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話暑伏

來源: 北美原野 2022-08-27 17:22: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55 bytes)

時間飛逝,眨眼間又是春去秋來的季節。

一年中悄然而至的處暑,標誌著暑熱的天氣升到了拐點,此時,以“秋老虎”為特征的暑氣便開始漸漸消退,秋天的涼意已呼之欲出。

處暑排序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每年發生在公曆8月22、23或24日,它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的本義是“止息”、“停留”的意思,《說文解字》曰:“處,止也。

從氣溫變化的角度來看,處暑是一個承前啟後的節氣,它阻止了酷暑的持續蔓延而去迎接“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的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年白露之後的第三天(9月10號)便是“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中秋佳節,處暑的到來讓歸心似箭遊子們和親人們的團聚越發有了盼頭。

處暑是秋季立秋後的第二個節氣,再往前追溯便是夏季的六個節氣,即依次為大暑、小暑、夏至、芒種、小滿和立夏。小暑和處暑之間穿插了人們常說的“三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有“三伏天,熱死人”之說。初伏始於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所謂庚日是指用天幹地支來記日時,有天幹。十個天幹”甲、乙、丙、丁、戍、己、庚、辛、壬、癸”中位於'庚'字的日子。

無論二十四節氣時間怎樣劃分,夏秋之間的伏暑不可回避。盡管這“三伏”的時段“宜伏不宜動”,但為了生計,人們依然需要“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依然需要早出晚歸,“龍口奪食”,這為夏花之絢爛的現實憑添了濃濃的煙火氣息。

我忽然想起了《水滸》中的一首七絕: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當然,在這樣的暑伏期間,人們自然會選擇“大樹底下好乘涼”,也可以選擇在碧藍的大海裏肆意衝浪... ...畢竟,人要適應環境,而不是相反。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夏日暑伏的熱浪猶如脫韁狂奔的野馬,縱橫馳騁;猶如洶湧澎湃的潮水,勢不可擋。正是這炎熱的夏季承載著春天的希望並孕育著秋天的收獲。

置身於處暑時節,放眼一望無際的田野中五顏六色的累累碩果,想來,那冬季裏刺骨的嚴寒何嚐不是處暑來時的必由之路?

(8/25/2022 Oakvill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