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候各位壇友!
整整一年半沒上網了,也無暇潛水翻貼,發現戒網其實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今年兩次回國看望媽媽,都是來去匆匆,一踏上返程的飛機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便一路蔓延……
上學時朋友就不是很多,保持聯係的都是關係非常好的。知道我回去了,三位朋友打飛的回來,很暖心……
回國,朋友送了許多茶,其中一盒綠茶包裝得很精致。得空泡了一杯,那茶叫做雀舌,有著如同雀舌般俏皮的樣子。在杯中,嫩芽輕盈地舒身展體,鮮活得如同枝頭再生,且縷縷清香溢出。啜一口,醉在它濃鬱醇厚的香氣裏,渾然忘我。
許多年前,在故國也曾品過此茶。那是一個秋日的午後,騎著單車帶著耳機,聽著小提琴悠揚的旋律,在茂密的桂花樹下悠閑地穿行,趕赴朋友之約。桂花的香氣迎麵襲來,清幽香甜得有些霸道。這樣的情景在離開多年以後,總是一遍遍闖入夢裏。
隻是當時不曾想到,懷著那樣一種執著,執意離去的地方,現在讓我如此的魂牽夢縈。那種安靜、隨意、平凡的生活,不知何時早已深植在血脈中。就像這雀舌,有著熟稔而親切的香。
聽過青鳥的故事嗎?我們尋找著,可是總是於再次走回頭路的時候,再次遭遇那些感覺,繞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原地,才能深切體會到往昔的可貴。否則,世上就不會有那麽多彎路可走了,也不會有那麽多的回憶了。
我不懂茶藝,總覺得茶室裏麵小姐的動作有些浮誇。不過,在繁雜、喧鬧的城市裏,找一間適宜自己心境的茶室,享受慵懶的下午,無論能否入茶參禪,都不愁把煩躁泡盡。
出國後,因不喜白水寡淡的味道,總要泡些什麽才肯喝,於是習慣了泡一些速溶咖啡,喝起來很濃鬱,卻失了一份清遠。然雀舌雖香,喝起來卻也澀澀的。隻不過喝它本就醉翁之意不在茶,而在於它給我的那些熟悉的感覺。
很多時候,人們會做一些另有所圖的事情。如,買一瓶威士忌,卻永遠不知酒的味道是否好,隻是因為瓶子很美,不忍去拆了它的美麗,買來擺著看;千裏迢迢去旅遊,也許並不真因為喜歡那座城市,隻是因為有個人在那裏生活,可以讓我們決心於千裏萬裏。
雀舌,能讓我在這熟悉的香氣中尋些失去的感覺嗎?
喜歡過恬淡的生活。過沒有爭鬥,沒有拚搏,沒有攀比,沒有虛榮的生活。清寧得找不到一絲的波紋,每日隻是展了畫紙,抹上一座遠山,幾個下棋的閑人而已。
如果時間能讓人回頭,我又會怎麽去選擇呢?
我不要錦衣,不要玉食,隻要豐衣足食就可以。我不要珠光,不需寶氣,隻要麵色紅潤就可以;我不要豪宅,無需別墅,隻要其樂融融就可以。
今天的我們,勞碌了那麽久,奔波了那麽遠,還是在不斷的儲備著力量。可是,人生總是很短的。不是嗎?
為什麽不敢有歇下來喘口氣的奢望呢。就像在健身房裏麵踏上了永遠不停的跑步機,而總是不舍得讓自己摔下去。其實,摔下去又如何呢?也許可以乘機得一點休息。
唉!又在胡思亂想了。累的時候總會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夢囈。那麽,容我在這樣的午間,去揀一些清遠的記憶和白日夢吧,在這雀舌淡淡的清香裏……
這兩次回去,吃了很多美食,不一一細說,貼幾張有特點的,自己又做不來的吧……
美食界的“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
朋友非要帶著去嚐嚐兔頭,去了,看著怕怕的~~~但是亮馬河邊“怡秀坊”的榴蓮酥值得一嚐,口感非常好,就是私房菜有些貴了點,但是菜品和環境都很棒!
有情飲水飽!自己是一個對吃沒講究的人,但朋友說中國不同菜係都要嚐一嚐,所以去了豐澤園,蔥燒海參做的很棒,就是400塊,價格小貴了些。九轉大腸,一直聞其名,終於看到了真麵目,發現這9小段配點山楂就兩百塊,更是小貴。不過,豐澤園菜做得很地道!
佛跳牆,以為多好吃,上來看到油膩膩的湯,都不想喝了,同學說有營養,硬著頭皮吃完了。
海鮮粥很好喝,回來山寨給了兒子和老公,兩個不愛吃海鮮的竟然也吃得津津有味,建議大家在家做做,不複雜,不踩雷。
晾衣大餅,奶香奶香的,聊著天能吃好多。第二次回去請家人吃,發現她們都不愛吃,因為淡淡的甜味和奶香味他們接受不了。
吃了兩三次涮羊肉,還吃到了很香的烤羊肉串。第一個圖片的羊肉看著厚,涮出來口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