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都是電影裏的虛構的情景。
前幾天見討論紅包。有人送過紅包,有人沒送,不知道有沒有區別。
聽說的隻有兩類人,送“東西”是見著有份:1,高官,都是秘書給的。2,有錢的老板,是助手辦的。從打掃衛生的到教授。
1,衛生員:很忙,一個人每天要負責整個病房的拖地工作以及其他的雜活。有沒有用呢?不知道,拖你的“高間”時拖布是不是拖完其他房間後重新洗過呢。其實也無所謂,醫院本來就是病菌聚集的地方,而且也不需要她幫忙,這些大醫院的相關部門和周圍環境,咱自己幾天也能弄明白。
2,小護士:很忙,早上“3查7對”後每人要負責半邊病房的輸液工作,還要指導實習護士練習靜脈穿刺,選哪個患者讓實習護士練習呢?其實也無所謂,哪個護士不是在練習中成長的,咱也是為祖國醫療事業做貢獻。
3,護士長:很忙,一般科室都是護士長安排床位,大醫院床位很緊張,今天有空床嗎?還是得等幾天,幾個星期?其實也無所謂,在哪不是等,來京的外地人還可以逛逛北京。
4,住院醫:很忙,每天管十幾個病床。還要準備隨時向主治醫師,教授匯報;外加每天6小時左右手術室拉鉤。術後第3天,輸液減量,刀口換藥,7天拆線. 其實也無所謂,他們太忙了,忘了,可能第4天減量;換藥,拆線都是常規操作,沒有“超過常規”的“溫柔”動作,比如撕掉膠布,敷料時動作“溫柔”點,太忙,而且外科大夫都“手重”。還有,患者之間術後互相比較誰的刀口縫的好壞,來評判不同教授的水平,其實這些都是拆線的住院醫縫的。
5,總住院:很忙,小名“科負責”,負責排手術和各種雜事。其實也無所謂,院都住進來了,手術也不差那幾天。再說,他那麽忙,那麽多找他的都還在排,咱就按常規等吧。
6,主治醫:很忙,都是博士畢業沒幾年,除了給教授當手術一助外,太多事要做,讀最近國內外進展,寫文章,準備進副教授,要到各個醫院參加學術活動,還要提高外語,下次聽講座時,也要用外語提個問啥的,給大教授留個好印象。其實也無所謂,雖然主治醫隻是常規的早上查一下房,然後就沒影了,不會超過常規的術後有時下午也來看看,沒啥事,畢竟現在刀口感染,吻合口瘺等並發症很少見了;而且他也隻是在主要步驟都完事了,教授下去了以後,看著住院醫關腹,也不用他超出常規的仔細檢查腹膜那層縫的平滑不平滑,畢竟現在腸粘連的幾率很少。
7,教授:不是忙,是沒時間。這個真有所謂,沒見過教授術前收紅包的,隻見過有人來找教授,說:“對不起,A教授,聽說找您的手術都排到下個月了;我朋友著急,隻好重新找B教授了 ”。猜想也不會有通過關係找到某教授,及時做了手術後,拍拍屁股就走人的患者。“給不給紅包,都會一樣對待,不會因為沒給紅包,就少縫一針的”這個絕對是真理,所有的教授都是專心致誌,一絲不苟的完成每一個手術。但是,還沒見過一個“普通患者”有這個殊榮,讓某教授站那6個小時給其做手術的。很久很久以前,那些主治醫(教授的弟子),像狼一樣盯著病房,發現任何一個“貧下中農”,都會求教授(自己的師父)把關,自己操刀做一個,教授也是“放手不放眼”,上台看護自己的弟子做手術,畢竟是自己的弟子,後來,富裕的人多了,這種機會都少了。其實也無所謂,顧景舟的紫砂壺和街道小工廠的泥壺有啥區別呢?裝水都不漏。
8,麻醉師:隔行如隔山,不懂。但是脖子長的,粗短的,插管前後手法溫柔,常規操作,拔管吸痰,啥時候給藥,停藥。應該有很多除了常規操作,額外精心照顧的許多講究。
9,手術室護士:手術推車下麵放不放兩箱飲料。其實無所謂,咱自己可以從手術推車挪到手術床上,不需要護士幫扶;也不需要巡台護士超過常規,多拿個單子蓋在咱光光的身上,咱理解這個空調的溫度是給穿手術衣服的醫生準備的,畢竟他們穿好幾層的手術衣的醫護才是主角,咱凍的哆嗦個10來分鍾有啥關係,過一會,麻翻了就睡著了,至於手術敷料等消耗品,咱有醫保咱怕誰。
其實都無所謂,什麽專機,私人飛機,頭等艙,商務艙, 超級經濟艙,經濟艙,不都是從A到B.
今天太閑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