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sd.xinhuanet.com/news/2012-07/17/c_112460001.htm
雲南網7月16日報道 推行垃圾分類廣州有新招。近日廣州要求市民以每個垃圾袋0.5元的價格購買分類垃圾袋,同時垃圾袋將進行實名製。然而,昆明的垃圾分類經過超過10年的時間,如今仍然沒能完全走入市民家中。那麽,昆明可否效仿廣州?業內人士對此持不同的看法,但一致表示昆明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經驗,將用自己的方式逐步開展垃圾分類。
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節約資源綠色又環保,這是好事,該當鼓勵推廣,隻是在沒有成熟的經驗之前是否適合全國推廣,這是值得商榷的。市民丟棄垃圾,必須購買政府製作、在指定地點發售的專用垃圾袋盛裝,這增加了市民本身的生活成本,一個垃圾袋就要五 毛錢,看起來少,日積月累,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年也要上千元錢的。
增加了市民的生活成本,還要花時間力氣去分類,政府就該多多疏導,和市民多交流溝通,讓大家自願自覺的去做,切不可一步到位,學著國外那一套,畢竟這是中國,這裏的公德和國外有著差距。做好目前有攝像監控的基礎上的監督懲罰就行,搞個實名製實在讓一下子心裏接受不了。涉及百姓的些許小事,都得實名,這會讓人心裏抵觸,從而讓垃圾分類這一本來不錯的生活習慣被人為拒絕。
垃圾袋上都有了個人信息,公民還有一點個人隱私權沒有?出行住個旅館,得實名登記;買個機票火車票代步,也得實名買票;買個處方藥避孕藥也得實名;買個菜刀都是實名的,現在扔個垃圾也要實名,家裏扔個垃圾都給你寫得清楚家住哪兒哪個小區哪幢哪樓,這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碰上哪個有心人,隻要關注這家的垃圾袋,不是就清楚這家人今天吃啥喝啥,甚至有沒有用避孕套都一清二楚,我們又不是透明人,為什麽要透明生活呢?
廣州收入排名全國靠前,每年多花上個千兒八百的垃圾袋費沒有壓力,可在雲南昆明也有這個經濟實力嗎?廣州模式還沒有科學認定,就急忙推廣,昆明也跟上,還美其名曰摸石頭過河,這可笑不可笑?在民生投入的實際問題上,比如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等方麵,我們為何不急著和國際接軌,而在表麵的垃圾分類處理上,就照搬國外一套呢?領導出國考察,難道就是取經回來生吞活剝,不用消化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錯,可也要注意吸收消化試點運行,取得經驗再行推廣,現在什麽也沒看出個成果,就急急推廣上馬,是又要趕什麽好日子了嗎?還是政績太誘惑,等不急廣州取得經驗了,就急忙上馬推行呢?一個垃圾分類的工程,本是一項政府推廣的公益工程,為何反倒是成了一項百姓的負擔工程?增加了生活成本不說,增加了時間精力不說,最後個人隱私還有泄露可能,個人安全還埋下禍根,這樣的結果還能讓垃圾分類走遠?(文/維揚臥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