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在美國學中文的都知道 - 山重水複

既然知道八歲前的孩子與我們成人學習世界的方法不一樣了,那就要抓耳撓腮找出在老美這學中文的可行的路子。老早就聽說老祖宗用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來教孩子識字,雖然還都是聽、說、讀、寫的方法,但一看《千字文》就有了一點開竅,原來古代也有常用字呀,《千字文》就是把最常用的1000字編成韻文(課文),就是把我們所說的生字表編成韻文,有文有義,一字不重(用簡化字的話就隻有994個生字),學一個算一個,提高效率不做無用功。可古代隻有1000常用字即可對付了,而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之後的現代漢語則需要2500常用字,如果把它們和那些不太常用的字組合編成類似《千字文》的韻文,有文有義,一字不重,那就是一大篇文章/課文,合轍押韻,像唐詩宋詞一樣孩子們可朗朗上口誦讀,是不是一種學習方法呢?關於聽、說、讀、寫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把他們分割一下,在孩子們還沒有邏輯思維、還以形象記憶/整體記憶為主、還拿不好筆的時候,先把最難、最不合適宜的“寫”放一放,利用識認與理解是兩個學習進程的原理,識認先行、閱讀先行,聽、說、讀先行,利用周末中文學校有限的時間和場地,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們盡早突破識認2500常用字的瓶頸,也就是在孩子們生理成長變化的時候,已經消除了字匯量拉後腿的問題,孩子們可以隨意應用在他們的求知渴望上,這不就是“可持續”學習了嗎?還有一點是關於學漢語拚音的問題,在我們學母語的時候,也就在國內六年小學突破2500常用字的時候,利用漢語拚音來幫助識字確實是一大幸事,可在周末中文學校裏六年學九百三生字的場合學,那可就有百害而無一利啦,想想呀,孩子們的特長就是英語,所以學了拚音後,反而喧賓奪主,孩子們識認生字的注意力就轉到拚音這條捷徑上,就像我們看日文眼珠子自然首先被漢字吸引一樣,這就是“無拚音不讀”的根源。那圖形呢?記得我們孩子學拚音“a”,書上畫的是一位孩子一隻手放在嘴邊張嘴喊“啊”的形象,可孩子們隻知道英語的“a”,還問老師這樣喊還可以喊出其它的音,為什麽隻代表拚音的“a”?我看過某識字法的一張識字卡畫著一蒸汽火車,下麵是“轟隆”兩字,在複習所學字卡時,孩子非把它念成“火車”,這說明用圖形幫助識字也存在因文化差異而不準確,引起誤解的問題。那麽在老美這什麽時候學拚音好呢?隻有在突破2500常用字前後比較適宜,那陣才真正會起到幫助學習生字的作用。侃了半天隻是紙上談兵,有沒有實踐呢?累了,下回分解。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有孩子在美國學中文的都知道 - 還要刨根問底
  • 有孩子在美國學中文的都知道 - 刨根問底
  • 有孩子在美國學中文的都知道 - 灰頭土臉
  • 有孩子在美國學中文的都知道
  • 所有跟帖: 

    分段很重要。 -用戶名被占用了- 給 用戶名被占用了 發送悄悄話 用戶名被占用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2/2012 postreply 07:21:25

    愣是沒看懂. -老恐龍- 給 老恐龍 發送悄悄話 老恐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2/2012 postreply 07:29: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