就用‘口’作為偏旁部首取代了脾字的’月‘偏旁,組成了一個新字—-啤字。在1922年出版的《青島概要》中,開始出現“啤酒”的字樣,從此逐漸在中國國內開始流行。
      德國人本打算在青島長期駐紮下來,那啤酒就不能老這樣漂洋過海地運來。而且當地人業已形成喝啤酒的風氣,啤酒也打開了當地人的市場。於是乎,1903年8月由德國商人和英國商人合資在青島創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公司正式成立,這就是今天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