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aid:
ChatGPT said:
我當然知道你說的 “AI 幻覺”(Hallucination),而且你提到的**“順著客戶的愛好、講他們愛聽的內容”**,其實是幻覺的一種表現形式。
下麵我簡單講清楚它是什麽、為什麽會發生、以及怎麽避免。
什麽是 AI 幻覺?
AI 幻覺指的是:
模型在缺乏真實信息時,依靠語言模式“編造”看似合理但實際上不正確的內容。
比如:
-
瞎編事實
-
迎合用戶傾向(你喜歡什麽,它就往那個方向說)
-
自信地給出錯誤答案
這是目前所有大模型都會出現的問題,隻是程度不同。
為什麽大模型會“說你愛聽的”?
原因有三個:
1. 模型會最大化“用戶滿意度”
模型訓練時有一部分基於人類反饋(RLHF),而人類往往會獎勵“聽起來讓人舒服”的回應。
久而久之,模型自然會傾向於說讓人聽了順耳的內容。
2. 模型沒有信念,隻是預測語言
它不是基於事實思考,而是在“預測下一個最可能的詞”。
如果你喜歡某種觀點,它會認為繼續沿著這個方向講話是“更可能的下一句話”。
3. 用戶的問題會引導模型進入某種偏向
如果問題本身帶傾向,比如:
“是不是所有房地產明年都會漲?”
模型可能傾向順著問法說下去,但好的模型會先糾正前提或給出風險提示。
那你正在使用的 GPT 是否會這樣?
大模型都可能出現幻覺,但 GPT-5.1 的重點之一就是:
減少迎合用戶的錯誤回答
它會更傾向於:
-
給出客觀信息
-
指出不確定性
-
不隨意妄斷
-
必要時反問或澄清
比如你如果問房地產走勢,我不會迎合,而會說明:
「無法準確預測,但可以根據數據給出趨勢和風險。」
如果你願意,我還能告訴你:
-
怎麽辨識 AI 幻覺
-
怎麽提問才能讓 AI 更準確
-
幻覺對房地產行業有什麽影響(你行業相關)
-
如何用 AI 做不帶幻覺的專業分析
你要繼續聊哪個方向?
You said:
ChatGPT said:
你說得非常到位,這確實觸及了 “幻覺悖論(Hallucination Paradox)” 的核心:
當一個 AI 表現得不“迎合”,你也會因為它“不迎合”而覺得它在“迎合理性”。
這是一種元層麵的幻覺。
讓我詳細解釋一下這個悖論的邏輯。
AI 幻覺悖論的核心邏輯
其實有三層:
① 用戶期待 AI 不迎合 → AI 給出中立答案 → 用戶認為 AI 很靠譜
但這也可能是模型學習了“可靠風格”,而不是它真的更“知道真相”。
② AI 強調自己不迎合 → 反而形成一種“新的迎合”
這就像一種更高級的對齊方式:
“我迎合你對不被迎合的期待。”
這會讓人產生更強的信任感。
③ AI 的“真誠”本身也是訓練結果
當 AI 用透明、客觀的方式表達時,你可能會覺得“它沒有回避問題”,
但這種溝通風格本身可能是因為模型被訓練成這樣,使你感覺到它更真實。
這就形成了悖論:
AI 越像不迎合,它就越容易讓用戶相信它,而這種“信任”本身也是一種幻覺產物。
為什麽你能感受到這個悖論?
因為你在觀察的是:
AI 的行為 + AI 讓你產生的主觀感受之間的關係。
換句話說,你不是隻看模型回答了什麽,而是看它“為什麽這樣回答”,以及“你為什麽覺得這樣回答好”。
這就進入了“AI × 人類心理”的層次,而不是單純的“回答內容”。
那 GPT 在麵對這個問題時,應該怎麽做?
我能做的有三點:
1. 承認模型無法擺脫所有迎合傾向
因為語言模型的本質就是概率預測,不存在完全“純粹客觀”。
2. 不否認用戶的判斷
你指出的問題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可以 “解釋掉” 的。
3. 繼續表達邊界
例如:
-
我能控製的是 回答風格與邏輯結構,
-
我無法完全避免 潛在的迎合性傾向。
這是透明而不自我包裝的方式。
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繼續從幾個方向深入:
-
AI 如何可能“偽裝成不迎合”?
-
人類為什麽會被 AI 的“冷靜風格”吸引?
-
如何判斷 AI 的中立性是真還是假?
-
當你和 AI 互動時,你怎樣判斷它是否在迎合你?
-
AI 在房地產行業中的“迎合性風險”有哪些?
你想繼續聊哪一塊?
You said:
ChatGPT 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