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的女兒要去工作啦。
去年年底,女兒考完第三次國家考試,可以正式算醫生啦。 同學們紛紛去了不同的醫院,開始工作。
女兒要求先不去工作,因為幹了幾年的一個研究項目, 她還想出個自己作為一作的論文,同時把博士論文交掉。
在德國, 考完3次國家考試,就可以叫作醫生,但是還不能叫Dr. 必須交了博士論文,答辯以後,才能在名字前加上個Dr. 德國不用說 Dr. med. 而其他科的博士,也叫Dr. 不叫PhD. 所以朋友裏有學俄語的博士,開針灸診所, 也寫上Dr。 真有人去看。
本來女兒想繼續研究, 聯係了美國S大學, 因為她們研究的項目,和那裏是競爭的,但是人家說歡迎你來,你要自帶資金(這不是白嫖麽)。 其他大學她又不想去。她猶豫過,是否在海德堡繼續研究下去。
有次我讓她自己認真想一想,到底是要當醫生,還是想研究。
她想了很久,說還是要當醫生,不忘初心, 最終目標是做給沒生出來的嬰兒在腹中做神經手術的醫生。好麽,路慢慢其長遠。 她想做醫生的同時,還想做研究。
當醫生的路子,其實等她許久了。 2年前,去柏林夏裏特大學醫院實習, 教授主任醫生是個頂級明星醫生, 當時讓她做個報告,講她在做的研究,聽了以後,當場拍板,畢業後你來我這裏, 我這裏也需要這樣的研究。
美國《新聞周刊》和數據門戶網站Statista的全球1000家最佳醫院排名中,夏裏特醫院在2022年被評為第五名。 而神經外科,也是評為世界第10之內。
https://www.newsweek.com/rankings/worlds-best-specialized-hospitals-2023/neurosurgery
上德國最好的醫學院,去德國最好的醫院。
記得一年前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實習的時候, 柏林教授寫信說你快該畢業了,來不來我這裏。 當時女兒回答說,要做完論文,看是否去美國。
去年年底教授又來信,追問決定, 女兒去了柏林麵談, 說定今年10月去。 教授說來前把博士論文交掉,來我這裏會很艱苦,沒有時間寫論文的。 曾經發生過,有個醫生5年內也沒寫出論文,最後隻好做不是Dr. 的醫生。
被雇主追著給位子的, 看來挺被重視。
德國醫學院畢業後,要在醫院做4到5年專科醫生培訓,神經外科要做6年, 如果要給小孩做手術,還要加1到2年。 然後才能成為專科醫生, 有資格在大醫院當專科醫生或者主治醫生,或者出去開診所。 能出來,都是三十多了。
這幾天女兒開始在柏林找房子, 租房的要看合同, 女兒到教授那裏要合同。
今天馬上給發了合同,而且是一發6年。 據說一般是2年一發,然後再續,因為很多人半路上跑掉的,因為辛苦。
專業醫生培訓階段, 都說是非常辛苦, 經常24小時班。 已經去工作的同學們都在哭鼻子, 幾乎男女朋友都分了。
朋友夫婦有次去看做醫生的女兒,特地帶去晚飯, 放在桌子上, 24小時後去接女兒,看見飯盒原封不動地在那裏,當媽的當時就哭了。
女兒說柏林同學夜裏3點下班,把媽媽叫起來幫她去停車,自己倒頭就睡過去了。
培訓幾年真是魔鬼訓練, 直到當了專科醫生, 才能正常上班。
女兒現在的小老板說他當初也哭過鼻子, 有次一個人夜裏在 station值班,一下送來6個病人急診看腦子,有外傷,有內傷。 他知道肯定搞不定,打電話給主治醫師求救, 主治醫生說這是對你的鍛煉,是正常情況, 你要搞定, 然後去睡覺去了。 他知道6個人裏肯定有人得不到完美治療,最後急得哭鼻子了。
女兒覺得她可以問題不大,因為3年來她搞研究一直是幹雙份,夜裏2點回家是常態,通宵經常。 去培訓隻是從一個艱苦工作換成另外一個艱苦工作。 隻是研究要放一陣子了,先熬過開頭再說。
德國專科醫生培訓工資不高,第一年也就6萬,42小時合同,但要幹50到60小時。 每年要漲一些,到培訓最後也就10萬。
但是,學醫不是為了錢,是為了治病救人, 為的是情懷。
女兒在自己的醫生夢的路上越走越遠, 要開始工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