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或淒美,盼望生喜樂

傳說那個與耶穌基督同釘十字架卻譏笑他的強盜的幽靈附在一個現代強盜錢氏身上:“錢強盜將64歲的老母虐待致殘。在她瀕死時,一家基督徒開的老人院收容了她;她活到89歲時壽終正寢。她死後一周內,錢強盜就將老人院告上法庭,要求按虐待致死罪作刑事審判、同時作民事訴訟要求老人院賠上所有財產,並聲稱隻是小試基督徒的愛心。辯護律師質問錢強盜:‘你想不想試試一顆子彈能不能擦傷你的皮膚、甚至穿透你的心髒和頭顱呢?為什麽要將殘酷的商業屠殺謊稱為兒戲呢?’錢強盜理屈詞窮,以刑事訴訟為幌子而贏得天價的民事訴訟的幻想破滅。”

 

環境的逆變會導致憂傷,沒有信仰的憂傷至極會導致絕望。雖然有修養的人們可以將沒有希望的哀傷妝點得淒美,但是它留給世人的仍然難有陽光。例如,唐朝最後一位皇帝李煜被擄後的絕命詞呈現給讀者一首淒美的哀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哀歌中風花水月誠然美妙,但是懷舊的詞人毫無盼望,盡現淒涼。

 

在神的國度裏,雖然憂傷難免,但對上帝的信心能生盼望,盼望進而生喜樂。例如,詩篇(137)也是被擄者的哀歌。哀歌的前半部是:“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我們把琴掛在那裏的柳樹上。因為在那裏,擄掠我們的要我們歌唱;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 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主的歌呢?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若不記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與李煜作絕筆哀歌時不同,這首哀歌的作者當時已幸運地回到了他的故鄉。盡管他的故鄉曾被戰火焚燒,遠不能跟皇宮相比,但是作者被擄他鄉時心裏有回歸故鄉耶路撒冷的盼望。

 

使徒保羅的臨別贈言則洋溢著一位老牌基督徒的滿足的平安。他在提摩太後書(4:6-8)寫到:

我現在被澆奠,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照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同樣是絕筆,耶穌基督在上十字架前的臨別贈言(約翰福音15-17)極其陽光。約翰福音(17:11)記錄了他臨別前為門徒們祈禱:

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裏去。聖父啊,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象我們一樣。

在這裏,耶穌基督清楚地說明,他離世後生命並未終結,而是要與全能的天父上帝同在。他坦承,由於仇敵的殘害,難免痛哭哀嚎,但多次強調門徒們將要同享他複活後的喜樂(約翰福音15:11,16:20-24,17:13)。

 

比較李煜和使徒保羅、主耶穌,他們的肉體都被仇敵殘酷地殺害,但是他們最終進入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究其原因,信仰使然:與上帝同在就永遠活著、好得無比,被魔鬼迷惑則失去生命、身心俱焚。

 

在二十一世紀,人生壽命遠不及可以活到969歲的先祖。今天,長壽的在世僅近百年,何其短暫;沒有永生的盼望則難免嗟歎。在上帝的國度裏,神的子民們相信死後有與神同在、輝煌的永生;有永生的盼望怎不喜樂?親愛的讀者,如果您還不是基督徒、被憂傷困擾,選擇相信耶穌基督、回到上帝的懷抱吧——他向來施恩拯救投靠他的人:用公義公平審判世界,使跟從他的有滿足的喜樂(詩篇98)。畢竟,天堂遠勝過地獄,笑比哭好。

 

:本文脫稿後一周,飽經滄桑的、89歲的老嶽父在禱告時安息主懷。

 

Hymns: “Living Hope” (Phil Wickham & Brian Johnson, 2018),

   “Never” (Tasha Layton & 3 Others, 2023),

   “Joy to the World” (Isaac Watts & Lowell Mason, 1848).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