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原文部分刊載自《經濟學人》副刊《1843》
盡管市場上幾乎每件羽絨服裏都包含來自中國的羽絨,但很少有品牌會以此為賣點。
以加拿大鵝標誌性的派克大衣(parkas)為例,他家自豪地宣稱,產品是“加拿大製造”。
的確,這些羽絨服的填充物都來自同一家采購公司:加拿大羽毛工業公司(Feather Industries Canada)。
但是,在這家采購公司的網站上,先將加拿大羽絨稱為“我們最引以為傲的產品”,隨後才補充,他們是從“全球的供應商”那裏采購的羽絨。
盡管加拿大羽毛工業公司提供了嚴格的質量保證,承諾僅從其員工參觀過的農場購買羽毛,還會人道地對待禽類。
實質上,中國生產的羽毛質量,並不是大眾以為的那樣不堪入目……
《經濟學人》副刊《1843》作者Simon Rabinovitch在文中寫到,羽絨填充物,曾經是奢侈品,現在已經無處不在。 在過去的25年裏,全球對保暖的需求導致全球羽毛貿易量增加了兩倍。
每年跨國界的羽毛的重量都能相當於近9萬輛汽車。 而這些羽毛中有 80% 來自一個國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