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見了谘詢師。周一去做第一個療愈。她說我先生也願意去。那我就對神禱告,給我時間和耐心,再試一次。
這次我先生提出離婚---他沒有直說,隻是說搬出去住,而且公寓也聯係好了。把財產分割的表格也發給我了,雖然我並不同意他的方案,也發了郵件要求溝通,他沒有回應。
這次他要離開,我逼著他對孩子們說清楚。他說了----他沒法和我過下去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父母雖然沒有和我們住在一起很久了,但是我還總在說他們的壞話,他受不了了。這個理由確實有他的合理性。因為自從上次矛盾之後,我們有協議,不要再提及過去的事情。我觸雷了。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這次的衝突中,我提及了他的原生家庭,也隻是對他(我說他是被spoil長大的,做事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基於責任做應該做的事情。你的父母隻叫你出人頭地,沒有教你責任和義務。)我沒有給他父母打電話說他們(我沒有一次是當麵頂撞他父母的)。是的,他的原生家庭在千裏之外,我也並沒有對他的父母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其實是他心理上不能承受,所以要離開家庭,連孩子們都不要了。而且我後來一再道歉,希望修複,他說我改不了的,一定要分開。他為了維護一個並沒有被傷害到的家庭,去傷害一個由他自己親生骨肉組成的家庭。
說到具體這次事件的起因和發展。他要管教孩子不可以熬夜太晚,要給他們規定暑期的作息。我作為妻子全力支持。他和孩子鬥不過,需要我頂上,我上來了,我的認知裏,是夫妻二人作為父母親一起管教孩子,給他們設立邊界。然後男孩子把火力轉向我,開始攻擊我----是真正的攻擊,說了些無中生有的事情,打到了我情緒崩潰的點。(事後我也知道了,孩子的行為在teen中很普遍,我也和孩子溝通了,他道歉,我原諒。)他不但不製止孩子的不尊重,反而在邊上笑得很開心。我和孩子都不理解他的行為,在我們質問他為什麽笑的情況下,他退出場地,到沙發上睡覺,把管教孩子的,麵對困難的責任留給我一個人。事後我因為太絕望傷心,說了一些傷人的話。就此他要分居。
他作為父親,在孩子攻擊母親的時候,選擇離開,這給孩子樹立了很壞的榜樣----他沒有教一個男孩子如何尊重母親,然後如何嗬護女性;他的男孩子不能在他身上學到做一個立得起來的男人。事後,他又以做妻子的沒有尊重他的父母為理由,要離開家庭。這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事情看起來是他雙標,他的母親作為長輩要被受尊重,而他的妻子作為長輩就不必尊重。其實這是他不正常的人格造成的邏輯混亂。
最壞的是,整個過程中,他拒絕溝通,不願意複盤講理,找出我們各自的情緒問題,然後問題背後的原因,這樣可以一起麵對解決,而是選擇斷崖式分手。這是典型的回避依戀人格。最近看了很多關於此的文章,90%的都說這種人格是沒有救的,隻能給雙方帶來無盡的痛苦(是的,他自己也是很痛)。
但是谘詢師是基督教背景的,我也是基督徒。婚姻家庭是神看重的。這是我糾結的地方。姐妹建議我寫情緒日記,我寫在這裏,算是發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種回避依戀男在東亞文化裏非常普遍(程度有不同)。在接觸到這個心理學概念之前,覺得這些都是家庭瑣事,現在明白不是。這也算是給其他有類似經曆的姐妹一個參考和疏導。我們普通人愛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回避依戀愛他們的原生家庭是不同的。而且他之所以能夠變成回避依戀,他的原生家庭就不是我們正常意義上的家庭。願神祝福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