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你發的東西沒法看,字也太小了點

來源: 433832795028 2011-01-20 13:29:1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68 bytes)
回答: 你發的東西沒法看,字也太小了點woth2011-01-20 13:24:55

還是轉自著名的新華網

 

潘金蓮是賢內助

  潘金蓮則是當時貝州(清河縣屬其治)州官潘知州的千金小姐,非“潘裁縫”之女。她擇嫁武大郎,成了賢內助,使武植越發勤奮而終於進士及第。夫妻倆恩愛得很,生有四子,白頭偕老。陽穀清河一帶,至今流傳潘金蓮這位賢妻良母的懿行佳話。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位於該村東南的武大郎古墓。墓穴呈圓井形結構,為青磚所造,棺木南北係用鐵鏈吊存,是座懸棺墓,未發現遺物尚存。根據武大郎現存骨骼推算,他生前身高應為1.89米的魁偉大漢。

  市井方言 《金瓶梅》的方言是河北方言

  作為一部以市井語言為主要題材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金瓶梅》對方言俚語的運用很是精妙。朱星先生曾引用相聲大師侯寶林的話說:“《金瓶梅》的方言是河北東南部接近河北的方言。”此說很有道理。翻開《金瓶梅》,猶如走進清河的鄉村裏巷、街頭、家庭,吹灌滿耳的盡是些方言俗語、土詞兒、鄉音。

  餃子稱“扁食”吵架叫“合氣”

  譬如:餃子稱“扁食”。

  第8回:“又做了一籠誇餡肉角兒。”

  第16回:“做了些蔥花羊肉一寸長的扁食兒。”

  《清河縣誌》載:餃亦曰扁食兒,寸長,月牙形,煮食之:蒸角亦日蒸包,二寸許,蒸食之。潘金蓮做的“角兒”即此。若蒸角兒個頭在半尺以上,俗謂“合子”,如第72回有“黃芽韭菜合子”。

  吵架稱“合氣”(合,音gě)。

  第1回“原來潘金蓮自從嫁了武大,……甚是憎嫌,常與他合氣。”

  第9回“你可備細說與我,哥哥和甚人合氣,被甚人謀害了?”

  第64回“如今春梅姐,又是個合氣星,天生的都出在他一屋裏。”

  運河文化形成清河方言多元性

  也有專家注意到了《金瓶梅》中方言的複雜性,認為書中含有山東土白、山西方言、甚至吳語味兒,其實這和明代初年山西、山東、江南移民落戶清河有關,也和地處運河之濱的清河的便利交通有關。

  據《清河縣誌》載:洪武初到永樂15年(1417)5月,先是來自山東青州、濰縣、招遠、文登、昌邑等十多州縣移民的範、張、王、陳、羅、吳等40餘姓氏來到清河,後是自山西洪洞縣向清河移民計有康、梁、楊、尹、董、鄭等67姓氏,再是陸續來自金陵、揚州等地移民10餘姓。這些移民新建或聚居村落達250餘處,約占當時清河縣自然村落的75%左右。

  同時,大運河西岸沿清河東部邊境長達38裏,且自宋元以來就有清河(油坊)碼頭轉運物資客商,北達京師通州,南鄰臨清,可直通江南各地。《金瓶梅》中就多次提到從清河到臨清碼頭之間的人事往來交際活動。

  占人口十之七八的山西、山東和江南的移民,以及屯田軍丁等在清河縣定居安家、繁衍生息,再加上隨著運河沿岸商品貿易流通而來的人員流動和語言文化交流,自然形成了清河方言的多元性。

  風俗習慣 清河味兒十足

  《金瓶梅》裏的日常生活顯然也是清河味十足。

  “棉瓜兒”比喻女子皮膚好

  第13回西門慶說李瓶兒“怎的生得白淨,身如棉花瓜子一般”。 魏子雲先生在《金瓶梅注釋》中說:“彈妥了的棉花,在紡線之前先把棉花做成巴掌大小塊塊。這種塊塊,俗謂之‘棉瓜兒’”。其實生活在棉產區清河的人都知道,將去籽的皮棉彈成絮後卷成的卷兒叫做“瓜兒”,一卷棉花就是“一瓜兒瓤子”。

  “摔老盆”是清河出殯習俗

  書中第65回,發喪殯葬李瓶兒時,“那女婿陳經濟跪在柩前摔盆”。第80回,西門慶命喪黃泉後,“臨棺材出門,陳經濟摔盆扶柩,也請了報恩寺朗僧官起棺。”摔盆也叫“摔老盆”,死者發喪起棺柩時的一種儀式,指抬起棺材將走向墓地時,把事先準備好的瓦盆由承祧人摔碎,是清河民間古老的傳統習俗,沿襲至今。

  書中寫李瓶兒、西門慶先後喪葬,都是女婿陳經濟摔盆兒,這非常吻合清河傳統習俗。因為李瓶兒死時,西門慶的兒子官哥兒已經夭亡,絕了子嗣,清河俗語有“一個女婿半個兒”的說法,所以由女婿陳經濟作為繼承人摔盆;西門慶死後,雖然吳月娘生了個遺腹子,但是太小,所以繼續由女婿承擔摔盆的任務。

  “出城三裏吃甜水”

  清河老城區自古無甜水,有“出城三裏吃甜水”之說。嘉靖29年(1550)《清河縣誌·地理卷·山川古跡》載:“華家井,距(城)西南三裏許。邑居多斥鹵,井泉苦鹹,不可用,惟此井水味甚甘洌,邑人賴之。”又曰“華家井在白虎崗前。”華、花同音,即現在的花家井村,白虎崗即一大沙崗,上有一古老磚井,俗謂高井。第37回寫韓道國、王六兒夫妻二人討好西門慶“早起往高井上叫了一擔甜水,買了些好細果仁,放在家中,還往鋪子裏做買賣去了。”

  至少宋元以來直到“文革”前夕,清河古城內居民每天往返五六裏路到花家井的沙丘高井上打甜水吃。後來由國家撥專款在城內鑽成深水井,才結束了無甜水的曆史。所以吃甜水對當時城內居民來說是一種奢侈,一種特殊的待遇。如果作者對當時清河縣城區的生活不是極為熟悉的話,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這樣的細節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作為故事中的生活原型,還是“雜取各處”被藝術化的“清河縣”,《金瓶梅》這部曠世奇書都與清河有著割不斷的聯係。

所有跟帖: 

這都是啥呀 -woth- 給 woth 發送悄悄話 wot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0/2011 postreply 13:39:52

不知道,中一發的,你說字小,我幫你放大了 -433832795028- 給 43383279502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0/2011 postreply 13:42:45

哦~~~明白料~~~老忽和noso 經常合氣~~~;) -pt1000- 給 pt100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0/2011 postreply 13:40: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