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人(1)人的四性
樂寧/原創
人腦真的奇怪,有時會不受人的控製,進入一種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且停不下來的狀態,比如居然會想“人是什麽”和“人生意義是什麽”這種如此複雜甚至從來無解的問題,但是腦子就是要想,甚至想的難以入眠,於是幹脆決定把想的寫下來,可能寫下來就不想了,但需要說明本文不是哲學論文,也不是宗教講義,隻是依據自身經驗和目前的認識,對人做一點形象的思考,至於對錯、是否嚴謹就另論了,而且隨著想的深入,結論也會隨時變化,所以不必當真。
歸納起來,覺得人應該有四性。
首先是動物性,記得以前曾看過一篇文章,說英國《每日郵報》有一項研究,發現男性每天會有34.2次關於“性的幻想”,除去睡眠中的8個小時,大概是每隔28分鍾就會想一次!而女性則是平均每51分鍾就有一次性幻想。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也證實了這個結論,他們要求18到25歲的學生如實記錄自己在一天內幻想到性、食物和睡眠的次數,調查結果顯示,男女性每天性幻想次數甚至超過了《每日郵報》的平均值,最高記錄為每天140次,平均每7分鍾一次。想食物的次數,女性每62分鍾一次,男性每38分鍾,想睡眠的次數,女性每72分鍾,男性每33分鍾就會想到一次。
一個朋友曾告訴我的一個故事也讓我印象深刻,他早年來澳洲時有位室友,此人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讀書很賣力,打工更賣力,每天放學後要打三份工,基本每天都在淩晨二點回住處,早上七點就出門,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從不間斷,過的很艱辛。每二周一拿到工資,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將車的油箱外加一個塑料桶全部加滿油,因為這樣正好夠二周的用量。做的第二件事是買足二周的食物,不多買也不少買。第三件事是去那種場所“發泄一次”。此三件事每二周重複一輪,即不多一次也絕不少一次,循環往複很多年。
除此之外他每二周還做了另外一件事,即在辦完上述動物屬性的三事後,將剩餘的大部分工資,留下20塊後全部寄回國內,因為他在國內有妻兒,他要讓妻兒生活無憂。這留下的20元也都用在了和妻兒的國際通話費上了。除此之外自己身上不留分文,平常連一瓶水都不舍得買,每天帶三頓飯還帶著特大水壺,這件事也是循環往複了很多年。但如此節儉之人,卻在室友聚會甚至華人社區捐款時,又會忍住不打電話,將這20元錢全部捐出。可見此人有強烈的動物屬性,但也有不錯的人性。
人性是什麽?人性是動物沒有的人專屬的社會屬性,包括情感、思想、意誌等等(不理論展開),人性先天有善的部分亦有惡的一麵,而多數時善惡交織,具有高度的複雜性(不說善或惡,隻說複雜部分)
如朝陽群眾,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告密者,中國傳統的儒家文明對告密行為曆來深惡痛絕的,比如孔子教導弟子:“惡徼以為智者,惡不遜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訐”即告密。而朝陽告密者即無飲食之憂也不受性的困擾,告了密也應該沒物質獎勵,為何還要告密呢?隻能解釋為人性中的惡了,胡適說:“人性最大的惡,恨你有、笑你無、嫌你窮、怕你富”。這四種惡其實都和動物屬性的生存無關,見不得人好,是人性中可怕的一部分,是人性深惡之一。
但朝陽群眾在人性惡的另一端可能又表現出完全不同的人性善,他們可能是慈愛的長輩,為家庭辛勤勞動奉獻了一生,甚至還是非常友善助人為樂的鄰居。一分鍾前惡毒的告密,一分鍾後又慈祥善良,可見人性的複雜。
慈善是人性中很高尚的事,但即使做著慈善,也同樣能透露出人性的某種陰暗。很多年前,曾無意之中看到電視正播出的一條新聞,新聞裏有個某購物網著名的富豪攜新婚妻子同樣著名的某妹,回江蘇農村老家過年,宣布給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一萬元,於是全村的老人排著隊去領那一萬元,新聞畫麵中一張桌上堆起了一堆錢,老人們排著長隊,每一個老人都雙手捧過錢來,然後千恩萬謝點頭哈腰的倒退著離開,有的還含著淚。
電視鏡頭專門給了富豪長時間的特寫,隻見他用二根手指慢慢的夾起一紮錢來,然後更慢慢的放進那些顫顫巍巍的捧伸出來的雙掌中,那張油光滿麵的大圓臉也似笑非笑著,露出一種奇怪的表情,而那雙眼神卻讓我有點不寒而栗,這是一種難以描述的寒光,一點感覺不到是在慈善愛人,而分明像是用這堆紙來擦洗去與生俱有的貧賤,不由的讓人聯想此人早年曾受過何等的罪孽?以至於內心變成如此的陰暗,需要用這種方式複仇?那位妻子也同樣一幅奇怪表情,矜持的笑著,但“自視為矜持,人視則為造作矣”。不但造作,也同樣不見什麽愛和善,好像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但實質上卻讓人感覺也是一個慧根缺乏靈性未開的低級之人。
果不其然幾年後,該富豪在一次酒醉飯飽後和一女生上了床,一邊說:我可以讓你成為鄧文迪第二,一邊又不肯從腰包裏掏錢,以致於最終被女生告了強奸罪,讓人大跌眼鏡,成為世人笑柄。但更令人稱奇的是他那位名妻,沒過幾天就公示寬容,還立馬手拉手走起了恩愛秀,看著二人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冷靜又奇葩的表演,不由感歎人性的複雜可以到何種程度。
再如特蕾莎修女,是家喻戶曉的聖女,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被天主教會正式冊封為“聖人”,號稱“世界窮人的侍者,“貧民窟中的聖女”,一個近乎完美的女傳教人和慈善活動家,第一次讀到她的事跡時讓我激動不已熱淚盈眶,但她去世後各種披露出來的信息,讓人三觀崩潰。
媒體披露她募捐建立的醫療中心,“醫療措施困乏、拒用止痛藥,使用劣質不消毒的針頭和其他醫療用具(如果有的話),甚至導致感染和不必要的死亡。”。而且在很多時候,“即便是在印度次大陸出現危機時,這位"活著的聖者"卻往往不在加爾各答的窮人庇護所裏,她總是在路上,往往是在第二故鄉羅馬,或是在美國,為募捐巡遊世界,和政客或企業界領袖握手言歡,即使出現在那些窮人中,也隻是露露臉站一站就走,從不多待更別提過夜,因為她生活始終很講究”。募捐而來的幾十億美元資金的去向更是屢被指責,至今成迷。更重要的她留下的日記也被披露,記載了她內心很多的痛苦、沉重陰暗甚至對信仰的懷疑。
以上這些證實了真實的特蕾莎修女可能並不是一個被人所謳歌的完美聖女,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著複雜的人性。
其實對人性的複雜,人類有史以來最智慧的哲人們早在2500年前就已深刻的察覺,如古印度的釋迦牟尼、中國的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以色列猶太先知們,這些各文明的精神導師都出生在差不多相同的2500年前,都不約而同的對人性複雜作了種種的論述,如佛教對人性妄念的定義,孔子的“每日必三省其身”,古希臘哲學對人性悲觀的分析,舊約中猶太先知對人性惡殘酷的懲罰方式和摩西十誡,而比這些哲人晚了500年左右降臨人世的耶穌,更是直接將人定義為帶著原罪而生。這些人類有史以來的最智者不但闡述了人性的複雜,更揭示了人性的惡往往大於人性中的善。
人性如此複雜,如此罪性深重還有救嗎?有救的,因為人還有靈性。
舊約中記載,猶太民族的大衛王犯了很多嚴重的罪行,他不但奪走了部下的妻子,犯了淫亂罪,還為了掩蓋穢行,開始了一係列的偽善、假冒、忘恩和謀殺,設局讓這位最忠勇的部下去送了死,不僅如此,還犯了屠殺族人,欺騙等等不可饒恕的罪行。但上帝卻原諒了他,甚至稱他為最“合神心意的人”。
為什麽犯罪卻被神寬恕,並且還合神的心意?因為大衛不隱瞞罪,他從內心感受到了罪的折磨,更痛悔其罪,日夜的懺悔禱告:“求你用牛膝草潔淨我,我就幹淨,求你洗滌我,我就比雪更白…求你掩麵不看我的罪,塗抹我一切的罪孽。”大衛的懺悔被神接受了,還受到了救恩,直到現在以色列國還是以大衛作為他們國家之魂,國旗也是大衛之星。從這條路徑可以看出大衛王是個普通人,有動物性、有人性的惡,但更有人的靈性,所以能得救贖。
什麽是靈性?靈性就是人的靈魂屬性,人是有靈魂的,而靈魂是需要被喚醒和開發的(太多人終其一生靈魂從未被喚醒過),其中有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懺悔,這是人性提升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而且這個懺悔是分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人對人本身所具有的、所犯下的貪婪罪惡進行反省、鞭笞、懺悔,靈魂開始被喚醒。
第二個階段更高級,不僅僅因為自己犯了錯、做了罪惡之事去懺悔,而是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追求內心完善,追求人格的至善至美,並且成為一種內在的自願自覺的懺悔,靈魂開始被開發,真正將人提升到了屬靈的高度。
靈性中第二個標準行為是信,信就是有信仰。因為懺悔是一種靈魂行為,靈魂是形而上的東西,需要有更形而上的信仰做為靈魂的支柱,如佛教徒的懺悔麵對的是佛法僧三寶,基督徒的懺悔同大衛王一樣麵對是上帝耶和華。有了信仰的滋養,靈魂開始成長,開始逐漸趨於完美。
(中國儒教的“三省其身”,麵對的是“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屬於一種道德檢討和恥感文化,雖然同樣起到了追求自我完善的作用,但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懺悔。)
人有了靈性就是人生意義思考的終點嗎?覺得還是不夠,人還需要神性(找不到更合適的詞匯,隻能用“神性”代表),神性是什麽?概言之就是和死連在一起東西。
人無比神奇,發射的無線信號已探測到了離地球一百多萬光年遠的距離,一光年有多遠?形象的說用最快的波音飛機要飛120萬年才能到達,而一百多萬光年的距離之遠是人腦無法想象的,但即便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仍然沒有發現有任何生物存在的跡象,唯一隻有我們這個地球存在生物,而站在地球生物鏈最頂端的是人,人統吃了這個所知宇宙的全部資源,是萬王之王。但即便如此神奇,但人卻還是要死,而且壽命很短暫,甚至連一個烏龜都比不上,聖經中說:“你們的生命是什麽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的確時間的風微微一吹,生命就不見了。
所以死亡就像真理一樣,而神性就是研究這個真理,隻有徹底解決了這個終極問題,才能弄清人生的意義。
覺得神性也有二個標配問題,比如第一個:人死後會怎樣?
曾去過山東的一座城市,這城很有特點,是儒教更是道教的發源地,城邊有一座大山,所以山頂被稱為天界,是人修練成為神仙後住的地方,神仙是不死的。倚山而建的城是人間,是凡人住的地方。城中間有一條河叫奈河,將城一分為二,河上還有座橋叫奈河橋,一跨過奈河橋就是陰間了,是人死後待的地方,再遠處更有一個陰森的山崗,是地獄的入口。天界、人間、陰間、地獄,形象的展示了根據人生前善惡死後的各自去處。
中國的儒教卻對死後去處未做詳細的闡述,因為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大多數中國人很現實,隻注重生前利益,並不注重死後靈魂。最多死後圖個厚葬。但說到底不管死者還是活人其實對死後並不抱什麽期待的,相信“人死如燈滅”,死了就是死了。
與此相反,人類的三大宗教卻對人死後做了詳盡的規劃,如佛教,死後要六道輪回,依平生所作的善惡,有六個去處,造惡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行善去三善道:天、人、阿修羅。還有脫離六道輪回的更高境界,是無生無滅,無形無相…脫離了生死苦海的涅槃。
基督教宗旨是上帝造人,但人犯了原罪,罪必死,必受審判,但上帝的兒子耶穌以死贖清了人的罪,所以人洗清原罪後,能夠重回天堂,重回造物主的懷抱,而且耶穌死後三天重生,更昭示了基督徒也能重生(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信仰)。
而伊斯蘭教也有靈魂的存在,死後也要受審判,善者進入極樂的天國,而惡者將墮入火獄,備受折磨。
發現一切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靈魂是獨立的,也是不死的,人死後肉體歸入塵土消亡了,但靈魂不滅,靈魂脫離了肉體,會去另外的空間(科學證實世界萬物包括人都由粒子構成,而粒子是不滅的)。並且靈魂的去處,是依生前的善惡來判定的,以此來扼製人活時的罪性,提升人的善性。
神性的第二個問題是知道了人必死,也知道了死後種種的去處,人應該怎麽辦呢?即從意識到會有死亡之日開始,至死亡之日止,人應該做些什麽?
現實生活中,人是很奇怪的,雖然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必定會死,但很少有人會提前去思考死亡,更不會為死亡作準備。與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相反,西方的哲學家提倡的是人應該“未知死,焉知生?”,要人先想好、想通死和與死有關的問題,因為隻有理解了死,才會更好的活,是一種“向死而生”。(這一點特別適合中國人,因為沒有宗教基因,需要有一個終極思考來規劃人生)
如何向死而生呢?覺得應該:
1,先去攀登,攀登至死亡的懸崖上,站在死亡的山頂瞭望,向前看,看清去路(比如靈魂的歸處),回頭看,看見了來路,也看清了自己現今處在哪一個位置。
2,仰起臉來,舉目蒼穹,張開雙臂,敞開心扉,感受到神的存在,無限的接近神、擁抱神,得到神的恩典,神性的啟示。
2,坐在一個平坦處,撫今追昔,回憶總結過去,嚴厲的審視自己內心的每一個溝溝壑壑,並且要痛徹心扉,知道自己本來麵目,更要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要求、人生的希冀、渴望,並且詳細的記錄下來,甚至淚透紙背。
3,站起身來,下定決心,做出自己的選擇,去做最想做的事,去成為最想成為的人,活成理想中的自己。
4,然後下的山來,心存謙卑,滿懷感恩,煥然一新的繼續前行。
以上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選擇,人的一生是很悲哀的,生下來就被判除了死刑,隻是緩期執行幾十年而已(人生常不過百年),即使在如此短短的幾十年內,人也是往往不存在的,因為人很難體現出自身的意誌,很難如願做出自己的選擇,人被各種各樣的痛苦煎熬著,又受欲望和本能的驅使,讓人無法做出自己的選擇,而且現實社會更限製和不充許人去主動的選擇,人自身的意誌根本無法實現,體現不了自身意誌的人其實是不存在的,像一片隨波逐流的落葉一樣,沒有生命,任水漂去。
所以人隻有在進行自己的選擇時,才被賦於意義,這個意義就是存在,隻有在人選擇時才體現了人的存在,瞬間的選擇造成了瞬間的存在,一個小的選擇造成一個小的存在,一個個瞬間一個個選擇疊加起來,存在就變的長久了,體現了人活過、活著的意義了。
每個人都具有四性:動物性、人性、靈性和神性,所以人的一生其實就是這四性升級升華的過程,從動物性向人性的善升級,再向靈性升華,最後升華至神性,擺脫動物性的困擾,脫離人的低級貪婪,用人性的美善戰勝人性的醜惡,再升華靈魂,與神性結合,讓靈魂獨立出來,變的更豐盛更完美,脫離肉體,再造自己,進入真正的自由境界。
除了四性的升華外,人更要做出自己的選擇,知行合一,活出真實、活出意義、活成自己想要的那個自己,體現自己的意誌,體現自己的存在。
這大概就是來這世界一趟的意義,存在的意義、意誌的意義、人活著的意義吧。
下見:《人啊人(2)人生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