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賈母無法說出口的心思

來源: 菲利斯 2021-12-28 10:09: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447 bytes)

 

《紅樓夢》中的老祖宗賈母,是個慈祥和藹、可敬可親又自帶威嚴的老人家,寵溺孫輩,善玩風趣,還品味不俗,並未活成寶玉厭惡的“魚眼睛”之類,且在家族中享有崇高威望,論心機深沉,見識高遠,亦無人比得過這位老祖宗,賈母才是整個賈家的真正掌門人,而賈家能有當日的富貴榮華,賈母絕對功不可沒,她能贏得全族上上下下的尊敬和愛戴,絕不僅僅隻是因為年長的緣故,老人家自有讓人敬服的地方。別看精明能幹的鳳辣子王熙鳳,殺伐決斷,手腕了得,但她卻一味地心狠手辣,勢利刻薄,和賈母的心胸見識也基本不在一個層次。老太太放手讓王夫人及王熙鳳管理著賈府,那是老人家明白家業終究要交於後輩手中,自己則應安享富貴尊榮,該放手時就放手,這才是真正活得通達。

作為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之一的賈府,是因榮、寧二公立下赫赫戰功而以功勳封侯的,而榮國公便是賈母的丈夫,賈母自己也是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的名門閨秀,自有不凡的家庭教養,嫁入賈府協助丈夫創下這百世家業,到成為榮國府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長,老太太自身的經曆就不同尋常。慣看榮辱興衰,世事變遷,老人家自有她的胸襟與豁達以及為人處事的氣度。第二十九回老太太率領全家去清虛觀打蘸,一個剪燈花的小道士混鑽,被王熙鳳一個巴掌打得摔到地上,賈母見狀,卻立刻予以阻止,並好言相慰,給孩子賞錢,要眾人好生相待,不可嚇壞了孩子。貧窮卑微而無奈到賈府打秋風的劉姥姥,賈母待之也是熱情周到,禮遇有加,並絲毫未讓劉姥姥感到難堪的施於援手相助,如此憐貧惜幼,才是真正的仁厚與慈悲,也隻有這樣方是富貴綿長之道啊!對比之下,王熙鳳就顯得傲慢無理,對下人過於寡恩嚴苛。而賈府的其他後輩,也無一人有老太太的這份氣度和心胸,所謂富不過三代,子孫不爭氣,以至於後來家道敗落,大廈傾覆,老太太也是無可奈何,無力回天吧。

這麽一位養尊處優、安享榮華的老太太,能有什麽無法說出口的難言心思呢?個人以為,老人家最大的心思自然是她最寶貝的孫兒寶玉和她最疼愛的外孫女黛玉的婚事。為何這麽說?眾所周知,賈母寵溺孫輩,而寶玉和黛玉則是老人家的心尖尖,而這兩人自小就特別投緣,情投意合,也正是她對寶玉及黛玉的無條件的寵愛和放任,才使他們能完好的保有他們各自的真性情。試想一下,寶玉的父母都是正統古板、嚴肅守舊之人,若無賈母的庇護,寶玉恐怕也很有可能被教育成另一個賈政吧。若賈母對黛玉也像寶釵家裏對她那樣嚴加管束,黛玉很難說不會成為另一個寶釵,或者說至少她的真性情不會保存的如此完好吧。也正是因為賈母對孫輩們的憐愛疼惜及放縱,才有了孩子們的一個青春王國…大觀園的存在。

老太太如此疼愛寶黛二人,洞若觀火,又怎會不清楚兩人的心思?眼見著二人兩小無猜,相處和睦,老人家可是打心眼裏喜歡,可如果二人吵架拌嘴了,老人家會急得直埋怨,“我這個老冤家是那世裏的孽障,偏生遇見了這麽不省事的小冤家,真是俗語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著急上火,抱天怨地,立逼著王熙鳳去瞧二人和好沒有。外出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去二人房中探視,種種跡象均表明老太太心之所屬無疑,旁人自然也能看出來。

第二十五回,王熙鳳給各房送茶葉,送到黛玉這兒卻開起了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麽還不做我們家作媳婦?”,又笑指著寶玉說,“你瞧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點還玷汙了誰呢?”,這段文字若不留意,可能會被一帶而過,以為隻是隨意玩笑而已,但其實作為最擅長揣摩賈母心思、人精似的王熙鳳,如無半點蛛絲馬跡,她怎會隨意開這種玩笑?何況旁邊還有王夫人的親外甥女寶釵在呢?

還有一回王熙鳳和平兒聊天,說起家中艱難,這麽多孫子孫女要嫁娶,王熙鳳就特意提到,“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這話就說得明確無誤了。甚至家中傭人都看得很清楚,如賈鏈的仆人興兒跟尤二姐聊天,說起寶玉的婚事,“隻是他已經有了,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口,那是再無不準的了”,這些跡象都表明,不少人都看出了賈母她老人家心中的確是有這層意思的。

但為何老太太又把這心思深藏起來,不明說呢?其實老人家也有她的為難之處。別看老太太是一家之長,有絕對權威,可以說一不二,但老人家還是深知家中各種關係需要照顧平衡的,畢竟“家和萬事興”。首先是宮裏的元春娘娘,她的意見賈母不得不慎重考慮。在寶釵進賈府之前,宮裏給賈府的人的過節賞賜,黛玉的總是和寶玉的一樣,但在寶釵來了以後,忽然變成寶釵和寶玉的一樣了,這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而且極有可能元春是受了母親王夫人的影響。再有就是寶玉的母親王夫人的想法,賈母也不得不考慮,畢竟王夫人才是賈府現任的當家人,而她無論從親疏遠近,還是個人喜好,自然是傾向自己的親外甥女寶釵了。其實賈母和王夫人的欣賞趣味和看人標準是非常不一樣的。無論是聽戲還是家居布置,賈母都表現出了不俗的品味和極高的審美情趣,比如隔水聽笛賞戲,還有在瀟湘館對“軟煙蘿”的品評及窗簾顏色搭配的見解,真是相當的高雅不俗。但王夫人在這些方麵就木訥多了,且性格沉悶守舊,賈母形容她老實,又多病多痛,故而讓她的內侄女王熙鳳協助打理賈府。在看人方麵,賈母喜歡至情至性的黛玉,王夫人卻喜歡穩重大方的寶釵,賈母欣賞聰明伶俐的晴雯,王夫人卻看重隨分守時的襲人,因此她們的意見有分歧,也很好理解。但賈母還是在不同場合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譬如老人家經常當眾誇讚寶釵,並帶頭蠲資為寶釵作生日,對黛玉卻從未有過,其實是表明內外親疏有別,隻是一般人不容易看出這層意思。還有在寶釵的族妹寶琴來了以後,老太太居然開口要為寶玉求娶,但寶琴是定了親的,已經有了人家,老太太能不知道此事?強烈懷疑老謀深算的老太太是有意為之,借此表明她根本無意於“金玉良緣”。但王夫人也抓住機會亮明了自己的立場,如暗中擢升襲人為準姨娘待遇,委托寶釵協助探春及李紈管家,借抄檢大觀園無情地趕走晴雯,如此明爭暗鬥更讓老太太左右為難,心思也無法說出口了。

在高鶚的續書中,說賈母後來嫌棄了黛玉,而更喜歡寶釵,所以她也默許了王夫人及王熙鳳的“掉包計”,我以為這跟老太太前八十回的行為處事是自相矛盾的,也是非常不合情理,老人家一向最疼愛自己的外孫女,怎麽可能轉而嫌棄自己最鍾愛的女兒的唯一孩子?以老太太的人生閱曆,老人家深知寶黛二人情投意合,在一起一定會琴瑟和鳴,幸福和睦,而若是寶玉和寶釵在一起,卻會因為觀念、人生追求不同,不大可能和諧幸福的,故而老人家才會有讓寶黛在一起的心思。

八十回以後到底如何,我們無從得知,據我的揣測,後來家中發生劇變,老人家經不起打擊病倒,而後去世,再也無法保護她摯愛的外孫女黛玉,也無法為寶黛的婚事做主了…一場心思終虛化,悲兮歎兮!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