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回國探親,對網約車讚不絕口,因為網約車操作簡單,下單顯示的是一口價,固定價,而且來車快。結算時一般都是下單顯示的一口價,有時還要便宜幾塊。
今年回國跑了七八個城市,進出機場以及在市內,除了考察有意乘坐公交車和地鐵,出門基本靠網約車。發現一年不到,國內網約車發生了巨變,一夜又回到了九十年代的出租車亂收費的老路。
簡單地說,今年的網約車一如既往的操作簡單。但是發現國內的網約車出現巨大的變化。那就是下單的價格是浮動的! 他們稱之為預估,或者根據拚車實際上車人數,浮定決定最後的車錢。這個基本又回到過去打出租車時司機操作性大,可以亂收費的老毛病。不同的是,以前亂收費,繞路等等不義之財,落入司機的口袋,現在是落入平台的口袋。
舉個例子,我在賓館下單網約車去鼓浪嶼。下單時顯示“一口價”, 但是平台會讓你無限地等待接單的司機,可能永遠沒有司機接單。因為平台可能根本不派單。在你等待司機接單的無限等待的時間裏,平台每隔幾秒鍾就會蹦出一個text message, 說現在有司機可以過來,但是價格比最初的“一口價”高5塊左右, 問你同意嗎。你點同意,如果以為平台就會馬上派車,那就想簡單了。平台會繼續彈出新的text message, 又是同樣的套路,說如果接受這個新新價格,有司機會在十秒內趕到,價格是在提價的基礎上一般加5—10塊錢。如此螺旋上升價格,直到平台獲得他滿意的價格,然後派車。
(比如,拚車。比如下單時顯示,如果兩個拚車成功,每人10塊,如果三人拚車成功,每人7塊,如果拚車不成功,就你一個人,那你一個人付三個人的錢,三十塊。這個就有操作空間了, 平台的算法可能不給任何的拚車機會,直接去接人,然後說沒人拚車。。。)
那麽這個超出當初下單的“一口價”的額外收費,不斷加價的錢,會落到司機手上嗎。我問過司機,答案是否定的。司機顯示的價格與我微信最終支付的價格不一樣。
一句話,網約車帶來的一切好處(司機不能亂收費,繞路等等), 繞了一圈,現在又被平台給恢複到了網約車出現前的九十年代的隨意操作年代了。不同的是,這次亂收費,浮動收費,繞路等等的執行人和受益人,變成了平台。
而且我發現不僅僅是滴滴等平台,幾乎所有的網約平台,都是上述操作。覺得中國政府應該出麵製止類似網約車平台這種走回頭路的亂象。
寄望資本,資本家有社會公德責任等等,是幼稚可笑的。如果沒有監管,殺人放火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一試,更別說簡單的修改算法,亂收費。這是這次回國得出的一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