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回來了一周又一天了。基本上是在陪老爸、聯係各種關係安排住院或養老院,尚未最後定奪。那天驅車去蘇州看舅媽。舅舅年初感染新冠意料之外的突然去世,過後表弟表妹安排舅媽進了養老院。環境相當不錯,但我們看下來覺得隻對頭腦清醒、尚能自理的老人的確好處多多。像我老爸的狀態已經不合適了。
舅媽住的一室一廳,麵對陽澄湖。封閉式陽台。廁所配備了全套保護老人安全的設備,馬桶邊和淋浴間都安裝了把手、座椅,屋裏每隔幾步就是警鈴按鈕。
舅媽訂了養老院提供給訪客的餐飲,表弟從認識的陽澄湖老鄉手裏拿到的百分百正宗陽澄湖螃蟹,我們又飽餐一頓。我帶去了在東京機場免稅店買的日本梅子酒,就螃蟹,著實美味啊!
我提前點的菜,因為養老院食堂是根據具體點的菜來製作的,不似飯店會配備足夠量的食材供應:
雞頭米手剝蝦仁真是美味,江南不愧是魚米之鄉。薺菜大餛飩也是鮮香無比,是加餐的,盡管大家都已吃的肚子滾圓。
臨走前舅媽給了我一個她自家院裏長的橘子,甜!我表弟在一點點的移植舅舅家花園裏花和果樹,希望都能成活。
這次回來巧的事太多了!好多在海外各奔東西的朋友竟然都在差不多的日子裏回上海了。約!
大學同事、後來在DC一家大律所工作的好朋友一起吃泰國菜,聊了一下午。我們在美國其實也經常碰麵,但故鄉上海這麽多年才第一次碰在一起,很興奮!
周六費了好大的勁,帶著老爸去看姨媽,橫跨市區。姨媽準備了豐盛的午餐,全是我們愛吃的:蛤蜊、海瓜子、蟶子、桂魚、草蝦、茭白、茼蒿、草頭、豆苗、小豌豆,百葉結紅燒肉,還有保姆從安徽帶來得自家手工長壽麵,滿滿一大盆全部報銷,都沒顧上拍照片。姨媽非常高興,讚揚我們的“戰鬥力”。自從我姨父年初受新冠影響去世後,我姨媽一直鬱鬱不樂。今天看到我們一大幫子人,特別是我老爸也去了(是她姐夫),她很開心。他們那一輩,就剩她、我爸、和舅媽,兩個過了90,一個也88了。
大學同學有從新西蘭、德國、葡萄牙回來的。在錦江飯店吃了上海本幫菜、在一家私人開到意大利餐廳吃了pizza和其他意大利菜,其中的大蛤蜊太好吃了!席上無人拍照,我也就不造次了,否則顯得太不見世麵了。 :)) 因為聚餐,還結識了上海灘上著名的評論家寶爺、女中音歌唱家王維倩,一起合影留念。飯桌上就是八卦最好的場合,聽了不少“編外故事”,好玩啊!
還有中學的同桌從新西蘭回來、紐約的鄰居朋友從澳大利亞回來,還沒碰頭呢。
回來後的第一天上個周六,一位身居高位的朋友抽空陪我逛蘇州河、外灘一帶。先是在萬象天地吃午餐、看這個上海的新景點:
這個是網圖:萬象天地全景。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由Kokaistudios領銜設計,引進“城市峽穀”概念。
遊完萬象天地,沿著蘇州河,從四川路橋走到北外灘,遊了外灘源,走過了外白渡橋,隔江遠眺上海地標。我還是更喜歡老建築。
我居然是第一次跨過外白渡橋!
經過中國證劵博物館,我感興趣的是那幢樓:
一葉知秋:
往北外灘走,未能免俗,上海地標三劍客:
我好像沒走到北外灘,太熱了。遇到第一個出口我就走回了大街上。
那日第一次乘地鐵5號線,過西渡時的落日:
經過老宅子,靠近餘慶路那一頭,東南角的空地多年後終於開工正在造兩排公寓房,隔壁41號公寓樓在大修外牆。廣元路小菜場、新利查西餐館都在維修不開業。每次回來必吃的小籠包店關門了。失望!
這個角落原來是棟兩層樓洋房,我有三個小學同學住裏麵。樓下是個很大的花園,一般鋪了水泥。以前放學後就在那兒跳繩、跳橡皮筋,不到天黑是不回家的。我們的童年真是自由快樂沒人管!:))
41號是樁三層樓的公寓樓,每層兩戶。樓梯是大理石的,底樓後麵是個巨大的花園,長滿雜草。小時候是不敢進去的,隻敢在同學家的陽台上朝下看,編排各種鬼故事嚇自己。
寧村,弄堂房子,也有不少小學中學同學住裏麵。有一位是小學同學,會拉手風琴,羨慕的不得了,有段時間我是她的跟屁蟲,以幫她拿手風琴為傲。
廣元路、餘慶路交叉口剩下的兩隻角兩棟洋房院落不知何時也會結束它們的使命。原來法租界特色的建築仍在一點點消失。不過上海的陽光未變,梧桐樹影對我的吸引力未變。
上海的清晨與黃昏:
明日繼續,還有好幾件難辦的事要辦。時間太短,效率有限。盡力吧。誰讓我們父母在 仍遠遊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