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是看過哪吒1,哪吒2還沒看,估計是差不多。
舉國炒作哪吒2,就讓我想起了舉國炒作《戰狼2》
逆天改命還是情緒宣泄?。。。。
==================================
百億票房引爆熱議:逆天改命還是情緒宣泄?
擁有超自然力量的醜怪魔童,挑戰體製逆天改命,也拯救了中國低迷已久的電影票房。而魔童的“逆天改命”故事也被認為是對現實壓力的象征性反抗。
根據網絡平台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2月13日,《哪吒2》總票房突破100億人民幣(約13.7億美元),成為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在微博上,“哪吒2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第1”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首,閱讀量破2.5億。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2月11日的報道稱,許多年輕觀眾在《哪吒2》裏發現自己的影子,標誌中國新力量電影人已進入新的文化生態發育階段,新的藝術語言離不開現實主義精神和感同身受的情懷。
在微博上,觀眾對“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台詞反響熱烈,認為哪吒的形象正是年輕一代對抗現實、渴望改變的投射。河南博主“小野的瓜田”發文讚賞中國新神話時代“不僅是票房的勝利,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顯”。
上海博主“陳如是說”稱,經典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中國人個人情感的要素之一,更是炎黃華夏一族全體的共同命格。幾千年文脈不絕,正是群體的獨立、自主和抗爭的意識延綿。”
黑龍江博主“聽雨0513”發文,“人這輩子,年輕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老了後才明白大家其實都是土撥鼠:老老實實混口飯吃都那麽難。人人都在共情哪吒,可實際上99%的人都是陳塘關百姓!”
廣東博主“玉美的自律搞錢記”指出,“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麵臨現實壓力,內心渴望掌控命運,但往往感到無力。……哪吒叛逆、不服輸,但也充滿人性化。……觀眾通過影片獲得了短暫的“理想實現”的爽感。”
哪吒的叛逆精神帶來的情緒釋放,被認為是一種“壓力代償”現象。深圳一位曾擔任導演的張先生向美國之音分析,《哪吒2》吸引親子觀影,而家長多是80後和90後一代,他們大多麵臨社會階層固化、生活壓力沉重的問題,因此哪吒的形象成為他們精神上的寄托。
張導演說:“在中國這個階層固化的社會,想實現這個階層躍遷、改變命運已經很難很難了,電影裏以死相拚的這種哪吒精神,就喚起了人們一種叛逆的一種共情,用自己的抗爭逆天改命,這就是紅衛兵情緒。但是現在不能夠像紅衛兵一樣、造反有理了,那麽就看這麽一個電影來刺激一下,變相的精神麻痹。”
挑戰權威?電影叛逆精神的“紅線”
盡管哪吒的形象帶有明顯的挑戰權威色彩,但業界普遍認為,該片嚴格遵守了中國電影審查的“紅線”,並未真正挑戰最高權力。
張導演指出,哪吒的叛逆是對“封建殘餘”的挑戰,而非對現行體製的反抗,因此能夠順利過審。
“這個是堅不可摧的一個極權主義,你雖然很強大,但是你最終推翻不了我的,這個是強大的一種傲慢和優越感、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他劇情裏麵結尾反叛成功、把天庭推翻了,那絕對是不能通過(審查)的。”他說。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指出,奇幻電影可以帶來快樂、想象與發泄,《哪吒2》的叛逆精神讓對中國經濟情勢不甚滿意的年輕和中年世代產生共鳴,但電影中的“叛逆”受到限製,並未打破最高權利,整體敘事沒有明確的國族論述或批評主義,沒有超越政治紅線。
吳國坤告訴美國之音:“挑戰之下其實也有底線,其實最後他有成功嗎?或者挪吒有真的是把天庭打趴嗎?也不是,所以他窮盡一個界線,給民眾的心理上安慰。天馬行空的動漫、神話或者是喜劇,其實也是跟審查當然有一些微妙的共生的關係。”
吳國坤認為現在觀眾傾向有想象力的、具娛樂性、或與當代有共鳴的電影,《哪吒2》描繪家庭倫理和兩代關係挑戰題材,搭配春節檔期有濃厚大團圓氣氛,吸引全家觀影也成為票房助力。
“新國潮”背後的民族主義複興
《哪吒2》的成功不僅來自於其敘事和情感共鳴,還得益於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對於“國潮文化”的大力推崇。
吳國坤認為,中國動畫近年在美學和技術上有所突破,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動漫結合的“新國潮”趨勢逐漸顯現。他表示,從文化軟性角度,呈現中國眾多的文化遺產能引發民眾真心的感動,尤其有好的故事,搭配中國元素,再加上媒體鼓吹民族自豪的推波助瀾,對文化民族的認同會通過電影中發生作用。
然而,張導演則直言,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動漫結合的“新國潮”背後隱藏著濃厚的民族主義情緒,“盲目自大”的傾向值得警惕。
他說,因為國潮、國風都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形同變相的民族主義複興且極度排外,應審慎反思“全盤國潮化”是否有利於影視行業發展。
票房奇跡還是曇花一現?
張導演也指出,《哪吒2》的亮眼票房,主要仍歸功於排片量的操作成功,立基於政策紅利。中國2023年實施《國產動畫電影振興計劃》要求院線保證國產動畫排片不低於25%,目前全國院線各影廳全天播放。而《哪吒》第一部建立了口碑,再加上精準市場評估,現階段適合兒童和成人觀看的親子動畫在中國電影仍是空白,《哪吒2》填補了低幼化動畫產業現況。
位於福建、不願具名的影視博主劉先生認為,中國電影行業沒有預料到《哪吒2》的票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創票房奇跡的四大因素是:質量過硬、春節檔,對手沒競爭力和社媒營銷。目前中國院線熒幕傾全國之力延長放映,把票房數據做到最多、最大、最強。
劉先生對美國之音說:“中國電影市場苦哪吒久矣,太多爛片了,難得有一部細糠,所以大家都蜂擁而至。這兩年的好萊塢的好片沒幾部,漫威的話那些又審美疲勞了,以至於難得出現了一部耳熟能詳的、又是中國經典神話故事引起共鳴的,又是在春節熱熱鬧鬧的,大家就去支持。”
此外,春節檔推出老少皆宜的動畫片成為拉高票房的關鍵,中國春節檔可吸引約六成一年未進影院的觀眾購票觀影。加上短視頻營銷和羊群效應,社媒熱度造就哪吒的出圈。而中國電影院與票房的分潤機製,吸引老劇院和歇業影院重新開放,排片給哪吒拉動經濟。
就質量而言,劉先生分析《哪吒2》依循經典好萊塢敘事,包含人物塑造轉變,對抗父權和製度引發共鳴,故事大膽、立意有高度,而“五年磨一劍”的動畫技術也備受肯定。
但他也表示,如果中國電影不能持續推出高質量作品,那麽《哪吒2》隻是一個美好的製高點,而非行業真正的轉折點。真正決定中國國產動畫未來的,是後續能否持續推出優質內容,而不是靠政策紅利和民族主義情緒一時推高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