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兩個小鬼,從小被我掐著脖子學中文,若幹年下來,中文聽說讀寫都自成一路,歪路!
比如某天兒子問我個很深度的問題,中國新年和美國新年有沒有不同的叫法?當然有啊,中國新年一般叫春節,美國新年一般叫元旦。哦,春節是春天的節,那元旦……元旦……圓圓的蛋?
比如端午節那天,爺爺花了半個多小時和他們說端午節的故事,包括由來和習俗都劃了一遍。晚上大家吃粽子,爺爺就發問了,“來,誰說說今天為什麽吃粽子?”女兒嘩啦啦的大喊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好吃!”能想象我想拿粽子砸人的表情嗎?
然後換比較穩重兒子說,慢吞吞的,“因為有一個人掉到河裏死掉了,其他人怕這個死掉的人被河裏的魚吃掉,所以丟東西給魚吃,魚就不會去吃這個死掉的人。”屈原啊,您就河裏待著吧,那兒平靜些。
很多比較中國的東西,根本不要期盼他們能搞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就是中文專屬的“量”詞。此時忍不住發出邪惡兼幸災樂禍的笑聲!小鬼們總笑我胡亂用The,總算等到我報仇時候!保證活到老學到老,暈死你都不帶愧疚。
比如糖果,都是糖果,我們說一顆糖,一塊巧克力,一根棒棒糖,一支棉花糖。糖果裝在包裝袋裏的叫一包糖,裝在隨便袋子裏的叫一袋糖,裝在盒子裏的就要叫一盒糖,裝在桶子裏叫一桶糖,裝在大水缸裏的叫神經病的拿水缸裝糖果!
比如說動物,我給我的學生編個段子:媽媽騎著一匹馬牽著一條狗去散步,看到隔壁家的一隻貓坐在一頭牛身上吃著一尾魚。想當然爾,洋香蕉們首先跟我討論騎馬遛狗的可能性,接著貧嘴鄰居養牛的根本不可能,最後在威逼之下把段子背全了,但是依然隻會用“個”。
再說說中英翻譯的小事。小鬼們喜歡吃魚丸,魚丸英文怎麽說?Fish Ball。所以女兒直接說魚球,兒子對Ball這個字有比較多解釋,自己偷偷曖昧了半天還以為我不懂。於是我瞪眼了,“覺得惡心就別吃,少你一個吃貨,大家多分一點。”吃貨當然不會惡心,吃貨當然吃的比誰都多!
去年回中國的時候,姨婆招待他們吃“抹茶”冰淇淋,此後念念不忘。前陣子在中國超市逛,小鬼興衝衝的拿來兩盒MOCHI(又稱麻糬、大福、糯米團子……),嘴巴裏念著“抹氣摸氣”。回家路上,我耐著性子解釋這個MOCHI不是MOCHA等等,不過沒人在乎這個,在路上就把他們所謂的抹茶點心解決完畢。
於是,天才老媽決定買個貨真價實的抹茶MOCHI。小鬼們看著盒子上寫的MOCHA MOCHI,興奮的不行,一路上不停的摸差末起摸摸岔岔。哎,想起一種東南亞的美食就叫磨磨喳喳,要不要告訴他們呢?!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