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隻有三季

本文內容已被 [ 樂寧 ] 在 2022-04-11 17:51:1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人生隻有三季

 

樂寧 /原創

 

仔細想想,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其實按實際屬性應該歸納為三季:春季,夏秋季、冬季,或再分的細一點,將秋季一分為二,初秋歸夏,深秋屬冬,亦同樣為三季。

 

人的一生如同大自然,也同樣可分為三季。

 

比如春季是花季,含苞欲放、盡情綻放,不但綻放,而且還加上恣意,一切無所顧忌,隻沉浸在自己的盛開中。
人生的第一季也如同春季,是一生中最盡情的時節,也隻顧開放,並可用二個字形容:情懷,這種情懷無關於任何世俗、經濟,而是出於一種審美,自以為是的一種美,一種純美學,一種對美的感覺、執念和追求。一切唯美,一切符合心中的美學即可。

 

到了夏秋季,烈日當頭,酷暑炎熱、高溫、煎熬,全無了春天的嬌豔,但卻己成熟結果,也漸有了蕭瑟的跡象。
而人生的第二季也像夏秋季一樣,也需要果實了,因為僅僅唯美無法生存,開始現實了,從情懷墮入紅塵,必須為經濟打拚了,開始在叢林法則中衝殺,烈日炎炎酷暑難耐,而且上有老下有小,變成了一場艱難的負重登高,一步一個台階,登上哪層台階也決定著今後的哪種生活。

 

深秋到了,蕭瑟來了,而且很快變成冬季,樹葉慢慢變黃,然後被風卷落下來,隻有風的歎息和雪的悲鳴,枯枝在寒冷中顫抖凋零,鳥也飛走了。
人生也走到了第三季,這是沒有輪回的最後季節,繁華落盡,身心俱疲,“拔劍四顧心茫然”,意義在哪裏?開始低頭沉思了,沉思一生、沉思生命,沉思今生來世的意義所在,想找到真理,找到安放靈魂的居所。

 

如果概括一下,第一季的要素應該是情懷、是審美。因為人的一生中一定要有純美學的階段,一切符合心中的美學即可,且無任何雜念,為美、為某種浪漫、某種情調、某種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活著,自以為在打拚,自以為在做偉大的奮鬥,但卻毫無經濟利益的思維,視金錢如糞土,雖然到頭來一無所獲,但卻享受了領略了最美生命的綻放,如此人生才會完美,而且產生出來的情懷會相伴一生,受益無窮。

 

第二季的要素是經濟、是閱曆(或經曆)。因為要的是那種難以言喻的深度廣度和厚度,曆經磨難煎熬,甚至是屢戰屢敗,陷身於漩渦中心掙紮,但越挫越勇,在豺狼虎豹中殺出條血路,曆經苦難,終結出豐碩的果實,而且百煉成鋼爐火純清,隻有這樣才能體驗人生豐富的另一種極致,然後風淡雲輕,一切都不在話下了。

 

遺憾的是這世上有很多人前二季是不全的,比如很多人根本沒有第一季,花苞未放,就直接為生存為早日結果打拚了。有些人雖有過第一季但卻無第二季,終身隻從事了一種職業,而且也談不上興趣,隻是為了謀生,無深度更無廣度,一生平平淡淡的無什麽閱曆可言。

 

感謝上帝,人生的前二季都讓我如願以償的經曆過了,如我的第一季特別的長,過去是不懂的,一直歸結於成熟的慢和晚,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說我是很浪漫的人,感到很詫異,反駁他怎麽浪漫了,朋友說:“江湖是最浪漫的,你迷戀江湖,當然是最浪漫的了”。我如夢初醒,想了很久終於悟透,的確是的,成熟晚和慢隻是一部分原因,歸根結底其實是一種審美觀,迷戀自己的審美觀,對我來說江湖就是一種美,江湖像磁鐵一樣把我緊緊吸住了,被這種美困住了,並且放大了這種美,長時間的沉醉其中。雖然沒有什麽收獲,卻也真正享受了人生第一季的那種原本應有的純美情懷,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很值得的。

 

慶幸自己也有第二季,並且達到了那種深度廣度厚度,甚至還達到了難度,爬過高山,遊過大河,閱人無數,更經曆了很多事,有閱曆也有資曆,並且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也可以風淡雲清,一切不在話下了。

 

第一季第二季的相對完美,會促使人提前進入第三季,第三季是什麽?覺得應該是沉思,是尋找心靈的居所,是孤獨靈魂的安放。

 

早年曾偶然認識一位上海女士,麵容姣好也很知性,常在微信圈裏發健身、發旅遊的照片,是一個很會生活也很有鑒賞力的人,更讓人叫絕的是她還經常會發一些自己燒的菜,這些菜真正是奇思妙想,令人腦洞大開驚歎不已,曾建議她開一個餐館,一定比那些上海所謂著名私房菜館更受歡迎。但後來慢慢發現她不再發那些照片了,卻常常發一些佛教東西,我曾在微信裏與她略略的探討過宗教,但後來在微信裏找不到她了,過了很長時間才發現原來她改了微信號,改成某某居士了,連頭像也換成了佛的妙手,發的朋友圈也全部是佛經內容,並且號召不殺生要吃素之類,與過去若判二人,我不知道她發生了什麽,雖然很為這位美食家可惜,但我知道這可能也是到了人生的第三季,正在沉思了,正在尋找心靈的居所,要安放靈魂了。

 

還有一位認識多年的台灣大姐,台大畢業,美國碩士,是一位非常堅強的女性,獨自一人把二個孩子培養成材,還自己設計自己建房,為人也非常的友善,過去是虔誠的基督徒,後來轉信了佛教,甚至還要出家削發為尼,甚至真的賣掉了房產,要去新西蘭建一座廟……我無法想象這是何等艱難的一條心曆路程,但我知道她苦苦追尋的是一種至善至美。我曾和她談起過三季的想法,她說她沒有第一季,很早就為生活打拚了,也基本沒有第二季,我一下理解她了,覺得她至少擁有了完美的第三季。

 

其實這世上有太多的人,隻是肉體進入了第三季,而屬靈部分不但沒有進入,而且從未被開發,完全依照人的本性活著,該惡的時候毫不客氣的自然而然的惡,該善的時候就要視情況的善了,一切以個人的利益、直覺、本能為準繩,從不追問一下自己人活一生的意義(最多轉發一下養生雞湯),一生就是一生,來時這般,走時亦這般,毫無變化隻是個速朽的肉體,靈魂仿佛從不存在過。

 

也常常想可能沉思是需要條件的,比如要有第一季的情懷和第二季閱曆的雙重加持,從情懷墮入江湖紅塵,再爬上來,這樣就更容易向高處攀登,也更容易找到靈魂的居所。再比如沉思需要內心的安靜,不受外界的包括物質的幹擾。一直認為一個人一生吃的苦是有數的,最好在第一、二季把這些苦都吃淨,而且最好在第一季盡量多吃,那時身板硬是感覺不到苦的。而且人一生的好運也是有數的,最好這種好運都留在二、三季,而且越往後要留的越多,這樣就能碩果累累,沉思時不再受外界的幹擾了。成長於憂患、老於安樂、死於安詳,是很科學的。

 

但自身經驗告訴我,即使這些條件都具備了,這個尋找之路也是艱難的。

 

比如在每周去一次的教堂裏,就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當禮拜結束每個人走出教堂時,發現那一張張臉都顯得很光輝很正麵,人人目光清澈,行為優雅,握著手告著別顯的很親切,語調不高不低的非常悅耳,男性都很gentlemen,女性也都是ladies,人人都非常的nice,但過了幾天在路上或某個場所再見時,發現就有點不對勁了,同樣的先生或女士,眼神變的有點邪乎起來,神態動作也誇張了,聲音更變的嘈雜刺耳,有的人更是滿嘴粗話行為惡劣,與走出教堂時判若二人。

 

一周後又去教堂,又注意觀察,發現每個人又變的莊重起來,在天籟一般美妙的音樂聲中,都虔誠的站立起來並且伸出雙臂,唱著讚美詩。牧師開始洗腦(請充許用這個詞,形象一點),慢慢的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部分又被喚醒回來,被洗過的腦又精神煥發開始提升,又個個變回了ladies and gentlemen 了,  然後走出教堂再很快的變回去,循環往複周周都是這樣。

 

如此這般也終於明白過來,為什麽神要把做一次禮拜的時間定為七天,過七天就要去一次教堂,就要去洗一次,其實是非常有講究的,是建立在徹底勘透人性的基礎上的。人是軟弱的、貪婪的,可能僅僅一周時間,人的動物性或人性中惡的部分就會不自覺的泛出一些來,所以一周就要去洗一次,去被敬畏一次,感動沉思一次,否則就不nice了,甚至還會出問題。

 

不由的想到人真是太難了,即使已到了人生最後一季,想被救贖,想找一個能安放心靈的居所,但這條尋覓之路依然充滿曲折。路在哪裏呢?

 

終於有一天找到了答案,那是一個陰暗的禮拜天上午,也同樣是在教堂裏,我坐在教堂的最後一排,不經意間望了出去,猛然發現坐在我前麵的那一排排人,人人都有一個白發蒼蒼的頭顱,哦,我第一次醒悟到原來這些人個個都是中老年人啊,不管男女差不多都是滿頭的白發,望過去就像是一片片枯黃的落葉,更像是滿地的殘雪,不由一陣悲哀,他們都老了,渴望被拯救,渴望能安放靈魂,但能有果效嗎?又想起那每周一次的循環往複。

 

就在此時,忽然發現那些白頭顱一下都亮了起來,就像雪地上罩上了一層光,原來出太陽了,是一束陽光射了進來,照在那些白發蒼蒼的頭顱上,這亮亮的光和蒼白的頭造成的反差,讓我感到震驚,緊接著那些亮亮的白頭又很快變成了彩色,原來更多的光線從教堂屋頂的天窗,從四周那些彩色的玻璃花窗內湧入,教堂內變的一片色彩斑斕,那些白頭顱融化在了彩色的光中,殘雪消融了,好像變成了繽紛多彩的花圃,感覺有無數的花蝴蝶在飛舞,讓人不由自主眯起了眼睛。恰恰就在這時美妙的讚美音樂響了起來,先是莊嚴的鋼琴聲,然後是顫動心靈的小提琴合弦聲,最後是人的合唱聲,在讚美詩中,斑斕的光變成了灼目的金色,教堂內一片燦燦輝煌,白頭顱徹底溶化在了這片光輝中。

 

我如夢初醒般的醒悟過來,原來是光啊!其實所謂的尋找就是在尋找光,漆黑一片中,“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他必像日出的晨光,如無雲的清晨,雨後的晴光,使地發生嫩草。”“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裏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

 

光,萬物的源泉,是人所知道的最純粹、最燦爛的事物,能徹底打開全部黑暗之門,人的動物性是黑暗的,人性又忽暗忽明,靈性打開了一扇窗,讓光照射進來,而神聖的光能徹底照亮這漆黑房間的每個角落,在光中找到真理,然後奕奕升華,獲得完全自由。

 

人行一生,泥濘坎坷,傷痕累累,內心陰暗寒冷,光帶來了光明和溫暖,生活苦多於甜,甚至幾無樂趣,光又帶來色彩和美麗,讓人獲得慰籍得到解脫。光也是最純粹的,如果說人隻有洗清了原罪才能進入天堂,那還有什麽比光更純潔?而且光也是宇宙間運行最快的物質了,一秒鍾就能繞地球七圈半,如果真有天堂,天堂就在一個光年以外,光一年就能到達,而最快的波音飛機卻要飛120萬年。

 

光也代表了真理,佛教脫離六道輪回的最高境界是無生無滅,無形無相,非常非無常、非善非不善.....這個境界應該就是光的境界。基督徒重回天堂,在天堂這個家裏被慈愛的天父攬進懷抱……這情這景也隻有光才能完美呈現。中國文化中最頂級的“天人合一”,更隻能是光了,天人合一必定會變成光。各種真理的最高表現形式最終都溶化成了光。

 

曾看到一則新聞,美國一位十七歲女孩將成為地球上第一個飛去火星的人,飛到火星需要半年的時間,能帶到火星的生活物品也隻能維持半年,也就是說她將永不能返回地球。讀完真正被震撼,更覺得這女孩是人生三季最完美的體現,有情懷,有閱曆,有光。想想還有什麽情懷能比義無反顧探索外星球更崇高?又有何種閱曆能比孤身一人去外星球旅行的體驗更極致?而且是有去無回的單程票。至於對人生意義的沉思更應該到了完美的化境,當生命的火焰逐漸熄滅時,當孤獨的自己麵對更孤獨的星球時,在萬籟俱靜中,遙望那曾經居住過的藍色地球,從外星球上思索人類的生活,這種對人生對生命對終極真理的沉思,一定升華到神的高度。
而且粒子不滅能量不散,成為這外星球中的唯一的生命痕跡,最終化成一片燦爛的生命之光,驅逐黑暗,照亮那空曠的星球,這是何等完美的人生!

 

與孔子齊名,被稱為聖人的王陽明,臨死之前,弟子們問他還有什麽遺言?他坦然微笑著說了一生中最後的八個字:“此心光明,亦複何言!”。這位被譽為千古完人的聖人,雖然隻活了五十幾歲,從“立功立行立言”開始,到“心不動”,從“吾性自足,不用求諸外物”,到不受外在一切幹擾與影響,最終回歸本初,始終“知行合一”,做最真實最想做的自己!“心”一塵不染,完全純淨,真正達到了“光明”的境界。然後“此心光明,亦複何言!”,含笑離去,化成了光!

 

這就是理想的人生路線圖!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在尋找光、接近光。第一季是不懂這些的,即使懂也是極隱約的感覺。第二季有些體會了,因為有了痛苦的鋪墊,但卻無暇顧及。而到了第三季,在漫長的沉思中終於徹底明白過來,原來人的一生是那麽需要光。

 

不由不感歎如果第一季第二季那時候就有了光,情懷應該會更純美更燦爛,也會更倍添智慧和力量,會更早的收獲果實吧?但不用遺憾,生活從來就是有缺陷的,一切還不算晚,隻要第三季有光,光將會覆蓋一生,即使前二季不完美,也會因為有光同樣閃耀出異樣的光芒。

 

生命就像指縫中的水一樣,正一天一天的逝去,從春天到秋天像是須夷之間,而如今不用踮起腳尖,就已看到了冬天的桅杆,凜冽的風已撲麵而來。但不用再害怕,因為有光了,光會讓人溫暖、歡欣起來,所以要向陽而生,仰臉近光,並且打開心的門窗,讓光全部的湧進來,將靈魂安放在光中,沐浴在光中,不再孤獨,因為這是靈魂最好的居所。

 

然後也將自己變成光,將今生活出來世的希望,在此岸就開出那朵美麗的彼岸花,嬌豔欲滴,燦燦如灼。

 

哦,如此這般,人生三季如此完美!

 

 

下見:《人啊人(3)人的雙維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謝謝分享! -小樂即安- 給 小樂即安 發送悄悄話 小樂即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1/2022 postreply 18:51: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