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姍姍來遲的怪絲瓜

來源: 2025-10-02 11:46:3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前些年我常種的是普通絲瓜,那種長條形、深綠色的品種,產量頗高。但去年有位朋友送我幾個不同的絲瓜,個頭粗壯,外皮光滑,呈淺綠色,看上去並不十分水靈。然而入口之後卻出乎意料地鮮嫩,肉質緊實而爽口。

第二年,我便向朋友討要了幾株苗子,也試著種起這種新型絲瓜。收成還算可觀,我甚至特意留下了一個大瓜作為來年的種子。如今已是第二年種植這種絲瓜。

前幾天我在博客裏寫過今年菜園的慘狀:播種得晚,衰敗得早。絲瓜也是一樣,枝葉還在,卻並不結果。沒想到這幾天氣候轉涼,藤蔓間卻忽然顯出一些起死回生的跡象。也許這些絲瓜不太喜歡前段特別高溫的氣候吧。

這讓我想起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詩中,他把自己比作那黃葉寥落的秋天,葉落風寒,樹木近乎凋零。他也把自己比作黃昏,而在詩的結尾,他話鋒一轉,大聲提醒友人,正因時日有限,才更該緊緊抓住愛,生兒育女,讓孩子留住你的容顏。

絲瓜似乎也遵循了這種人性化的自然邏輯。在夏日的盛旺時期,它們隻顧枝葉繁茂,卻遲遲不肯結果,好像覺得時日尚早,不急於延續後代。可一旦秋意來臨,夜晚漸涼,它們忽然被提醒:該留子孫了。於是短短幾個星期,藤上竟紛紛掛起小瓜。我也及時補充了些複合肥,它們便眼看長大。本來今年並不打算留種,但因為一個瓜錯過了采摘時機,竟長成了一隻碩大的瓜,不得不留下來做來年的種子。

這種絲瓜我在中國北方家鄉確實從未見過,後來把照片發到網上,才知道它有名有姓,叫圓筒絲瓜,在華南、華東地區頗為常見。與北方常見的細長絲瓜或帶棱絲瓜不同,它更為短壯。

圓筒絲瓜有一個特別的優點:耐存放。即便置於室內,一兩個星期都無妨;若放進冰箱,保存兩三周也依然鮮嫩。相比夏季裏那些必須趁早吃掉、難以儲存的蔬菜,絲瓜的這種耐儲存性顯得十分寶貴,能為日常飲食帶來更多調劑。去年我甚至嚐試過在網上學到的一種冷凍保存方法:削皮後切成滾刀塊,裝入塑料袋直接冷凍,下次取出烹飪,依舊清新如初。

至於吃法,更是豐富多樣。最常做的是蒜蓉清炒,或與雞蛋搭配成炒蛋、雞蛋湯;也可以做排骨絲瓜,湯汁清甜,更是夏日佳品。若有心,絲瓜完全可以成為餐桌上挺有潛力的一道菜。

在大部分菜園早早收尾、滿眼蕭條的時節,這一族姍姍來遲的圓筒絲瓜卻還在後院努力掛著,好像不肯認輸似的。它們讓我想起莎士比亞寫的那個黃昏和殘秋:正因為時日無多,人生反倒更顯珍惜。或許正是這份遲到的倔強,讓我的後院在涼意裏多了一絲意外的溫暖。

2025.10.2 於美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