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終結君的這篇還記得去年那個被黑客害死的高考女生嗎?引發不少人的共鳴。據媒體報道,徐玉玉案6名嫌疑人,3人來自福建安溪縣,2人來自相鄰的福建永春縣,還有一人雖不是福建籍,但自幼生長在福建。
福建安溪縣,這個多年前就是公安部掛牌重點整治區域之一的南方小縣城,在民間被稱為“騙術之鄉”。今天,跟著終結君一起來揭開這個“騙術之鄉”的神秘麵紗。
一 從“中國茶都”淪為“詐騙之鄉”
曾經說到“安溪”,大家的第一反應“鐵觀音”、“茶都”。然而,不知從何時起,“茶都”漸漸被人遺忘,取而代之的卻是“詐騙之鄉”。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隸屬於泉州市的安溪縣古稱清溪,目前常住人口約100多萬,由於臨近台灣、閩南地區,普通話與閩南語同為通用語言。
“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作為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已有上千年的產茶曆史,號稱中國茶都。 然而,也是由於臨近台灣,安溪當地台籍親屬、宗親特別多。當2000年後,早年偷渡去台灣的電信詐騙犯對外“擴張”時,同為閩南語係的福建安溪自然成了首批“創業地”,一些台灣籍犯罪嫌疑人回鄉招聘人員,設立窩點。這也是導致日後十多年來,安溪一直難以揭掉“詐騙之鄉”這頂不光彩帽子的重要原因。
其中,尤以詐騙人員最為集中安溪長坑鄉和魁鬥鎮最為出名,被稱為”“長坑鄉”(長期坑人)和“鬼鬥鎮”(和鬼鬥爭)……
據警界朋友介紹,安溪進入警方視線大約是在2002年,彼時手機短信詐騙案件暴漲,安溪最忙碌的時候曾經出現過ATM機邊排隊取錢的“盛況”。魁鬥鎮這個人均年收入不到萬元山區小鎮,“洋房”卻幾乎是標配,屋前不乏寶馬、奔馳等豪車。
據稱,設在魁鬥鎮的移動電話通信基站曾經是“全亞洲最繁忙的基站”,安溪縣移動公司曾數次對這裏的通信基站進行了擴容,但還是難以滿足通信需要。據統計,在短信詐騙高峰期間,安溪境內一天發出的手機短信達上百萬條之多。如果以十萬分之一的成功率,每天上當人數為10名,一人被騙1萬,一年就是近4億。而事實上,成功率及被騙金額遠高於此。
2016年4月,安溪縣反詐騙中心舉行揭牌儀式,公安、銀行、通信運營商將攜手合作,最大限度擠壓電信詐騙違法犯罪空間。這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縣一級的公安機關成立反詐騙中心的。側麵也反映了安溪的電信詐騙嚴重程度。
二 “詐騙之鄉”的“騙術升級”--從“算命村”到“網絡賭博”
魁鬥鎮的幾個小村落曾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算命村”。上世紀80年代時,部分能說會道的村民率先靠“賣膏藥”、“變魔術”、“算命”等嘴皮子功夫“先富起來”。當地,也一度把“嘴皮子功夫”、“走江湖”認為是獲利遠高於種田的職業。
同時,頭腦靈活的福建人還想到了做生意。安溪一些家庭小作坊運營而生。他們用2、3萬元購買一些舊機器製作劣質磚,連哄帶騙、以次充好將劣質磚硬是賣到了全國。漸漸的,有人將“生意”、“算命”結合在了一起,假冒“台商”去北方城市售賣磚時,簽訂協議騙取定金後開溜。
長坑鄉的“電信詐騙”起源更多是來自六合彩,這和後來的電信詐騙有著異曲同工:廣撒網、願者上鉤。
- 短信詐騙:2000-2000年期間,安溪的電信詐騙多以短信為主,利用各種群發器批量發送“六合彩中獎”、“xx欄目中了大獎”等,然後等著“幸運兒”主動聯係。據說,通常每千條就有一人會回複,而作案成本不過是一台並不高配的電腦、短信群發器、手機,充其量不過 萬餘元。短信群發器目前還能在各種QQ群內購買到,售價不過2、300元。
- 騙向盜轉變:隨著警方打擊力度的加強、防騙宣傳以及公眾手機短信使用頻率下降等綜合因素影響,2004年後的短信詐騙明顯減少。前期獲利的部分安溪人升級為“金主”,自己出錢雇傭當地人在境外開開設窩點,繼續行騙。而騙局內容也從傳統的“中獎”升級為偽基站發送帶有木馬的短信、偽造釣魚網站套取銀行卡信息等“盜竊”行為。
- 精準化詐騙:2010年後,電信詐騙精準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背後離不開公民信息泄漏的陰影。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信息,冒充國家工作人員發放補貼、獎學金等“定製化”騙局開始流行。
- 網絡賭博:隨著國家打擊力度和技術偵查手段的加強,詐騙犯罪成本逐年提高,有些人將目光轉向了境外非法賭博和網絡賭博,在安溪話裏,叫“做盤”或“做大盤”。相比電信詐騙,網絡賭博來錢快,風險小。去年,安溪警方偵破一起涉及香港、廣東、福建三地1300多人、涉案金額8.28億元的特大網絡賭博案。