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國內親戚聊天,問起我孩子的情況。我很高興地告知他我家老二找到工作, 準備三月份全職工作,同時把大學的最後兩門課修完。老二高中時反叛,雖然成績不錯,但沒有多少亮點的課外活動,最後入學外州州立大學,拿了相當於本州學費的獎學金。沒想到在州立大學老二如魚得水,混得風生水起,在大二暑期拿到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實習機會,大三申請到去德國研究實習,回來後馬上又在加州的一個網絡安全公司實習,並拿到工作offer。我親戚詳細地問起什麽工作,多少工資,似乎對老二的結果還比較滿意。
然後話鋒一轉, 親戚問起老大的情況。老大當年高中畢業時同時被美國四所頂級名校錄取,最後選擇麻省理工。老大被名校錄取,讀的又是熱門的數學和計算機專業麵,似乎上完大學後錢途無量。沒想到老大在經曆一係列的華爾街,高科技公司的實習後,決定讀研,走學術之路。讀博是一條辛苦之路,充滿了無數不確定因素。不說讀博需要最起碼多花5年的學習時間,讀博期間課題的選擇,課題是否順利是否有創意,畢業後找工作也是艱難。就是找到工作,最初幾年也會經常流動,直到拿到終身教職,才能穩定下來。而且,一個教書匠,能跟華爾街日進鬥金的大佬們比嗎?讀博的那些學生,賺的經常隻是他/她同學的一個零頭。
我告訴親戚老大在讀博,她似乎對錢沒多大興趣。親戚說,國內的想法是,讀書是為了掙錢。我解釋說,老大現在做研究做的挺好的,去年得了最佳學生論文獎,十月份還被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做了一個講座。親戚說,研究要做好,但賺錢也重要,同時給了我一個微笑的表情包。我說, 看你怎麽想,不管咋樣, 老大總能養活自己,可以了。親戚說,我們的目的是讀書掙大錢。
讀名校,付了高額的學費,花那麽多的努力和心血,總得有點回報吧?想當初(還是好幾年前了), 我也曾美美地想著老大畢業後進入華爾街或者高科技公司工作賺著高工資, 說不定我們家要脫貧致富了呢!倒不是說老大賺的錢要交給我們做父母的,但要是孩子能掙大錢也是我臉上有光啊,最起碼我和老公不用為孩子在金錢方麵擔憂了呀。
但如果讀了名校的孩子興趣不在賺錢,隻想做他/她認為有意義的事,我們也隻能支持。如果讓孩子做他們不願做的事(假如他們還能勉強聽你話),一定做不長,到頭來兩頭不著落。我老大的大學好友本科畢業後進了臉書工作,一年不到就辭了,說不喜歡工業界的工作。重新考GRE,申請讀研,最終去了UC Berkeley讀博。這樣的孩子還算幸運,自身條件也足夠好,不喜歡工業界一轉身還能進入學術界。我還聽說有孩子上了哈佛,父母堅決要孩子繼續上醫學院。孩子也還爭氣,也上了醫學院。但讀了兩年不讀了,現在在家天天玩遊戲。
賺多賺少真的是個相對概念。賺多了,有賺多的活法, 賺少了也一樣能應付生活。哈佛不是有個研究說,在賺到75000刀後,人的幸福感已與金錢無關。(說起幸福感,“相約星期二”,英文叫 Tuesday with Morrie。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心情平靜)。再說, 能讀博的孩子,總能賺他個衣食住行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