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劃去紐約度假就想要去百老匯看一場音樂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劇這種東西. <<維基>>有一段講地好, “Musicals generally have a greater focus on spoken dialogue, on dancing (particularly by the principal performers as well as the chorus), on the use of various genres of popular music (or at least popular singing styles), and on the avoidance of certain operatic conventions. In particular, a musical is almost always performed in the language of its audience.”音樂劇通俗易懂, 集音樂性, 歌唱性, 戲劇性於一體, 而且語言服裝及表演風格貼近生活, 我覺得是一種很好的藝術形式.
這兩年認識的朋友個個能歌善舞, 對performing arts 充滿了激情,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尚能組織各種演出活動. 這使我這個多少年都不問琴瑟的人受到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我也時不時偷偷惡補自己少的可憐的音樂知識. 百老匯和外百老匯每天上演著二三十種音樂劇, 我選了《媽媽咪呀》(Mamma Mia)。百老匯三十年代有《萬事皆空》,四十年代有《俄克拉荷馬》,五十年代末有<<音樂之聲>>, 六十年代有《芝加哥》,八十年代有《貓》,九十年代有《為你瘋狂》,而代表二十一世紀百老匯藝術風範的則是這部享譽全球的音樂劇《媽媽咪呀》(Mamma Mia)。
故事講述的是在希臘小島上以開餐館為生的一對母女。女兒即將出嫁,她很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夠親自在婚禮當日將她的手交給她的丈夫,但隻可惜她的媽媽從來沒有告訴她誰是她的父親。於是在出嫁之前,她偷看了媽媽的日記,發現她媽媽有三個情人都極有可能是她的親生父親,在情急之下,她便根據她找到的舊信件地址,寄了三張請柬邀請他們參加她的婚禮。在她媽媽不知道的情況下,女主角的“三個”爸爸在婚禮的前一日抵達小島。三個男人都懷著不同的心情再回到這個希臘小島上,大家都緬懷著自己與女主角的媽媽二十年前的一段情。劇情的發展自此而至婚禮之日, 懸念疊出, 而劇終結局更是既出人意料又耐人尋味而合情合理.
演出《媽媽咪呀》(Mamma Mia)的劇院是坐落在Broadway & 50/51 St 的Winter Garden Theatre, 是個小劇院, 但音響效果和 舞台效果非常好. 全劇兩小時, 歌唱, 音樂, 舞蹈, 舞台, 每個細節都精美漂亮. 演出開始不久觀眾的情緒便跟著劇情起伏蕩漾, 狂熱的掌聲隨著音樂的高潮此起彼伏. 買票時看到一個年青人站在隊列裏拿著一個什麽劇本在讀, 因而我想百老匯的觀眾裏有一些會是從業performing arts 的演員. 這也可以從觀眾觀看演出的響應看出. 我注意到觀眾能打出幾乎所有的節拍, 甚至一些 非常複雜的節奏.
演出結束後, 走出劇場, 百老匯大街燈火輝煌, 人流煦攘, 一派繁華景象. 這天是周五, 天氣又好, 街上人很多. 街兩邊的大樓很高, 但依然能看到夜色裏的天空. 幾朵白雲軟綿綿地飄在天空, 象是溫情地飄蕩在高高的摩天大樓之間. 這是一個多麽美好的夜晚.
紐約日記(2) - 去百老匯看《媽媽咪呀》(Mamma Mia)
所有跟帖:
• 不錯.聽說百老匯這兩天也因為艾琳來了而停了. -笑比哭好- ♀ (0 bytes) () 08/27/2011 postreply 07:41:04
• 國內也上演中國版的了 -布哈林- ♂ (0 bytes) () 08/27/2011 postreply 11: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