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是一種奢望

年輕的時候,聽到“物是人非”這樣的詞,心裏很少有什麽感覺,或多或少,還覺得它是個貶義詞。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經曆增多,對過往的回憶或者說思念成了不可或缺的內容。那些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往往魂牽夢繞,故地重遊也就成了最期盼的事情。試想,你回到一個你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裏的一草一木還原樣不動地擺在那裏,隻有你變了,物是人非,讓你觸景生情,該是多麽浪漫的事情。

小時候,村子最北邊有一條河叫“運糧河”,雖然不像京杭大運河那麽出名,但也曾是當年當地朝貢運輸的重要水道。河水豐盈、魚翔淺底;兩岸厚密的植被滋養著大量的昆蟲、螃蟹、刺蝟、野兔等等種類繁多的生物。小時候放學以後,小朋友們總會來到這裏割草,嬉戲玩鬧的同時也能掙生產隊裏的公分。離開家鄉後,每次回村都會到這個運糧河走一走,試圖找尋在這裏度過的童年時光。遺憾的是,這樣的願望從來沒有實現過。90年代的時候,各地興起的造紙廠把原來漂亮的小河弄得臭烘烘的;後來,加強了環保,河水重新清澈了起來,但勤勞的鄉親們把沿河兩岸種上了各種莊稼,曾經那種原生態的、生機勃勃的各種動植物早已不見了蹤影。除了位置沒變,今天的運糧河早已麵目全非。

2019年回國,突然想起曾經就讀的高中。那是我們的鄉高中,在當時的鄉下,是一個比較高檔的存在。從校門進去,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被兩旁的高大的楊樹遮擋著。在柏油路盡頭的兩側,是整齊排列的教室和老師的辦公室。我在這裏度過了三年的寒窗苦讀,不僅鯉魚跳龍門考上了大學,還收獲了愛情。還記得高中校園的一草一木,更記得四目相對時的脈脈含情。這個時候,和自己的高中情人(highschool sweetheart)一起再訪校園,該是多麽美妙的事情啊。遺憾的是,到了地方才知道,我們曾經的高中校園早已不存在了。我試圖找尋一些遺跡,哪怕是隻磚片瓦,最後也隻是徒勞,那個記憶中的高中恐怕隻能留在夢中了。

那一年,還想回中原製藥廠看看。一生中的最燦爛的年華(21-27歲)都揮灑在這裏了。有快樂美好的記憶也有痛苦不堪的煩惱,我還是想去那裏看看。路過西流湖的時候,停了下來。這裏也珍藏了無數的回憶,我在這裏學會了遊泳,曾經無數次橫渡西流湖,每天上下班也都要路過這裏。隻是今天的西流湖修得太漂亮了,記憶中的西流湖卻蕩然無存。索性,中原藥廠我也不去了,可以想象,這個早已倒閉的藥廠更不可能保持原貌。

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想要故地重遊恐怕不可能了。

這讓我想起了意大利。1991年6月,我們中原藥廠玉米油培訓團隊一行四人曾在意大利羅馬市郊一個叫Torvaianica的海濱小鎮住了將近兩個星期。當時中外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讓我經曆了數不清的驚喜和震撼,時間雖然隻有兩個星期,但在心目中留下的美好卻久遠而深刻。所以,自那以後,我一直都盼望著有一天能再次回到這裏,重溫舊夢。三十三年之後的今年,終於就要成行了,我激動不已,設法和當年同行的同事們取得聯係,以分享故地重遊的歡樂。2024年4月29日我和妻子一起抵達羅馬,住在梵蒂岡附近的一個旅館。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地趕往Torvaianica。還記得當年的公交路線,33年之後還是一摸一樣。從地鐵Laurentina出站後,購買每人2.2歐元的公交車票就可直達Torvaianica。沿途依然是記憶中的田野,隻是感覺少了些空曠和靜謐,多了些建築和公路。大約40分鍾車程後,當年居住的旅館就呈現在眼前。我激動地掃視著這個曾經讓我心潮澎湃的地方。這是個隻有三層的小旅館,它的外牆結構顏色,陽台布局沒有任何變化。旅館的木質正門也好像沒有更換過,隻是把原來的棕黃色換成了黑色,旅館的名稱也由原來的Albergo Italia更名為Hotel Torvaianica,但門前的標識仍然是兩星級賓館。走到賓館前台,說明來意,前台馬上叫來了賓館經理。經理看了我33年前在這裏留下的照片後,非常高興,說可以滿足我提出的任何請求。然後,在經理的引領下,再次踏入當年住過的房間。房間的布局變化不大,隻是牆壁的顏色由原來的白色換成了帶花紋的粉紅色。走進房間,仔細瀏覽房間內每一個角落,然後走上陽台俯視並比較記憶中的街景。從賓館出來,我們向海灘走去。那個時候,我們每天下午3:30下班之後,就會來到這裏,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見到大海的地方,還清楚地記得每天都會和在海邊遊玩的意大利母女三人的互動。今天的第勒尼安海依舊是那麽美麗,一波接一波的浪花和當年一樣無休止地拍打著沙灘,一些年輕的男女要麽玩著沙灘排球,要麽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和33年前也驚人地相似。帶著妻子,我在曾經無數次散步的沙灘上一遍遍地走過來,走回去。多麽希望再次邂逅那三個母女,最小的女孩今天也該有36歲了吧。還有,如果當年的三位同事也正好出現在這裏該有多好!或者,如果真有時光隧道,讓我穿越回去,告訴他們1991年之後發生的事情,該有多好!

回望Torvaianica,這應該迄今為止是最完美的物是人非了吧,但平心而論,還是有很多遺憾的。這個小鎮明顯經曆了不少擴張,無論是街道還是海灘和過去相比,都有些吵雜甚至淩亂。旅館確實還是原來的旅館,但它卻把原來的室內餐廳和戶外就餐點分別賣給了兩個店家,有些不倫不類。

懷舊,無外乎是對自己記憶中的那段時光的眷戀。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陳代謝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當你年齡漸長,不僅僅是你變了,你曾經熟悉的環境也在變,物非人非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最近,王誌安在他的Youtube頻道采訪西藏活佛阿嘉仁波切時問:“你離開西藏這麽多年,不想家嗎?”阿嘉仁波切回答說:“想家,就是你對曾經熟悉的環境和人的懷念。當人和環境都變了,或者不複存在,想家也就沒有意義”。我非常認同他的說法。

活在當下。曾經的過往縱然美好,今天平靜安寧的生活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