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3月24日報道】題:福島核電站放射性墜塵接近切爾諾貝利的水平(記者德博拉·麥肯齊)
日本受損的福島核電站排放的放射性碘和銫接近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的水平。奧地利研究人員利用—個世界性的輻射監測網進行監測,證明每天排放的碘131相當於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排放量的73%。福島核電站每天排放的銫137水平約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排放量的60%。
據說,這起事故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區別在於,包括燃料粒子在內的許多放射性物質是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場大火中隨煙霧排放的,但在福島核電站,隻是碘和銫這樣的易揮發元素從受損的燃料棒中噴出。盡管如此,這些物質還是可能在電站外對健康構成嚴重的危害。
為核查《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而成立的組織擁有一個全球性的空氣采樣網絡,監視和追蹤十幾種放射性核素的根源,也就是原子彈爆炸和核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監測可能與風向觀察結合在一起,追蹤放射性核素的根源與輻射量。
福島核電站釋放的放射性核素水平尚不清楚,但是奧地利中央氣象和地球力學研究所的格哈德·沃塔瓦說,空氣樣本會揭示一些問題。
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的頭兩天,風從福島朝東刮向美國西海岸監測站;第三天,風向西南刮過高崎的日本監測站上空,隨後又向東刮。加州薩克拉門托與高崎監測站檢測到的碘131水平相同。
沃塔瓦說,兩個監測站獲得的一致監測數據“使我們確信,這是準確的”。而在阿拉斯加、夏威夷和加拿大蒙特利爾的CTBT監測站獲得的類似數據表明,放射物的排放沒有中斷。目前尚不清楚日本核電站的排放會持續多久。
沃塔瓦說,同樣,福島核電站的銫137排放數量級與切爾諾貝利相同。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放射性比福島核電站迄今為止大得多,放射性元素也多,但當時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威脅是碘和銫,尤其是在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不遠的地區。
和其他元素不同,碘和銫借風勢傳播,距離遠,範圍廣,人體也容易吸收。碘很快被甲狀腺吸收,僅會隨著放射性的衰減而消失。銫被肌肉吸收,在肌肉裏的半衰期為30年,意味著它會一直留在體內,直至被身體排出。而排出一半的吸入量需要10天至100天。
在體內,這兩種同位素的輻射可能造成嚴重損害,主要是對DNA。吸入碘131的兒童可能在10年或更多年以後罹患甲狀腺癌;相對而言,成人似乎有抵抗力。美國上周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釋放的碘131現仍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受影響最嚴重地區引起新的甲狀腺癌病例,數量沒有減少。
銫137因為半衰期長而存留在環境中。研究人員對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來環境因低劑量輻射而受到多大破壞意見不一。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歐洲現在仍有可能因此出現數千個新的癌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