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連載《大地之歌》第八章《拾穗者》後三節。多謝閱讀!

來源: weidi88 2022-08-21 09:09:4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161 bytes)

拾穗者

第二節  拾穗烈日下

到達目的地時,天色已晚。母子三人草草吃點東西,趁著還能看得見,就到田裏拾起麥穗來。此時的山上,暑氣已退、涼風習習,而山下的麥田裏仍是一片燥熱。薛淑芬曾多次到這裏來拾麥,並不以為怪,對兩個孩子來說是第一次。

他們真正領教到這裏夏日的威力,還是從第二天才開始的。

平原的夏日,五點多鍾天就亮了。太陽剛一露頭,就把千萬條火蛇射向大地。隨著驕陽越升越高,其威力也越來越強。空中沒有一絲風,隻有滾滾而來的熱浪,逼得人喘息都感到困難;田邊地頭的樹木野草被曬得無精打采,葉子發幹卷起;躲在樹葉裏的蟬也失去了鳴叫的勇氣。

“足蒸熟土氣,背灼炎天光。”這一點都不是誇張之語。收割後的麥田呈黃褐色,光禿禿的一望無際,被天上金黃的火輪烤熟、烤焦,似乎要冒煙起火了。踩在上麵久了,地表的炙熱能穿透鞋底直入鞋裏,燙得人忍不住跳腳。

杏芳跟媽媽在同一塊田裏拾麥,啟帆則跑到了另外一塊麥田裏。他頭戴一頂麥秸編織的遮陽草帽,身上穿著無袖汗衫和短褲,在田裏不停地找著、撿著。手裏麥穗拿不下了,便紮成一捆裝進麻袋裏。身上的汗衫早已濕透,緊貼著前胸後背。頭上的汗水從發梢滾滾而下,滾到臉上,再滾到脖子上;有的則滾進嘴裏,苦鹹苦鹹的。胳膊上的汗水更是如涓涓細流不停地淌下來,把手背上的積灰衝成一道道溝壑。汗水還不時滴到地上,滲入幹燥的土裏。為防止額頭上淌下來的汗水浸入眼睛,啟帆要不停地拭擦,手上的灰土留在了臉上、額頭上,斑斑點點,如花貓一般。

還有一件痛苦的事,就是麥茬紮腳。啟帆不聽媽媽的勸告,非要穿涼鞋出來。走在收割不久的麥田裏,稍不留意麥茬就會刺進鞋裏。小半天下來,啟帆的雙腳已是傷痕累累。

其實,在烈日下撿麥穗,炎熱、紮腳皆在其次,最難受的是口渴,總是想不停地喝水。可水喝下去,眨眼間就變成汗水溢出體表。早上灌滿的一塑料壺水,已經喝下去一多半了,附近又沒有能續水的地方;如果不忍著的話,不到中午就會把壺裏的水喝幹了。

啟帆渴得嗓子都要冒煙了,但除非實在難以忍受,他不會打開水壺。他害怕水壺一旦打開,自己會忍不住地一口氣把水喝得一滴不剩。

“誰讓你來這裏拾麥的?”啟帆正忍著口渴和炎熱忙碌,地頭不知何時來了一個男子,三十多歲,背著手質問他。

“我···”猝然之下,啟帆竟然不知該如何解釋。其實,隻要是收割過的麥田,人人都可以進去撿落下的麥穗。這無論是在山上、還是山下平原,多少年來的規矩,誰也沒有質疑過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你不先求得主家同意就來撿,這不跟偷一個樣嗎?”那人不等啟帆答上話來,進一步逼問。

“這怎麽能算是偷呢?落下的麥穗,不撿也會爛在田裏。再說我也不清楚你住在哪兒。”啟帆忍著氣解釋。

“爛在自家田裏還能漚肥呢,總比被你撿走了強!”那人不依不饒。

“那我把從你田裏撿的麥穗還給你吧!”啟帆說著,從身邊的麻袋裏掏出幾捆麥穗,交到那人手裏。

那個男人居然伸手接了。“你不要再在我的田裏撿了!想撿到別的地方去,想靠這個發家致富嗎?”他臨走還不忘挖苦一句。

“在你這兒撿的麥穗都還給你了,請你不要再侮辱人!”啟帆忍不住大聲說。

 “侮辱你?你還真不知道自己姓什名誰了!看看你的樣子,身上的泥巴有一寸厚了吧?猴子似的。我看你長大以後連媳婦都討不到,等著打一輩子光棍吧!哈哈哈!”

 在當地,說人長大後娶不到媳婦,是一句非常折辱人的話。這是人家的地盤,讓不讓撿麥穗由人家說了算,但沒來由的一頓羞辱,讓啟帆氣得臉色發白。這時,他聽到媽媽和姐姐在喊他,原來她們剛剛注意到了這邊的爭執,就一起趕了過來。為了不惹麻煩,啟帆便忍下來,沒再吭聲,背起麻袋朝媽媽跑了過去。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母子三人一直拾麥到天色大黑,徹底看不清田裏的東西後才停下來,在附近找到一個打麥場,坐在仍然發燙的麥秸垛上喝水、吃幹糧。休息一小會兒後,薛淑芬摸黑把白天撿到的麥穗倒在簸箕裏,揉碎、顛簸,吹走麥糠麥芒,把麥粒一捧一捧地裝入麻袋裏。

 用簸箕顛走麥糠是技術活,杏芳、啟帆還不熟練,隻是幫媽媽揉了一會兒麥穗,就躺下了;姐弟倆的確也很累了,躺在鬆軟的麥稈上,望著夜空發了一會兒呆,很快進入了夢鄉。

活兒忙完後,薛淑芬也要歇息了,從一大早一直到晚上,除了中午吃幹糧略事休息一會兒之外,一直是弓著腰撿麥穗。雖然不必費太多力氣,但十五六個小時一個姿勢站下來,腰酸疼得都直不起來了。她把兩張床單從行李袋裏取出來,分別給兩個睡著的孩子蓋上。她心疼地望著兩個累了一整天酣睡的孩子,自己也躺倒在麥秸上,才感覺累得身體都不想翻一下了。

可薛淑芬卻無法入睡。她望著滿天的星星,心裏想著離世的丈夫,更掛念著在遙遠的南方打工的大女兒杏雨。

翌日,母子三人又是天蒙蒙亮就起來,趁著涼快抓緊拾麥。到中午最熱的時候,就躲到樹蔭下休息一會兒,吃些幹糧喝足水,然後一直拾麥到天黑。幾天下來,暴露在衣服外麵的皮膚已被曬得爆了皮,成了截然分明的黑紅色。

第三節  最愁的是雨天

大晴天拾麥雖然遭罪,最愁最怕的還是陰雨天。下起雨來,不僅沒法到田裏拾麥穗,躲都沒個地方躲!這不像在山裏,能輕易尋個山洞,或者躲在大塊岩石下麵就可避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曠野裏唯一可以避雨的地方隻有大樹——那種枝葉茂密的大樹。躲在大樹下麵,零星小雨還能暫避一時;時間長了,或雨稍大一些,就無濟於事了。

夏季下雨畢竟是常事。每逢這個時候,母子三人就會跑到附近的村莊裏,找一戶人家說一聲,在人家的大門洞裏避一避,一般都會得到應允。

在晚上就沒那麽容易了。有一次,他們露宿在村頭的打麥場上。半夜裏,薛淑芬突然醒了,是被蚊子咬醒的。她醒來時,滿天星鬥已經隱去,天不知何時陰沉了下來,夜風也已經停了。這種沒有風的夏夜,蚊子最為活躍,它們嗡嗡地叫著,瘋狂地朝母子三人進行集體轟炸。最猖獗的是那種長腿花蚊子,能夠隔著衣服叮人吸血。

  杏芳、啟帆仍在沉睡,他們實在太累、太困了,成群成團的蚊子咬都咬不醒,隻是雙手下意識地在身上頭上亂抓亂撓,估計他們的全身都是包了。薛淑芬幹脆不睡了,坐在孩子身旁持續不停地為他們趕蚊子。她要等到後半夜起了露水,蚊子飛不起來的時候,再小睡了一會兒。

可沒等多久,雨點劈裏啪啦地落了下來。薛淑芬急忙喚醒熟睡的女兒、兒子,讓他們披好雨衣,一邊急急忙忙拿出塑料布,保護好裝麥子的麻袋。麥子受潮發黴了,多少個日子起早貪黑的辛苦就算泡湯了。

母子三人披著雨衣,相對愁坐,心裏盼著雨早些停下來。可雨不僅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雨下大了,雨衣便不怎麽管用,衣服慢慢就浸透了。這個時候他們不能進村。村裏是一片黑燈瞎火,背著麥子躲到人家門洞裏,搞不好會被誤以為是小偷,到時隻怕是有口難辯。

漫漫雨夜裏,母子三人等呀等,好不容易挨到天麻麻亮,才背著麥子、行李,深一腳、淺一腳地進到村裏。

村裏還沒有人活動的跡象。他們尋了幾戶人家,還都鎖著大門。一個早起出門的老大爺,見到母子三人的窘況,就把他們領到了自己家裏。母子三人原本隻想在大門洞裏避雨,可老人不依,非要他們進屋裏歇息。老人家裏隻有他跟老伴兩人,孩子們都在城裏上班。他的老伴也起床了,正在做飯。見母子三人渾身濕淋淋的樣子,就讓他們在灶下烤衣服。等衣服烤幹,外麵的雨也停了。母子三人堅持要走,老夫妻強留下他們,端出熱騰騰的饅頭、稀飯招待他們。

談話中得知,老人原本是嶺上人,而且老家就在離石澗村不遠的十渡村。老人家年過古稀,卻是鄉音未改。老人小時候是孤兒,在一個夏秋兩季糧食都絕收的災年,跟鄉親們一起到山下逃荒,被一戶好心人家收留了下來。提起往事老人感歎唏噓,家鄉的山水、一草一木,無不印刻在心、朝夕懷念。老人小時候到石澗村趕過廟會、看過梆子戲,他還依稀記得村東頭打穀場邊的青籽樹。

······

除了拾麥,母子三人還折過幾次麥糠。打麥揚場時,一些小而癟的麥粒會被風吹走,落進麥糠堆裏。折麥糠,就是從麥糠堆裏尋撿這些漏網的麥粒。當然不會是一粒一粒地去撿,而是鏟起滿滿一簸箕麥糠,不斷地顛,麥糠就會慢慢地被顛走,最後剩下一小撮麥粒留在簸箕裏,就是收獲。比起到田裏去拾麥,折麥糠略為輕省些,有時還可以在樹蔭下折。可效率不高,往往是一連折上一兩個小時的麥糠,才能收獲一捧麥粒;一天下來,折遍小山般的一堆麥糠,才能收獲幾斤幹癟的麥粒。

第四節  回家的感覺真好

十幾天下來,母子三人都累瘦了,瘦了整整一圈;也曬黑了,臉色焦黑得連眉毛都辨不出來了。渾身都是灰土,頭發都粘成了一綹一綹的,沾滿了細小的塵粒。望著一大兩小三袋麥子,母子三人心裏都很滿足。

現在麵臨問題是如何把麥子運回去,仍是采用老辦法,找南勝莊去平城拉煤的大拖拉機。

去平城拉煤的大拖拉機找到了,那兩盒小心保存的“玉蘭”煙也敬給了司機師傅。可師傅拿鼻子朝煙一聞,就驟然變了臉色,極為不悅地把煙丟還給他們。原來兩包煙不知何時受潮了,一般人不易覺察,吸煙老手一聞便知。母子三人鬧了個灰溜溜臉上無光,隻好重新買煙、找車。

又耽誤一天,母子三人終於踏上了回鄉的路。由於是空車,人坐在掛鬥裏,四麵有圍欄擋著,安全有保障,不必像來時那樣,雙手須牢牢抓緊車鬥的前欄。

幾個小時後,大拖拉機吼叫著,搖搖晃晃地爬上關家嶺,進入太行山區。關家嶺,這座分野華北平原和太行山的關隘,在短短一公裏的距離內,便把海拔幾十米的平原地帶抬升到海拔幾百米的山地,其陡峭程度可想而知!這裏是有名的事故高發區,司機師傅需要十二分的小心,否則車輛就有失控的危險,墜入公路兩旁的深穀。

重歸大山的懷抱,母子三人精神一振!雖然離家還有好遠的路,他們已經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一重重山巒、一層層梯田,還有山林、村落、羊群···他們隨心地聊天說話,或看沿途的風景。

謝天謝地!雖然曆盡了千難萬苦,總算帶著撿到的麥子,平安地回到了家鄉的地麵!到海源縣城後必須下車,因為司機師傅在縣城吃飯休息後,下一站就到晉省地界了。雖然到家還有七十裏的路,但基本上沒有什麽可以擔憂的了。運氣好的話,說不定今天就能在家裏吃晚飯!

看著跟著自己辛勞半個月,曬黑累瘦的兩個孩子,薛淑芬準備犒勞他們一次。走過街邊一個賣臊子麵的小飯攤,啟帆直吸鼻子,杏芳也禁不住拿眼睛直瞟。薛淑芬口袋裏還有幾塊錢,這點錢,是為預防萬一準備的,看來是節省下來了。現在,她準備用這點錢買兩碗麵給孩子們吃。拾麥期間,除了在一戶人家吃過一餐飯之外,每日三餐幾乎都是紅薯幹、柿子餅、黑棗等,吃得胃裏酸水泛個沒完。現在乍一聞到香氣撲鼻的臊子麵,孩子們肯定饞壞了。

臊子麵一塊五一碗,薛淑芬口袋的錢夠買三碗的,可她舍不得把錢全部花掉。攤主熱情地問要幾碗,薛淑芬捏著口袋裏的錢,遲疑了一下說要兩碗,兩個孩子一人一碗。

“媽媽,你呢?”啟帆問。

“媽不餓······”

“媽媽,不吃了,咱們回家吃飯!”杏芳舔了一下嘴唇說。

“媽媽,我也不餓,還是趕緊去搭車吧!”啟帆咽了咽口水,也跟著附和。

攤主已經放了兩雙筷子在小飯桌上,正從案板上挑起生麵條放進鍋裏煮。聽了母子三人的對話,有些不知該怎麽辦。

“師傅,能不能給我們再添一副碗筷?”杏芳靈機一動說。

“再加一份嗎?”攤主問。

“不是。我們想把兩份麵勻成三份!”啟帆明白了姐姐的意思,搶著答。

“師傅,不用麻煩了!”薛淑芬朝師傅說。“媽真的不餓,你們自己吃!”薛淑芬又回頭勸著兩個懂事的孩子。

可攤主還是按著兩個孩子的要求,又擺上了一副筷子。看母子三人的樣子,攤主知道他們是剛從山下拾麥回來的。這時節,他有不少這樣的客人。說不餓,那不是真心話。有的客人甚至能一口氣吃下三大碗呢。

香氣撲鼻的滿滿三碗麵端上來,雖然每碗裏的麵條略少些,但肉臊卻是一點也不少!

半個月了,這是第二次吃到真正的飯,而且是味美湯濃的肉臊麵!杏芳和啟帆頭不抬地很快把湯麵吃得一幹二淨,咂著嘴,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薛淑芬望著孩子們的饞樣,又把自己碗裏的麵分給了他們。

吃完飯,薛淑芬非要把四塊錢塞到攤主手裏,攤主不依,硬是找還了一塊錢。

傍晚時分,他們截到了一輛到赤城鎮的小拖拉機。

母子三人坐在小拖拉機後麵的拖鬥裏,看著路旁越來越熟悉的景物,他們的心情很好,有說有笑!

媽媽承諾說,等到了伏天,要用杏芳和啟帆撿的麥子,碾些白麵,給他們做一次芝麻麥幹。芝麻麥幹是本地一種小吃,有點像芝麻燒餅,製作流程要簡單得多:隻需在薄薄的生麵餅上麵灑上芝麻,在幹鍋裏小火烘焙即可。芝麻麥幹吃起來又脆又香,是山裏孩子最盼望的零食。想著烤得焦脆的芝麻麥幹,啟帆直咽口水,直盼著伏天早些到來。

車轉過一座山埡,赤城鎮就在眼前了。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洗個澡!”杏芳興奮地說。

“你猜我最想做什麽?”啟帆問。

“也是洗個澡唄。”杏芳不假思索地答。

“不是!”啟帆否認,“我要先跑到雙龍潭邊,就著泉源喝個飽。然後在潭裏遊幾個來回!”

聽了啟帆的話,媽媽和姐姐都笑了。

“姐你猜,咱家杏樹上的杏子黃了沒有?”啟帆又問杏芳。

“那還用問!杏子肯定黃了,說不定有落到地上的呢;最後一批石榴花怕也謝了,枝頭該結上小石榴果了!”杏芳自信地說。

回家的感覺真好!

所有跟帖: 

沙發 -可能成功的P- 給 可能成功的P 發送悄悄話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10:57

謝可可!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29:49

二! -Anthropologi- 給 Anthropologi 發送悄悄話 Anthropolog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19:05

謝安安!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30:04

好感人。 -可能成功的P- 給 可能成功的P 發送悄悄話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20:22

還是有很多好人,很多人間的溫情的。 -可能成功的P- 給 可能成功的P 發送悄悄話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20:42

人間自有溫情在 :)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31:17

這個芝麻麥幹看著真好吃啊。八八寫得笑中有淚,真實自然。生活氣息撲麵而來。 -Anthropologi- 給 Anthropologi 發送悄悄話 Anthropologi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21:15

多謝安安鼓勵!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09:31:56

唉,之前還想女主為啥吃那麽多苦非要進城務工,現在看來務農太苦了啊 -FionaRawson- 給 FionaRawson 發送悄悄話 FionaRaws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0:40:22

是的,因山地條件所限,務農收入太低,有時還賠錢。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0:46:02

好辛苦啊 -nearby- 給 nearby 發送悄悄話 nearb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1:33:55

很辛苦,收獲也不大,山區百姓不易。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3:08:29

辛苦、痛、並快樂著。其實再苦再累,隻要往上,都是快樂 -nearby- 給 nearby 發送悄悄話 nearb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1:41:22

謝鄰兄點評,所言極是!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3:07:30

是啊,母子三人真是辛苦,活著不易啊 -舒菲兒- 給 舒菲兒 發送悄悄話 舒菲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1:41:38

謝菲爾點評!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3:09:34

折麥糠,有這樣的細節很好 -蘇橋西呀- 給 蘇橋西呀 發送悄悄話 蘇橋西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4:33:18

謝謝點評! 拾麥的有人專做折麥糠,是個技術活兒。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6:18:47

以前有老話說秋收的時候不要撿太幹淨,給來拾麥的窮人留點在地裏,那個地主實在是太摳門了,母子三個真不容易 -浮雲馳- 給 浮雲馳 發送悄悄話 浮雲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4:52:55

謝浮雲! 確有這個說法! 那個地主吝嗇,但在人家的地麵上,也隻能低頭。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6:20:55

這收麥子情形寫得好細致真實,作者一定有深刻體會。還有勞動人的模樣,焦黑得連眉毛也看不出來,太鮮活了 -dontworry- 給 dontworry 發送悄悄話 dontworr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7:52:37

謝不愁的鼓勵和點評! -weidi88- 給 weidi8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1/2022 postreply 18:10: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