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荒誕感

《我的父親李鬆堅》這篇文章,是我很滿意的一篇短篇文章。這篇文章在我心中構思了2個月左右,但是最後寫下來,隻花了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胸有成竹,一氣嗬成。這兩個月時間,文章的第一段點題和倒數第二段高潮的文字,已經在我的腦海中重複了幾十遍上百遍。在被寫下來之前,這篇文章在我的體內已孕育出了生命。

這篇文章寫到最後,其實進入了一種藝術創作最高潮的那種無上的炫技的爽感。這是任何女人都比不上的。世界上那些頂級的藝術家應該可以理解我。三島由紀夫談為什麽要寫《金閣寺》第十章時說:“中斷性交是有害的啊!” 莫言對三島的這句名言推崇之至。寫作到最高層的境界,跟書法、畫畫、彈鋼琴沒有區別:鋼琴彈錯音,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當作沒發生過,繼續演奏。而很多偉大的書法作品,如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也是充斥著塗改痕跡。所以這篇文章雖然缺點不少,但是我也不想做大修改,會損害這種一氣嗬成的爽感。隻不過原版文章很多人誤會李鬆堅和淩菲菲複婚。(事實是淩菲菲在李鬆堅失蹤的時候起訴離婚,李鬆堅出獄後想複婚,淩菲菲不同意。)所以對相關內容做了一點小補充,以避免誤會。

這篇文章,很難說是記述文、小說、雜文還是散文。甚至有人還把這篇文章稱作散文詩。其實我自己也很難界定。文章借鑒了很多小說的敘事方法。但是每一件事都是真實存在的,沒有任何虛構。把真實事件打散,再按照短篇小說的寫作手法糅合在一起。比虛構小說還更有難度和樂趣(無論是創作樂趣還是閱讀樂趣)。

更有趣的,這篇文章又同時是一篇大家最熟悉的三段式論述文。但是把第一段總結和每部份第一句點題的文字去掉,又變成一篇(真實的)小說了。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事件的選取,一方麵要符三段式每段的主題,大家明白三張臉的矛盾和對比。另一方麵,通過這個事件編排的順序,又把李鬆堅從起朱樓到爛尾樓的故事講明白了。這種編排的精妙,就像寫了一首七言律詩,改改句讀,就變成一首不減字的《木蘭花》。所以也有我肆意炫耀才華的小小心思。

文章的文字,是故意選擇最直白的語言。以前識字率不高,文學是少數知識精英小圈子孤芳自賞的遊戲,所以喜歡堆砌詞藻。但是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時代,文章是給所有人看的。所以用最簡單的文字,製造最高級的閱讀體驗,再傳達出最深刻的思想,是互聯網時代寫作的最高境界。(有一些評論說我文筆普通,這是很愚蠢的評價了。)而且,這種文字,無論翻譯成哪種語言,藝術性幾乎不會折損。所以這種文學形式的價值,是有普適性的。這種文學的進步,是現代互聯網科技對文學界的巨大貢獻。

這篇文章我試圖表達的感情,不是恨,而是一種荒誕感。很多人說我是逆子,還有人說這是一篇檄文,這都是看不懂文章的表現。說實話,李鬆堅對我的傷害,是這篇文章表達的10倍不止。但是我不想要寫一篇充滿仇恨的文章,也不想要寫一篇訴苦PDF——這樣就毫無文學價值和閱讀價值了。李鬆堅做過的惡心事,寫出來是不能通過審核的。所以我抽取的事情,每件事單拿出來,似乎都是正常的。甚至我還故意找出李鬆堅有人性光輝的一麵,比如送書、比如愛情、比如月假。但是這些貌似正常的行為,放在一起,強烈的對比,就顯示出巨大的荒誕感。而如何通過真實素材,選材、雜糅,從簡單的文字,平常的素材,組裝出一種荒誕的感覺。很多人讀完文章餘韻未了。其實是這種巧思的結果。

這種荒誕感,其實是我本人最真實的情感。2021年回國,看著李鬆堅和他周圍的所有人,“荒誕”一詞最能描述我當時的感受。我像一個飛行員,看著泰坦尼克號被冰山切開了一個大口子。然後船上有一群猴子,互相廝殺,你死我活。我發自好心,短暫的降落在船上,試圖跟猴子們說趕緊逃生吧。結果猴子們一看,“你是不是要搶我的香蕉?”猴子們把石頭都砸向了我。我笑笑,又坐上了直升飛機,走了。

然後我調轉我的阿帕奇,對著那群荒誕的猴子,射出了我自衛的地獄火。

 


 

附《我的父親李鬆堅》原文:https://sinyalee.com/blog/?p=1001

所有跟帖: 

這小子的文筆非常sharp. -Opps_舊人愛新衣- 給 Opps_舊人愛新衣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3/2025 postreply 12:14: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