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有一種水果進入大眾的視野,估計好多人和我一樣是第一次聽說過這種水果,她就是菇涼果。據一個不可靠的說法,菇涼果因其美麗的外衣,鮮嫩的內在肌膚,類似於身著薄如蟬翼的“衣服”的羞澀姑娘在華麗的舞台內翩翩起舞,故名菇涼果。但其真正的名字由來,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定論,不知道擁有菇涼果的地區是否有類似的傳說來解釋她。
菇涼果,學術上稱之為毛酸漿,民間有“菇娘”、“黃菇娘”、“吉祥果”之美稱,是一種食用與藥用為一體的高級新型營養保健“草本水果”,內含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含量遠高於番茄,含糖量遠高於葡萄,同時據相關營養專家描述她還具有一定的保健價值,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的療效。
那麽菇涼果究竟長啥樣,是什麽樣的植物造就了她美貌外表呢?菇涼果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身高大約50cm左右,白色花,果前期黃色後期轉紅,一般生長在陰涼陽光充足的地方,目前主要在我國的華北地區的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以及貴州,雲南,四川等地生長繁殖,但近幾年因其價值被發現,越來越多的種植戶誕生,人工種植麵積也有所增加。具體菇涼果長啥樣請看下圖。
說起菇涼果好多人會與當前比較常見的一種野生植物——燈籠草搞混,兩者其實仔細觀察差別還是蠻大的。比如,外觀方麵:燈籠果果子呈球形,表麵有縱向紋絡,類似於燈籠的骨架,而菇涼果相比燈籠果外觀更加光亮透明,且植株高度明顯低於燈籠果,大約是其身高的一半左右;味道方麵:燈籠果未成熟時偏酸,成熟後呈紫紅色,酸中帶甜,而菇涼果未成熟時偏苦,成熟後呈現表皮火紅色,果肉黃色,甜中加奶;同時兩者在植物學分類上也存在不同,燈籠果是醋栗科茶,多年生灌木,菇涼果是茄科酸漿,多年生草本;用途方麵有點類同,都兼具食用和藥用價值,但似乎市場上更加接受菇涼果,或許是因為名字方麵的親已近人特性吧。
菇涼果近幾年之所以火起來也是因為其價值所決定的。研究發現:菇涼果中的果醬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治療貧血,並且姑娘果還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是菇涼果其性苦寒,所以體虛的以及孕婦禁用。此外菇涼果所罕有的氨基酸種類、高糖等營養能夠起到補腎和壯陽的作用,有效保護我們的肝髒和提高免疫力。但是這方麵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目前為至還沒有相關的研究進行概括,隻是中藥學上的一個保健概念,所以身邊朋友在選擇食用的時候不妨隻是簡單的當作正常的水果來吃,而不要因為部分商家盲目宣傳,就選擇這種水果治療某種特定身體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