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記孔子居鄉之事章
(此章記夫子在朝中任官期間回鄉時的行為;鄉人-鄉黨鄰裏;杖者-此指前輩;出-離席;儺-音NUO挪,驅除瘟疫的古禮謂‘儺’,阼階-東麵的台階;朝服而立於阼階-雖然民間行‘儺’禮已近乎戲,然夫子見‘儺’,依然誠敬以待也;)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10.11 記孔子與人交往章
‘問人與他邦,再拜而送之’-托人問候異國他鄉的親朋,拜送使者,如親見之,敬也;康子-時魯國的正卿大夫;饋藥-贈送藥物於孔子;丘-夫子自稱;未達-不了解藥性之意;
問人與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嚐。”
10.12 不問馬章
( 廄-音JIU舊,此指馬棚;不問馬-非不愛馬,蓋貴人賤畜,理當如此。)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10.13 記孔子事君之禮章
(君賜食,必正席先嚐之-收到君王賜於的熟食,一定正襟危坐如見君,然後先品嚐一番後,頒賜眾人共享君賜之食;腥-生肉;熟而薦之-煮熟後祭祀祖先,共享君賜之榮;‘君賜生,必畜之’-君主賜於活的牲口,必圈養,無故不殺;侍食於君-因君召而與君主共進餐之意;‘君祭,先飯’-《周禮》有記:王日一舉。即每天進餐前先行祭祀禮,然有值日官嚐食,然後君主才進餐;今因召侍食於君,不可當客,君主在行祭祀禮間,要為君主先嚐食;東首-麵向東;拖紳-古代朝服的腰帶;‘加朝服,拖紳’-病臥在床,不能著衣束帶,故把朝服和拖紳蓋在身上,以示敬上;‘不俟駕,行矣’-急趨君命,等不及馬車到來已先行了;)
君賜食,必正席先嚐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10.14 記孔子交朋友之義章
(無所歸-此指無家人辦後事;殯-辦理喪事;朋友之饋-朋友送來的禮物;雖車馬,非祭肉,不拜-如何應對朋友送的禮物呢?朋友有通財之誼,故雖送若車馬之重禮,不一定拜謝,但若送祭品中的肉分享,那必拜謝,以示對朋友之先人之敬;)
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10.15 記孔子容貌之變章
(屍-仰臥如死人狀謂‘屍’,寢不屍-臥床休息,不取仰臥放肆狀;容-儀容;居不容-此指平日居家和藹狀;齊衰-音ZI CUEI 資崔,古時服喪期間使用的喪服謂‘齊衰’;狎-此指平日親近免禮的熟人,必變-此指必表同情;見冕者與瞽者-戴禮帽者和盲者;褻-此指熟不拘禮者;貌-禮貌;見凶服者-見到提著壽衣者;式之-‘式’就是馬車前的橫木,手扶橫木,帶著敬意俯視前方的景物謂‘式之’;見負版者-見到背著沉重的邦國圖藉者,古代圖文刻於竹木,重要卻很勞累;‘有盛饌,必變色而作’-遇豐盛宴席,必敬主人之禮遇,肅然而立,表示謝忱;迅雷風烈-天氣巨變狀;必變-十分重視之意;)
寢不屍,居不容。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見凶服者,式之。見負版者,式之。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10.16 記孔子升車之容章
(綏-音SUEI碎,繩索,此指車手把,助人上車;必正立執綏-此記孔子上車時的神態,蓋君子莊敬無所不在;不內顧-不左顧右盼;不疾言-不大聲喧嘩;不親指-不指手劃腳;)
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10.17 山梁有雉章
(雉-音ZHI誌,俗稱野雞;夫子見野雞智慧有感,學生記之;‘色斯舉矣,翔而後集’-一群野雞見到有人來即高飛,回翔審視而後下;時哉-識事務,比喻人也當見機而作、審擇所處;)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子見之曰:“山梁之雉,時哉!時哉!”(待續)
三,必讀古代曆史文獻:禮運篇(附現代語淺譯)
**禮運篇-‘大同’第一章:(107字)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 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 ,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運篇-既隱第二章(九個字):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禮運篇小康第三章(136 字):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 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
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 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 以為殃。是謂小康。”
以上抄錄”禮運篇”中252個中文字母,像‘天書’一樣,記錄了人類社會的來 龍去脈。
現代語淺譯;
大道實行的時代,天下是公共的,選有道德有才能者引領大家講信修睦。所以沒有親人、子女的名分,使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壯年人都有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長,矜寡孤獨和殘廢有病的人,都能得到社會的照顧。男子都有職業,女子都適時而嫁。對於財物,反對浪費,不必私藏。對於工作,樂於為社會服務,生怕自己沒有出力,所以不必勾心鬥角而明搶暗偷作亂害人的現象絕跡。所以,門戶雖設而不必上鎖-這就叫大同社會。
現在(在神秘力量的指導下)天下為公的格局’被隱‘(取消),變成了’以人為本、天下為家‘的格局了。人人都要負責自己的親人和子女。用財物、勞動保障自己的家;家族傳承成為了製度;(因為天下不再為公),為了安全,內城外城加上護城河都要加固。把禮義作為根本大法,用來規範君臣關係、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夫婦關係;用來設立製度,用來確立田地歸屬;用來表彰有勇有智的人,用來獎勵有功勞的人。因此,勾心鬥角的事就隨之而生,競爭的結果必然會引發爭端。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佼佼者。這六位君子,沒有一個不是把禮當作法寶,用禮來表彰正義,考察誠信,指明過錯,效法仁愛,講究禮讓,向百姓展示一切都是有規可循。如有不按禮辦事的,當官的要被撤職,民眾都把他看作禍害。(能效法六君子治理天下)這就是小康(社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