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去,都會抽時間去上海。
對於我這個祖籍無錫的人,對上海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母親和小姨都是當年在上海上的大學,畢業後一南一北。上海仿佛成了我潛意識裏中國南北的一個分水嶺。
房間流傳上海人精明,小氣,看不起外地人。其實,這是對上海人的一種誤解。
上海自從開埠,嚴格意義上的本土上海人就沒有多少。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江蘇,浙江,山東,安徽,,,二戰時還有不少的猶太人。現在外灘,南京路上的不少曆史建築就是猶太人的傑作。時至今日,上海更是容納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各路豪傑。上海其實是個兼容並蓄的城市,為此,上海才有著巨大的生命力。
上海的市政建設,和北京不同,發展伊始就注意保留曆史建築,新城區往浦東發展。包括上海音樂廳在內的7個曆史建築,完整平移,即照顧了城市的發展規劃,又完整保留了古老建築。
這次住在上海中心,憑窗望去,是外灘浦西。金茂大廈曾經是上海最高的建築,現在是浦東三劍客中的老三了,雲霧靄靄中,就在腳下。上海中心120層的《天之錦》中餐館是建築物中最高的餐廳,556米。
抽空轉了轉徐匯區的老洋房,這裏已經成為網紅區了。沿著宛平路,康平路,餘慶路走一圈,到網紅打卡地武康大廈。然後沿著武康路,湖南路走到上海圖書館。本來想走到思南路到,天忽然下起雨來,就鑽進了上海圖書館的地鐵,回到上海中心,正好還能趕上他們的下午茶,中式的下午茶。
上海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拿她來衡量今天的中國,顯然沒有代表性。但是,作為一個遊客,走在上海的大街上,你其實很難看到上海平常百姓的生活。你看到的,是大量的遊客,來自全國各地,尤其是在象南京路外灘浦東這樣的旅遊景點。從這些遊客身上,你能體會到中國經驗社會政治和人的修養的突飛猛進。這些變化是肉眼看見的。我上一次回國是2019年春節,然後就是疫情。這次回去,已經是4年以後了。2019年回去,我還能如魚得水,這次回去,我就像個傻子,這才僅僅是4年的時間。中國成功地跳過了信用卡時代,直接進入無線支付紀元,把西方甩下一個時代。俺這次在國內,基本是靠現金。每每遇到尷尬,我就說我是從火星來的,人家就報以理解的微笑。在海關,中國公民進出境,直接刷臉。這在美國,你還得預約排隊1年,還僅僅是少數人。
高鐵北京-上海,最快的班次4小時27分鍾,巡航速度345公裏/小時,隻停濟南,南京,徐州。準時如同瑞士標準。
西方的經濟學家,無法理解中國的經濟。因為中國的生產資料全民所有,有大量的國企。這些國企,為中國的基礎建設,醫保,社保,和社會福利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中國才能在高鐵有區域性賠錢的情況下保持運作,利民。我的有限經驗,高鐵北京-上海,都是爆滿,想賠錢都難。看看中國當下的人口流動,想要唱衰中國經濟都難。
踏上回京的高鐵。時間是短暫的,下次再來。
再會,上海!
這次住在上海中心,憑窗望去,是外灘浦西。金茂大廈曾經是上海最高的建築,現在是浦東三劍客中的老三了,雲霧靄靄中,就在腳下。上海中心120層的《天之錦》中餐館是建築物中最高的餐廳,556米。
從住房鳥瞰外灘
上海中心的早餐
抽空轉了轉徐匯區的老洋房,這裏已經成為網紅區了。沿著宛平路,康平路,餘慶路走一圈,到網紅打卡地武康大廈。然後沿著武康路,湖南路走到上海圖書館。
餘慶路上有一家《老吉士》上海菜館,好像是個連鎖店。正直當午,人滿為患。街對麵有一家酒吧,是同一個老板,午餐時間就替《老吉士》分流。踱了進去,坐在吧台上點了幾個菜。熏魚還可以,排骨,蔥油麵,茭白乏善可陳。加上一個豆苗,幾個菜要480元,可能是網紅旅遊景點的原因吧。
武康大樓
武康路現在很多這種小資的店鋪。
上海圖書館
上海中心的下午茶
上海中心位於120樓的餐廳《天之錦》
晚上去逛了逛南京路,人滿為患。最後還是沒有去外灘走走,人太多了,下次吧。
晚上吃了個夜宵,要了一客小籠和一份小餛飩。人家說掃碼點餐,我瞬間石化。不知這家《沈大昌》在上海的知名度如何。
踏上回京的高鐵。時間是短暫的,下次再來。
再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