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Sora這種AI抖音的虛假繁榮一定活不久,這不過是產品蝗蟲的狂歡。
— orange.ai (@oran_ge) October 3, 2025
我理解其背後的擔憂,但我覺得這篇文章從根本上就理解錯了。
這就像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火車進站》時,有人說:"人類不需要會動的照片,已經有照片了,為什麽還要發明電影?"… pic.twitter.com/AikVI1Qh3v
《ZT》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Sora這種AI抖音的虛假繁榮一定活不久,這不過是產品蝗蟲的狂歡。
我理解其背後的擔憂,但我覺得這篇文章從根本上就理解錯了。
這就像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火車進站》時,有人說:"人類不需要會動的照片,已經有照片了,為什麽還要發明電影?"
Sora不是AI抖音。抖音是現實世界的電視機,Sora是平行世界的電影院。
抖音的邏輯是消費,你在消費別人創造的現實世界片段。Sora的邏輯是創造,你在創造一個原本不存在的世界。
這兩者的區別,就像電視和遊戲的區別。看電視是被動接收,玩遊戲是主動探索。
Sora 會導致內容垃圾化嗎?
有人說AI降低創作門檻會導致"內容垃圾化"。這個邏輯有個根本問題:它假設創作門檻本身有價值。
印刷術發明時,抄寫員說會導致書籍泛濫。照相機發明時,畫家說會毀掉藝術。個人電腦普及時,專業人士說會導致信息爆炸。
結果呢?印刷術推動了文藝複興,照相機創造了新藝術形式,個人電腦引爆了信息革命。
每一次工具的民主化,都會先帶來混亂,然後帶來繁榮。
Sora 會導致真實性的崩塌嗎?
有人擔心Sora會導致"真實性的崩塌"。但人類從來都生活在現實與想象的混合世界中。
小說是虛構的,但《百年孤獨》讓人理解拉美曆史。
電影是虛假的,但《辛德勒的名單》讓人記住真實曆史。看看現在的短劇,那些霸道總裁的故事,明知道是假的,為什麽還有那麽多人看?
虛構不等於虛假。虛構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我們需要什麽樣的AI產品?
那篇文章問:"需要什麽樣的AI產品?"答案是:"幫助更好工作、學習、創造的AI工具,而不是讓人更沉迷的AI玩具。"
我完全同意。但Sora恰恰就是這樣的工具。
它不是在替代人類的思考,在擴展人類的表達能力。就像文字擴展了表達思想的能力,音樂擴展了表達情感的能力,Sora擴展了表達想象的能力。
當有人說"不需要AI抖音"時,我想說:你說得對。但Sora不是AI抖音,它是平行世界的電影製作引擎。
它是一個全新的物種,一個還沒有被完全理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