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樓的女孩

來源: 齊魯郎中 2022-09-06 18:08: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997 bytes)

  文革期間,一個炎熱夏季的傍晚, 在 濟南市百貨大樓商場門前,人們 熙々嚷々你來我往,有乘涼的、有逛店的,這 時 突然有一個女孩從大樓頂層涼台上跳了下來.,一群素不相識的好心人立即將她送到我院急症室,  那天正是我剛々接班不久. 患者傷勢十分危重, 卻無人能提供傷者的任何信息. 救死扶傷, 救命要緊, 其他問題待以後再行解決.

  傷者神誌昏迷, 血壓測不出, 四肢未見明顯骨折征象, 內髒或骨盆骨折引起廣泛性出血的可能性最大. 在輸血、補液及使用止血藥物等急救處理後, 血壓略見回升, 因傷勢十分嚴重,便召來上級和骨科醫生會診. 此時血壓尚不穩定,不易搬動傷者, 也無法進行下一步檢查確診, 隻能繼續密切觀察治療.

   陪同來的幾個好心人便向附近的派出所報了警, 警察來後檢查了衣物,發現唯一的線索是幾張濟南大觀園商場職工食堂的飯票, 進而查清了女孩的身份並通知了家屬, 其父近午夜時分匆匆趕到.

   我首先向家屬說明了傷情和所採取的急救措施, 由於當時血壓仍不穩定, 無法進一步檢查確診. 見此情況,其父不是悲傷、著急, 關注女兒 , 而是火冒三丈,十分忿慨, , 情緒極為激動, 竟遷怒於女兒的男友身上. 據其父表述,他女兒是商場的營業員, 因能歌善舞加入到本單位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正巧隊中有一男生, 家庭出身及政治背景十分複雜, 其父正遭審查. 雖然 這年青人的教養, 文化素質和才智還不錯, 加之多才多藝,自然得到女孩子們的傾心和愛慕, 同 在一個宣傳隊, 一來一往不免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但女孩父親得知後,堅決反對, 其父是某單位的領導, 階級鬥爭意識分外強烈,.下定決心不能讓女兒與反動家庭有所來往, 開始是說明利害好言相勸, 進而百般阻撓, 限製人身自由, 施行禁錮政策, 並對其男友施於威脅. 女兒自覺無望, 心灰意冷毀於一旦,決心以死表明對愛情的忠貞和抗爭.

 當時其父高度懷疑男友可能對其女兒有所傷害或強暴之舉, 以導致女兒走向絕路. 希望協助搜集證據.在 他 的 請 求 下, 隻好請來婦科醫生例行常規檢查, 並在病曆上留下紀錄.

  時近拂曉, 病情依然不見改善, 生命存活已無大望.  當時我正在書寫病曆,忽然聽到幾聲啪啪的響聲, 隻見其父在扇女兒的耳光, 周圍的人頗為驚奇,我便上前阻止, 他口中還唸々有詞的在咒罵女兒的大逆不孝, 隻因結識了“不良“男友而毀了他們一家等 等。。。。

  事還沒完, 女孩之死招來了對其男友的隔離審查.男方承認有過戀愛及親密動作, 但決無有過任何不規之舉. 最使人萬々想不到的是, 不知通過何種渠道,女孩的門診病曆手冊竟落到了男方之手,(當時門診病曆為一小手冊, 由病人自行攜帶、保管).上麵的記錄則成了他脫罪的最好證據.

  大約二年後的一天,我又在急症室值班, 來了一位陌生人要見我, 問我是否記得兩年前有位跳樓而死的女孩,我說: 那件事留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記憶猶新. 他說他就是那位女孩的父親, 他向我問了兩問題:當時為什麽要給傷者行婦科檢查?  能否約見檢查者一麵?是否能更改檢查的結果? 我斬釘截鐵的對他說:“事發時,.你的情緒十分激動, 近乎反常又不冷靜, 一心關注的不是女兒的生命垂危, 卻立即遷怒於她結識的男友,  原本我們對傷者情況一無所知, 也不會想到要做此舉. 但是你當時高度懷疑其男友是否會有不規之舉或有強暴行為,要求醫生幫助檢查, 以備作為狀告證據".  關於求見婦科醫生被我斷言拒絕. 並表示我不能做超越我職權範圍以外的任何事情, 若有問題可以到院長辦公室幫助解決. 因為他提的無理要求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 也未再作糾纏便緩々離去,,, 我的目光也一直注視著這位失去女兒的父親,他托著無助、無望又無奈的沉重腳步漸漸的消失在人群中.。。。 此時我心中卻生出了一種憐惜的心情, 這位蒼老了許多的父親也是這場悲劇的犧牲品。。。

在當年 "老子英 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年代,戀愛結婚都不是個人能夠把控的,若是愛情發生在二個家庭成分差距很大的人身上 ,那個“相愛”注定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在時代的的洪流中,隻有經曆了那個年代的人才會有這深刻的體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