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莉·沃斯通克拉夫特·雪萊(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1797年8月30日-1851年2月1日),英國著名小說家,因小說《弗蘭肯斯坦》( Frankenstein,或譯為《科學怪人》)而被譽為科幻哥特小說之母。她還著有《最後一個人》(The Last Man)等小說。瑪莉是英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珀西·雪萊之妻。
瑪莉的父親是政治哲學家戈德溫,著有《政治正義論》,母親沃斯通克拉夫特是女性主義者,著有《女權辯護》 。
因為助產士的失誤,她母親在她出生 11天後便因感染去世。
戈德溫於 1798 年發表了《回憶錄》,詳實記載妻子婚前當小三的經曆,甚至曾以死相逼,但最後仍遭拋棄。
戈德溫開辦一家出版社,但負債累累。1809年他被關進負債人監獄,最終哲學信徒借錢給他還債,才得以出獄。
1812 年,珀西成為戈德溫激進主義思想的信徒,他向偶像自薦,聲稱自己是龐大遺產的繼承人——沒提自己早就被逐出家門——請求戈德溫收他當金主及門生。戈德溫早想擺脫借錢還債的惡性循環,便一口答應下來,並要珀西跟父親和好,這樣他才能拿到每個月的生活費。1814年瑪莉與珀西·雪萊成為戀人。由於家人不希望珀西浪費金錢幫助弱勢群體,不讓他在繼承遺產之前動用家族金錢,在珀西許下承諾的幾個月之後,他宣稱無力且無意替葛德文家償還債務。葛德文很生氣,他覺得珀西背叛了他。
瑪莉花了相當多時間在母親墓前閱讀母親的作品。瑪莉和珀西在墓地裏談情說愛,並第一次發生了性關係。傳記作家吉爾伯特寫到:“她母親墳墓的這種背景環境似乎是非常陰森的,對於閱讀、寫作或做愛來說甚至都是可怕的。”然而,對於瑪麗來說,墓地不僅僅用來存放屍體,更是一個她進行閱讀、與母親交流的地方,一個把她引向性之奧秘的地方。
在瑪莉懷孕期間,帕西與妻子哈莉雅特的兒子出生。1815年2月22日,瑪莉誕下早產兩個月的女嬰,不久不幸夭折。
出生、死亡,生來赴死,死後再生,這種生與死的循環往複,在瑪莉一生中不斷上演。
1816年1月24日,瑪莉誕下了第二名孩子。此時瑪莉異父異母的妹妹克萊兒則懷上拜倫的孩子。拜倫生活放縱豪奢,戀愛對象不分性別、年齡,甚至包括同父異母的姐姐。1815 年,拜倫債務纏身,走投無路,隻好趕緊找個有錢女人結婚,但他不改浪蕩秉性,婚後一年妻子就帶著女兒憤而離去。債務、離婚官司及謾罵接踵而至,拜倫最後決定跑路,逃離英國,落腳於日內瓦湖畔,再也沒回來。瑪莉、珀西和克萊兒一行人也前往瑞士,在拜倫住處附近租屋,往來密切,逗留了整個夏天。這是瑪莉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她與珀西、拜倫經常遊湖吟詩、即興創作,瑪莉對拜倫的好感與日俱增。雨天他們就在湖畔別墅裏讀鬼故事,聊當代科技,以及伊拉斯謨斯?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觀點。6月中旬某日,拜倫心血來潮,提議大家各自寫個鬼故事,瑪莉開始構思她的小說《弗蘭肯斯坦》,她開始動筆時隻想寫一篇小故事。
在帕西的鼓勵下,瑪莉把怪物故事拓展成了她的第一部小說,《弗蘭肯斯坦:或現代的普羅米修斯》於1818年出版。不少學者認為故事由瑪莉和丈夫合寫而成,不過珀西對這部小說的貢獻多少,一直存在爭議。珀西是《弗蘭肯斯坦》的編輯及經紀人,整本小說約 72,000 字,珀西貢獻了近 5000 字的修改建議。第一版的前言也是珀西寫的。也有評論家認為珀西隻是起到編輯的作用,提了一些——也許很多——建議而已。
小說《弗蘭肯斯坦》的主人公弗蘭肯斯坦是個生物學家,熱衷於研究生命起源,他頻繁進出藏屍間,試圖從不同屍體取下不同部分拚湊成一個人體。當這個怪物終於獲得生命,睜開眼睛時,弗蘭肯斯坦被他的猙獰麵目嚇得落荒而逃,這個怪物卻緊追不舍,向弗蘭肯斯坦索要女伴、溫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係列詭異的懸疑和命案。
在此期間,同母異父的姐姐芬妮自殺,珀西妻子、懷有身孕的哈莉雅特誤認為自己又遭到新男友拋棄,給父親、姐姐和珀西留下遺書後,在海德公園沉湖自盡。珀西的妻子自殺後,瑪莉和珀西便正式結婚。
雪萊一家在1818年離開英國前往意大利,瑪莉的兩個孩子又相繼夭折,她的個性本就內斂、矜持,失去孩子後似乎越發情感退縮。第四個孩子出世後不久,雪萊夫妻開始分房睡,而珀西除了與克萊兒談情說愛,與其他幾名女性也過從甚密。
此時珀西寫出了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羅密修斯》。瑪莉和珀西即使夫妻關係逐漸冷淡,在創作上仍持續合作,夫妻倆一起寫了戲劇《波羅莎朋》及《麥達斯》。
對於瑪莉來說1822 年是個多災多難之年,四月,拜倫與克萊兒的女兒病逝;六月,因為流產瑪莉險些喪命;七月,珀西與友人乘船出海遭遇風暴,十一天後尋獲屍體,享年三十歲。
珀西死後,瑪莉帶著兒子返回英國。雪萊的父親對她極其苛嚴,隻提供她微薄的生活費,而且禁止她張揚雪萊的“劣跡”,否則就斷絕接濟。
1823 年,拜倫前往希臘支持獨立戰爭,1824 年於希臘病逝,享年三十六歲。
不久瑪莉成為一個專業作家,以撫養唯一存活的兒子。瑪莉另一項貢獻就是為亡夫編印遺作。一八二四年,她出版了《雪萊詩遺作》,一八三九年又發行一套《雪萊詩集》。
珀西死後,瑪莉雖不乏戀愛、曖昧對象,卻始終未嫁。她的最後十年受盡疾病纏擾,可能由腦腫瘤引起,在她53歲時終結了她的生命。
直到1970年代,大部分人因為她是珀西雪萊的妻子而知道瑪莉。終其一生,瑪莉籠罩在丈夫和父母的陰影之下,似乎她的主要貢獻是在丈夫去世後幫他出書。雖然她的《弗蘭肯斯坦》早就改編成電影,但直到二十世紀末葉,她的才華才真正受到重視,學術界對她的作品才有了更全麵的認識。
時至今日,當《政治正義論》、《女權辯護》的作者已少有人知,甚至寫出“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雪萊也逐漸失去讀者,《弗蘭肯斯坦》一書還被廣泛閱讀,學者對瑪莉文學作品的興趣也日漸增加。僅憑一本書瑪莉坐穩科幻與哥特教母的寶座。小說中的怪物形象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自麵世以來,《弗蘭肯斯坦》已經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為許多戲劇和電影提供過靈感,根據它改編的舞台劇和電影多達幾十個版本。
2018年關於瑪莉不平常人生的影片《瑪麗?雪萊》被海法?曼蘇爾 (Haifaa al-Mansour) 導演搬上銀幕,該片由艾兒?芬妮 (Elle Fanning) 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