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哥向來關係和睦,但因為差了將近十歲,少年和青年時有一種“代溝”的感覺。人到中年,特別是父母走後,我們精神上的契合越來越緊密、越來越貼心。我真是真心感恩生命裏有他,給我各種扶持和鼓勵。
我的父母和同輩人相比,更加開明、溫和、愛孩子,他們最了不起的是在動亂的年代,不論自己如何受衝擊、如何受苦,但始終沒把心裏的怨憤和悲苦發泄到孩子身上,絲毫沒有。但回頭想想,是不是也有一碗水沒端平的時候?有的。他們更多的偏愛和鼓勵是在我身上。
我是家裏那個出彩的、飛得高飛得遠的孩子;我哥是那個散淡的、守著父母守著家、躺平的孩子。在那個大家都奮發向上的日子裏,我爸爸是頗有微詞的。
等我爸這個家庭的頂梁柱老了、做不動家事了,我哥毫不猶豫就辦了內退,紮上我爸的圍裙,一下子從不會做飯的小白成了照顧父母一日三餐的“家庭煮夫”,廚藝也越來越好,真讓我刮目相看。更不要說其他各種方麵對父母的扶助。
我每年回家,他是那個給我做飯、飯桌上微笑著默默聽我講見聞的大哥;是那個帶著我和孩子去逛景點,然後回程給叫渴的我們買兩瓶飲料自己等著回家喝涼白開的大哥(倒也不是全是為了省錢,我哥吃東西很自律);是那個我說新家還沒有置辦窗簾,他帶我看貨踩點,然後背著做好的窗簾熱得滿頭汗的大哥......
父母走後,我哥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柱。以前我們聊父母、孩子、家事,但很少深入地聊生活。現在,不論是聊政治、經濟、生活、生死,我哥都很有見解,而且很多想法和我不謀而合,讓我驚歎“親哥就是親哥啊”!但我有時也想,這麽多年,是不是因為我爸的“微詞”和我的“鋒芒”,讓我哥哥在家裏收起了“棱角”。如果如此,真是很抱歉啊。
我哥也算好人好報,他內退得早,後來不知怎麽弄的,退休金反而比幹到退休年齡才退的同事高,而且是妥妥的“事業編”。我哥常和我說的一句是“別掛念家裏,我們家錢根本用不完”。
這話要讓真正的富人笑掉大牙了。但現在回看,我哥這種心態真的好,不攀比不內耗。而且,人的消費模式是有慣性的,普通人不會突然抽風去買私人飛機對不對?我們孩子爸也誇過我哥心態好,雖然他的退休金讓富人開一瓶陳年拉菲啥的估計就沒了,但他壓根沒這個需求也不向往這種生活啊,可不是錢夠夠的。
送走了父母,我哥也從煙火氣滿滿的市中心,搬到他心心念念的城東,住上了推窗可遠眺紫金山、南北通透的大平層。我今年回國第一次去他的新家,我好喜歡。他認真地問“你真認為這房子特別好”?我說“真的特別好”。他說“你看我給你們留了房間回來住”。我心裏滿滿的感動。
我哥長得高大帥氣(年輕時啊,現在不談了,誰又不是如此呢~),性格“糯糯的”,是個典型的江南男人,但做事常常優柔寡斷。說個他拖拉的事:他屁股上長了個脂肪瘤,好多年了;我告訴他我的教訓:出國前我後背有一個,也是拖拉多年,飛到美國就發作了,發炎、痛,去校醫院做手術,那時英語很差,搞得緊張得要命。我每次說去門診做掉吧,他就各種理由:天氣太熱啦,狗狗就黏他別人遛會生氣啦,等等。
越長越大,前兩天總算下決心了。
國內時間下午的手術。我都躺下快睡著了,突然跳起來把我的紅玉掛件掛上。然後淩晨四點多就醒來抓起手機:一切順利,已經回家了。
想到我兒子、我侄女都被害得沒有兄弟姐妹,以後什麽都得一個人扛,很唏噓遺憾。不過他們從來沒有體會過有手足的好處,可能也沒有期盼。再說以後還有機器人不是?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